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請鄧小平題詞,他的小外孫叫:寫到此一游,鄧小平笑:就依你

一代偉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有很多題詞,這些題詞或為報刊題名、或為某個活動題詞、或書贈友人、或應人之請題詞留念。鄧小平的這些題詞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本文,我們就來聊聊鄧小平各種題詞背後的故事。

1984年1月,鄧小平先後視察了深圳、珠海、廈門三個經濟特區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提議創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時曾有不同意見,引起過爭論,這些不同意見和爭論鄧小平十分清楚。如今特區創辦5年了,究竟搞得怎麼樣?鄧小平要實地看一看。

1月24日,鄧小平來到了深圳特區考察,在深圳期間,鄧小平問得多,說得少,也沒有為深圳特區題詞。他在聽取深圳市領導彙報時沒有插一句話,聽得十分認真。彙報結束後,鄧小平說,深圳正在發展,你們今天談的這些我都裝在腦袋裡了,我暫不發表意見。

兩天後,鄧小平來到了珠海經濟特區考察,當晚他在會見霍英東等人時說:「辦特區是我倡議的,不曉得成不成功,現在看路子走對了。」第二天他在聽取珠海市領導的彙報後為珠海經濟特區寫下了:珠海經濟特區好!

鄧小平給珠海特區的這個題詞,令深圳市領導感到惴惴不安,深圳在鄧小平心中究竟是什麼印象,堔圳的發展是否令他滿意?深圳市領導非常想知道鄧小平的想法,深圳市的領導和群眾也想請鄧小平給深圳特區題個詞,打個「分」。

深圳派人請鄧小平題詞時鄧小平已經到了廣州。在2月1日大年三十這一天,鄧小平經過慎重考慮,應深圳方面的請求揮筆為深圳特區寫下了:「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這短短的一句話在深圳人看來重達千斤,令他們很受鼓舞,因為這個題詞不僅體現了鄧小平對深圳特區的充分肯定,同時也為有關特區的爭論做了最權威的總結。對深圳市領導和深圳人來說,這個題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幾天後鄧小平又來到了廈門,在這裡他留下了這樣的題詞:把經濟特區建設得更快些,更好些。

廈門人對鄧公的這個題詞的理解是:廈門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相比還有差距,他希望廈門發展得更快、更好。

1984年6月24日,一位老年婦女步履緩慢地走進了國務院辦公廳人民來訪接待室,她向接待人員說出了一個請求:請求鄧小平題字。

聽到她的這個請求,接待人員很吃驚。

這位老人自我介紹說她叫吳浦月,她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前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同志的妹妹。

吳晗在「十年動亂」期間慘遭「四人幫」迫害,含冤致死,1978年11⽉,鄧小平批示:吳晗應該平反。1979年9月,吳晗遭受的冤屈終於得到了昭雪,吳晗被徹底平反。有關方面決定在1984年10月25日這天舉行紀念吳晗同志的活動。作為活動之一,吳晗生前曾經學習和任教過的母校清華大學,特地修建了一座紀念亭,並將在10月26日舉行落成典禮,想請鄧小平題寫亭名。吳晗的妹妹吳浦月老人抱着試試看的心情來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向接待人員說出了這個請求。

令吳浦月老人沒想到的是,兩個多月後,有關方面派人將鄧小平親自書寫的「晗亭」墨寶送到了她的家中。這令吳浦月老人激動萬分。

如今,由鄧小平題寫的「晗亭」二字,高高懸掛在清華大學荷花池畔的吳晗紀念亭上,引無數清華學子駐足凝視。

有人從鄧小平眾多的題詞中總結出兩大特點,一是認真嚴謹,二是簡潔樸實。

鄧小平曾為朱德故居題詞,當時他寫的「德」字的「心」上少了一橫,其實這種寫法是有歷史出處的。

據考證,所有宣德、正德年間的官方器物上面款識中「德」字心上均無一橫,據稱德字少寫一橫是表示謙遜的意思。北京全聚德的「德」字也少一橫。但鄧小平後來還是重新題寫,將「德」字心上那一橫添上。

1983年7月27日,鄧小平曾為朱伯儒題詞:「學習朱伯儒同志,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為朱伯儒題詞後,鄧小平通過請教語言學家,把「名符其實」改為「名副其實」,並且重新書寫,體現出他的細緻認真和嚴謹。

鄧小平題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用詞非常簡潔,鄧小平在一次會見日本外賓時得知日本外賓正在練習中國太極拳,他揮毫為日本友人題寫了「太極拳好」,這簡潔樸實的四個字對太極拳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般來說,每當遇到題詞的請求鄧小平都會盡量地滿足,但也有例外。

1958年11月3日,鄧小平到遵義視察時,當地的領導請鄧小平為鄧萍烈士墓題詞,鄧萍1935年2月27日在遵義戰役前線指揮作戰時英勇犧牲,他是紅三軍團攻打遵義時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幹部,是彭德懷元帥的下屬。鄧小平當時謙虛地說:「這個我不能題,應請彭總題。」

說到鄧小平題詞,有兩件趣事不能不提。

1986年1月,鄧小平來到了桂林市西北郊蘆笛岩參觀。在蘆笛岩貴賓室休息時,公園的負責人準備好筆墨請鄧小平題字,鄧小平來到桌前,笑着說:「寫啥呢?」公園的同志說:「您隨意,寫什麼都行。」就在這時,鄧小平的小外孫拉住了外公的衣角叫了起來:「寫到此一游。」

聽到小外孫這個充滿童真的提議,鄧小平不禁哈哈笑了起來,他慈愛地拍着小外孫的肩膀說:「好,就依你!」

於是,鄧小平就在桂林市蘆笛岩寫下了: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八日到此一游,鄧小平。

當鄧小平寫完這幾個字時,周圍的人都開心地笑了起來,並報以熱烈的掌聲,在鄧小平的眾多題詞中,這次題詞無疑是最富有生活情趣的。

這一年的2月,鄧小平來到了成都杜甫草堂,他每次到成都都要到這個地方。賞梅之後,草堂工作人員請鄧小平到接待室小憩片刻,工作人員在那裡準備好了文房四寶,想讓鄧小平給草堂題詞。

當鄧小平走向接待室時,他的小外孫跑了過來拉起他的手往回拽他,一邊拽還一邊說:「外公又要寫什麼?我們不寫了吧!」聽到小外孫的「命令」,鄧小平笑着說:「好,好!聽你的,我們不寫了。」鄧小平一邊說一邊向草堂工作人員打招呼,表示歉意。

鄧小平寫了很多題詞,有資料顯示,他在1988年5月11日那一天就題寫了19幅,只要他覺得有必要,他總是不辭勞苦地揮毫潑墨,但對家人,他卻惜墨如金。

鄧小平的長女鄧林是一名專業畫家,但她的畫上卻從沒有父親的題字。鄧林說:「我們每一個子女都受我父親影響很深。朋友們問我,你的畫上有沒有你父親的題字啊?我說沒有。我的想法是躲開這個,不願意靠着父母去宣揚自己。我受的教育就是做任何事都應該憑自己的本事。」

鄧小平的二女兒鄧楠總希望父親能給自己題個字,在她的軟磨硬泡之下,父親總算滿足了她這個願望。不過,鄧小平只給女兒寫了兩個字——「戒懶」。這兩個字體現出一個父親對女兒的嚴格要求。父親故去後,每當鄧楠看到這兩個字,便會感覺到父親的嚴格與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