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發現迄今最高等級楚國墓葬

4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佈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武王墩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墓葬,為研究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陵墓制度提供了系統性的考古資料。

墓室布局

武王墩墓,位於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鎮,是一處戰國晚期楚國的高等級大型墓地,墓園佔地2100餘畝。武王墩墓歷史上多次被盜,地下文物安全面臨威脅。2019年以來,國家文物局指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系統的考古計劃,對武王墩墓展開全面的考古調查、勘探和搶救性發掘。

周邊蓋板揭取後的木槨室布局

經考古調查、勘探確認,武王墩墓現保存有主墓(一號墓)、墓園、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遺迹。2020年至今,考古工作者重點對主墓進行發掘,確認主墓為一座大型「甲字形」豎穴土坑墓,墓坑近正方形,邊長約50米,墓坑東側有長約42米的斜坡墓道。墓坑中央建有「亞字形」槨室,四周分列8個側室,槨室中部設有棺室,均由長條形枋木構築,頂部覆蓋多層蓋板。槨室蓋板上發現有墨書文字,標示蓋板的位置與各側室的功能,東、南、西、北各個側室出土文物分別以銅禮器、生活用器、木俑、樂器為主。

木俑首

考古團隊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現場保護與多學科研究預案。目前已順利提取443根槨蓋板和蓋板上覆的78條竹席,完成槨蓋板和部分竹席的後期加固保護和保濕防霉工作;加固提取漆木器等脆弱質文物,並在實驗室內進行精細化清理和穩定性保護;同步開展墓葬碳十四測年、木材樹種鑒定、槨蓋板墨書紅外識別、漆器和紡織品材料檢測與工藝研究、墓葬埋藏環境分析等多學科研究工作,已初步獲得竹席和槨蓋板的測年數據,確定槨蓋板樹種、漆器表面顯色物質成分、部分紡織品材質和工藝等。

青銅器保護

接下來,國家文物局將在「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框架下,持續推進武王墩墓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與多學科研究,深刻闡釋武王墩墓背後蘊含的戰國晚期楚國禮儀制度、手工業和文化成就。

圖片提供/國家文物局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崔毅飛

編輯/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