
近日,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湧現大量「霉變橘子」交易帖,更有信息稱「發霉的橘子在網上竟賣出了天價」。發霉的橘子真能賣錢?發霉的柑橘上都有啥?霉變橘子有啥危害?
發霉橘子為何「湧現」
「適合做實驗用」「可用於研究、學習」,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發霉橘子交易帖突然「湧現」,不少網友調侃道「我錯過了多少賺錢機會啊」「果然人掙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賣「發霉物品」這股風潮並不是第一次出現。2024年,浙江德清鄧女士有一朵長在蘋果上的蘑菇被中國科學院博士私信求購,這個被博士專程買走的蘑菇已經成功繁育出子代菌株,而鄧女士也已經嘗上這個「果菌王」的後代——白參。此次事件過後,網友們紛紛把自己家裏面各種帶點黴菌的物品掛上了二手平台,彼時該平台工作人員稱,「果菌王」的報道爆火一周後,新增了600多人掛出家中稀奇古怪的黴菌,相關商品的諮詢量環比增長200%,但成交量不大。工作人員表示,「可能存在一些湊熱鬧玩梗的網友,但不排除有些寶貝確實能給科研人員帶來幫助。」

而科研圈也流傳着一個關於菌落培養的笑談:合格的菌落容易生長在實驗室以外的任何地方——它們對成長環境的要求很嚴格,但這些要求出了實驗室就不再適用。實驗室條件有些許變動,菌絲就可能會「任性」死掉,但在生活場景中,卻往往「無心插柳柳成蔭」,一個不經意的小角落、小物件卻能培養出生命力蓬勃的各式菌落。

關於實驗室培養菌的笑談。
社交平台上此次掀起的「霉橘晒圖潮」,儘管交易真實性存疑,但這場浪潮中,有人為調侃解壓,有人圖獵奇圍觀,在評論區互相拋梗的互動中,倒也收穫了實實在在的情緒滿足。

交易平台截圖。
發霉橘子的「綠毛」都有啥
我們日常買回家的橘子,如果保存不當就會長出「綠毛」。橘子皮上長的「綠毛」是黴菌,黴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也就是「發霉的真菌」。它們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絲體,特別是在潮濕而溫暖的地方,長出一些肉眼可見的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的菌落物質。即使橘子表面只有一小部分長了「綠毛」,黴菌的菌絲也已經擴散到橘子的內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研究顯示,一個表面霉斑直徑5毫米的橘子,其內部毒素污染範圍可達整個果實的40%。

發霉的橘子和青黴菌株。來源:新泰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黴菌的家族龐大、種類繁多,現已發現的就有超過4.5萬種。大多數黴菌對人類很不友好,可以引起食物的霉敗、變質或產生毒素,危害人體健康。
橘子皮上長的黴菌以展青黴為主,擴展青黴也是腐爛柑橘中常見的微生物之一。展青黴本身是無色或淡色的,但其繁殖形成的孢子是藍綠色,就是我們肉眼可見的「綠毛」。它們的次級代謝產物展青霉素,雖然與大名鼎鼎的青霉素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的功效卻是天壤之別。青霉素是由特異青黴產生的能夠抑制細菌生長的抗生素,但展青霉素卻是一種有害的毒素。
展青霉素,又稱棒麴黴毒素,它是由青黴屬(如展青黴、擴展青黴、產黃青黴、灰黃青黴)、麴黴屬(如土麴黴、巨麴黴)等黴菌產生的一種神經毒性真菌毒素。這種耐熱性真菌毒素化學性質穩定,在121℃高溫下仍能保持活性,易溶於水,因此也易於在加工和儲存過程中存活,可污染果汁等加工食品。

展青霉素污染的主要防控技術。來源: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展青霉素對生物系統有很強的毒性,可侵害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的多個器官,人攝入後可引起急性腸胃炎,嘔吐,腎臟水腫、腹瀉等癥狀。它與鏈格孢黴毒素、赭麴黴毒素、黃曲霉毒素被認定為世界果品中最為重要的毒素類別。
雖然展青霉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是較強的基因毒性物質,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表示由於沒有足夠證據,未能就展青霉素是否令人類致癌作出評估,將其歸為3類致癌物(即對人的致癌性尚無法分類)。
實際上,關於展青霉素的相關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末,早於青霉素的發現。它具有廣譜的抗生活性,最初被嘗試用於感冒等疾病的治療。但隨後的研究發現,其使用過程中對人和動物產生較強的毒副作用,會導致反胃和嘔吐,研究人員不再繼續將其作為治療用途藥物的研究,在1963年將其歸類為真菌毒素。
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規定水果及其製品中展青霉素限量為50微克/千克(1微克等於一百萬分之一克)。果汁、果醬、果泥等加工製品是展青霉素污染的主要食品類別。
霉變橘子有何危害
霉變橘子,留在家中,除了毒素風險,還可能帶來其他健康隱患。此前還有網友發帖稱自家的橘子可以「冒煙」,國家應急廣播科普,這是因為黴菌繁殖產生的孢子擴散。黴菌成熟後會產生大量孢子,微小的孢子在空氣中擴散時會形成類似煙霧的視覺效果,這就會導致交叉污染,黴菌孢子可能飄散到其他食物或廚房用具上,導致更多食物變質。
另外一個就是過敏風險,部分人接觸黴菌後可能引發皮膚刺激,從而出現皮膚瘙癢、風團、紅腫等過敏反應。

網友們曬出來的發霉柑橘。社交平台截圖
飄散的黴菌孢子如果被吸入,可能會引起呼吸道過敏。廣葯附一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袁偉鋒表示,「大部分人抵抗力是正常的,體內的免疫細胞可以將這些真菌殺死,但如果吸入太多,免疫細胞殺不過來,就容易引起感染。」針對本身有哮喘、慢阻肺病或者免疫力較差的患者,醫生也提醒,孢子吸入肺部很可能會引起肺部真菌感染,一般情況下,真菌性肺炎會比細菌性肺炎更加嚴重,而且真菌性肺炎的治療時間會比普通肺炎更長。
處理不是簡單一扔了之
若遇到發霉的橘子或其他水果,應該先戴上手套和口罩,將其輕輕取出放在塑料袋或垃圾桶中,密封后扔掉,避免孢子擴散;再用沾有酒精或白酒的抹布蓋住剩餘綠色粉末,將粉都沾濕,保證不會飛揚飄散後,一點點擦拭乾凈。處理完成後,可以用稀釋的84消毒液或其他除黴菌消毒液擦拭被污染地板或者柜子,並及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乾燥,避免有更多黴菌滋生。

拿走霉變橘子後的殘留「粉末」。社交媒體截圖
總而言之,玩梗歸玩梗,霉變的橘子,還是趕緊扔掉為妙。
出品:南都官微運營部
統籌:李湘瑩
整合/編輯:許樂
美編:蔡沐晗
資料來源: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食品工業科技》《食品科學技術學報》、科普中國、國家應急廣播、央視新聞、上海疾控、青島疾控中心、南昌疾控、煙台農科院、中國市場監管報、觸電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