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 | 賈島為什麼會生活在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反差下?

閑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這首名叫《題李凝幽居》的詩是賈島的作品,其中因「推」「敲」二字而和韓愈演繹的一段詩壇佳話更是無人不知,那麼這個故事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嗎?賈島又是有着怎樣的人生呢?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這賈島。

賈島詩文意境配圖

據史載,公元779年賈島出生於一個寒門之家,字閬仙,今天的河北省涿州人。雖然出生於寒門,但他對讀書入仕仍懷有一顆渴望之心,期望改變命運,立志報國。

早年曾多次參加過科舉考試,但都以落第告終,箇中原因我認為並不是他的才華問題,更多的原因還是他的性格所致啦。怎麼理解,我們可以從他在科考期間的一首詩中找尋答案了。

病蟬

病蟬飛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猶能薄,酸吟尚極清。

露華凝在腹,塵點誤侵睛。

黃雀並鳶鳥,俱懷害爾情。

相傳,詩人賈島早年因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遁入了佛門,但他的心卻並沒有真正的放下,雖然那時官府對僧侶的外出管理有着嚴格的制度,但他還是經常外出郊遊和交友。

有一天,賈島又外出去長安城郊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等到他沿着山路好不容易才摸到李凝家的時候,已經夜深人靜了,藉著皎潔的月光,他敲響了李凝家的門,結果是朋友不在家,敲門聲把樹上沉睡的小鳥都給驚醒了。

賈島「推」「敲」意境畫像

於是就在李凝家的牆壁上留下了文章開頭的那首詩,賈島原本就是一個以徘徊吟哦的心境和殫精竭慮的態度進行創作的詩人,對每個字詞都進行仔細的錘鍊。因而在第二天騎驢返回長安的途中,還在想着昨夜即興創作的那首詩,覺得「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句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結果這個賈島騎着毛驢神遊似的竟然闖進了當時的文壇絕對大咖,長安市市長韓愈韓大人的儀仗隊中。這還了得,於是被帶到韓市長面前,經過了一番深度的交流,正所謂禍福相倚,在常人眼裡原本禍將臨頭的賈島瞬間轉禍為福,同時留下了「推」「敲」的佳話。

韓愈給賈島的建議是,你文采那麼棒應該脫了僧籍,參加科舉考試,入仕從政。骨子裡原本就有忠君思想和家國情懷的賈島更是信心滿滿,於是天下文采我最高的毛病又犯了,自信心是極度爆棚,那就是憑着我賈島這番才學進士及第那是小兒科啦,因而並沒有把同科「八百舉子」放在眼裡。

後來在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似乎審題都懶的審了還是咋地,竟然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為《病蟬》的詩。「什麼黃雀、烏鴉,都一樣想害蟬。」這種似有所指的寓意那個主考官還敢錄用,結果被判為「無才之人,不得採用」,與平曾等人一起落了個「考場十惡」的壞名。

我的觀點是考場作詩而落下所謂的「惡」是真,因凝練詩句中「推」「敲」二字和韓大咖撞車的故事商榷的餘地很多。

首先,傳說中說賈島和韓愈是因這次「撞車」事故才相識的,而本人推斷後認為他們應該很早就相識了,得以相識之間的橋樑很可能就是當時早就聞名的另一位詩壇大咖—孟郊同志。

賈島詩文意境配圖

再者韓愈升任京都長安市長的時候已經是公元823年,韓愈時年五十六歲,賈島時年四十五歲,這和他們二人有歷史記載的履歷不符。史載公元811年賈島就和韓愈在長安相識了,他們共同的詩友孟郊死於公元814年,因而說811年他們二人的相識是比較靠譜的。

那麼為什麼還會有因「推」「敲」而相識的說法呢,其實這一說法最初是沒有的,直到唐末和五代時期才出現。究其原因有二點,其一:賈島確實有過衝撞京都市長儀仗隊的事情發生,但不是韓愈,結果也沒有那麼溫馨。

據《唐摭言》記載,「賈島元和中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衢,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島忽吟曰:「落葉滿長安」,志重其衝口直致,求足一聯,杳不可得,不知身之所從也。因之唐突大京兆劉棲楚,被系一夕而釋之。」

如這段文字中所言,賈島確實是因為沉浸在詩句中的原因而衝撞過一位市長,但不是韓愈,結果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美好,而是被拘留了一天後才釋放。賈島所吟的詩文如下:

憶江上吳處士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橈殊未返,消息海雲端。

賈島詩文意境塑像

這個吳處士是賈島還未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時候在京城長安就結識的,是個隱居不仕的隱逸高人吧,後來吳處士離開長安到福建一帶繼續隱居。時間一長,賈島不免思念甚深,於是便寫了這首詩。

那麼這個劉棲楚劉市長因為把大詩人賈島同志拘留過是不是就是一個大壞蛋呢?

嘿嘿,如果真要這麼簡單的就給他戴上這個帽子那就是太冤枉他了。其實這位劉市長是個性格詭激,正義感極強的人,在他當市長的時候,京城的治安那是好的很,是個不避權貴,執法嚴苛的一位猛人也,一副神遊狀態的賈島同志撞到這樣一位執法嚴苛的市長大人拘留一天也就在所難免啦。

那麼為什麼又會有關於賈島和韓愈之間那麼美好的說法呢?其實這應該是晚唐時賈島的粉絲們美化的啦,再者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而書寫這些文字不就是文人嗎!

賈島的公務員之路是非常不順的,多次考試都沒有被錄取,其中原因除了不參與科場的行卷之風外和他倔強的性格是分不開的。賈島的布衣之身直到生命結束的前幾年才改變,原因或許是因才名之盛朝廷給他補了個長江縣主簿吧。

賈島祠

公元840年,時年已經六十二歲的賈島遷任今天的四川安岳縣司倉參軍。但離他的人生理想和抱負差的太遠,心中的志向和對現實境況的不滿都浸潤在他的詩文里。我們節選其中有代表性的二首,詩文如下:

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代舊將

舊事說如夢,誰當信老夫。

戰場幾處在,部曲一人無。

落日收病馬,晴天曬陣圖。

猶希聖朝用,自鑷白髭鬚。

公元843年,時年六十五歲的賈島病卒於任上。他雖然在世時仕途不順,志向未就,但他的詩作和苦吟的精神,在唐末以及五代時期都有着相當大的影響力。甚至有些粉絲為他鑄像,以佛或仙的身份禮拜供養。據此,出現「推」「敲」的美好傳說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個人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反差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是不無關係的,但更多的原因還是源於他生活的環境和性格。因生活所迫而遁入空門,雖然身在釋門,但塵世的煩惱卻無法徹底忘卻。

賈島塑像

枯寂的禪房生活,更增加了賈島孤僻冷漠的內向性格的形成,喜怒鮮形於色,世事頗少縈懷。半俗半僧的身份和文人心性,為僧難免思俗,入俗難棄禪心,一個處在這樣雙重性的頻道中生活之人理想是很難落地的。

賈島

軒轅

推敲伴苦吟,

考場惡才人。

若問何如此,

僧俗兩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