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2024年05月21日15:50:51 歷史 2769

5月21日是「國際茶日」。土耳其是全世界人均茶葉消耗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眼下,正值土耳其採茶季。

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 天天要聞

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 天天要聞

里澤省位於黑海沿岸,這裡降水豐富、山脈綿延。冬天厚厚的積雪覆蓋茶樹,而到了春天,融化的雪水就會滋養土壤,使生長出的茶葉保持穩定的風味。

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 天天要聞

每年的5月中旬到11月初,都是土耳其茶的採摘季。傳統的採摘方式是用大剪刀收割,但如果要製作出高品質的紅茶,就必須手工採摘。

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 天天要聞

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 天天要聞

採集好的茶葉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以及切碎等工序,製成紅碎茶。土耳其人常喝的茶就是這種紅碎茶,味道一般都偏苦,當地人喜歡加糖來中和。隨着時代的變遷,土耳其年輕一代制茶專家正在為土耳其茶尋找更多可能。

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 天天要聞

出生於制茶世家的阿依圖爾是土生土長的里澤姑娘。2017年代表土耳其赴中國參加世界制茶比賽,那是她第一次品嘗到中國茶,從此與中國茶結下了不解之緣。阿依圖爾把從中國學到的制茶經驗帶回了土耳其,大力推廣手工採摘提升茶葉品質。同時,用從中國學到的制茶技術,將土耳其茶葉製作出綠茶、白茶、烏龍茶等多種風味。

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 天天要聞

由於氣候和土壤都存在差異,阿依圖爾製作的龍井,外觀、香氣和口感都和中國龍井不大一樣。阿依圖爾說,她們的目標並不是想要製作一模一樣的茶,而是借鑒中國制茶方法,結合土耳其茶自身特點,探索更多風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黃山市一古橋重修11年後再遭沖毀:始建於元代,為全國文保單位 - 天天要聞

黃山市一古橋重修11年後再遭沖毀:始建於元代,為全國文保單位

自6月19日入梅以來,安徽省黃山市持續強降雨天氣,導致境內多條河流、水庫水位出現抬升。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位於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呈坎村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元代的環秀橋,在此次降雨中被洪水沖毀。公開資料顯示,始建於元代的環秀橋,距今已有700多年,橋長26.65米,寬3.85米,高距水位4.55米...
報中共中央批准,今年首「虎」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報中共中央批准,今年首「虎」被開除黨籍!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6月21日消息,今年落馬的首「虎」鍾自然被開除黨籍。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自然資源部原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原黨組書記、局長鍾自然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鍾自然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對抗組織審查,不信馬列信鬼神,搞迷信活動;...
什麼叫「出五服」?「五服」是哪五服? - 天天要聞

什麼叫「出五服」?「五服」是哪五服?

1⃣️小時候聽老人講:五服就是五代人,從孫子、兒子、父親、爺爺、曾祖父排列、2⃣️如果在祭祀祖先活動上,四世同堂的多見,五世同堂的少見,從前的百姓都有族譜,祠堂內擺滿了各代的牌位,五服以內有每年在家中祭祀供奉祖宗的活動,五服以上的祖宗是眾人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 天天要聞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6月16日6時至17日6時,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稔田鎮遇持續性特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6月17日凌晨2點40分,有着「客家第一祠」之稱的李氏大宗祠東西兩側兩列橫屋坍塌,受損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主座無重大損毀,無人員傷亡。圖為6月20日,相關部門和文物專家陸續前往李氏大宗祠查看坍塌情況。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 天天要聞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大皖新聞訊 6月20日,一則雲南保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銳已於日前離世的消息引發了關注。大皖新聞記者就此諮詢了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證實,消息屬實,並稱陳銳系因病逝世。陳銳的簡歷已從官網撤下6月20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陳銳的簡歷已從保山市人民政府官網撤下,而在該官網搜索關鍵詞「陳銳」,顯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