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以「燕王」之身謀朝篡位,為何不改國號為「燕」呢?

2021年01月05日09:10:27 歷史 1131

在古代,以封號為國號者並不少見,例如漢朝之劉邦(獲封漢王)、魏之曹丕(繼承魏王)、晉之司馬炎(繼承晉王)、唐之李淵(繼承唐國公)。那麼,取得「靖難之役」勝利的朱棣,為何不以「燕」為國號呢?

朱棣以「燕王」之身謀朝篡位,為何不改國號為「燕」呢? - 天天要聞

關於這個問題,原因其實很簡單,根本原因便是朱棣要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朱棣攻破南京後,雖然已經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統治,但此時他想要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並不容易,為此倒是着實費了一番功夫。

1、祖訓規定「清君側」後要返回封地。朱棣本就是以「誅齊黃,清君側」為名義起兵的,所謂「清君側」,便是清除君主身旁的親信、壞人,朱棣這裡的指的便是建文帝身邊的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而其依據便是朱元璋《皇明祖訓》中的「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予已上書陳情,請誅奸臣,今少主為奸臣所蔽,恐不見答,則惟應以爾等往清君側之惡……」。

但需要注意的是,朱元璋雖然留下祖訓說藩王可以「清君側」,但在「清君側」完畢之後,卻是要「退守舊藩」的,而不是讓你取而代之的。既然你朱棣是遵從祖訓發動的「清君側」,那麼如今奸臣以誅,你是不是要按照祖訓退回封地呢?仗打到這個份上,朱棣心底肯定是不願意退回去的,但如果公然違抗祖訓,豈不是打自己臉么?

朱棣以「燕王」之身謀朝篡位,為何不改國號為「燕」呢? - 天天要聞

2、朱允炆雖然「已死」,但卻留有孩子。有人說,南京城破之際,朱允炆不是「闔宮自焚」了嗎?毫無疑問,朱允炆之死對於朱棣登上皇位是有利的,畢竟他不用按照祖訓將皇位還給朱允炆了,朱棣之所以沒有找到朱允炆屍體,但仍要對外宣稱朱允炆「已死」,就是為了造成朱允炆和太子朱文奎已死的事實。

然而,按照傳統的「宗法制」,朱允炆去世之後,朱棣卻並不是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原因在於朱允炆本有朱文奎和朱文圭兩個嫡子,雖然朱允炆和太子朱文奎已死,但朱文圭才是朱允炆的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

朱棣以「燕王」之身謀朝篡位,為何不改國號為「燕」呢? - 天天要聞

那麼朱棣又是如何繼承皇位的呢?這期間其實發生了一件趣事。

朱棣進入南京之後,文武百官和京中諸王都趕來拜見,其中翰林院編修楊榮對朱棣說道,「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此舉直接點醒了朱棣,如果此時朱棣即位,完全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因此朱棣最終選擇了先謁孝陵。

朱棣在朱元璋靈前,細數了建文帝朱允炆以來的種種罪行,其核心便是指朱允炆不遵祖訓,不是個合格的皇帝,因此直接不承認建文帝的皇位,並將建文元年(1399年)至建文四年(1392年)改為了洪武三十二年至洪武三十五年,之後才繼承皇位。

朱棣以「燕王」之身謀朝篡位,為何不改國號為「燕」呢? - 天天要聞

如此一來,朱棣便等於直接從朱元璋手中繼承了皇位,而如果從朱元璋那裡論起來,由於朱棣的三個兄長已經全部去世,此時的朱棣乃是嫡長子(存疑),從而成為了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綜上所述,朱棣雖然靖難成功,但其繼位其實並不算順利,為了確保能夠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朱棣可謂費盡了心思。而正是由於他名義上是從朱元璋手中繼承的皇位,因此不可能更改國號,如果更改國號為「燕」,豈不坐實了謀反的罪名?對於我們來說,朱棣是篡位不假,但他根本不願意讓後人以謀朝篡位者來評價他,而如果更改國號為「燕」,不論對於其繼承皇位,還是對於天下穩定,都極為不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心為公的教員 - 天天要聞

一心為公的教員

教員始終秉持着"天下為公"的崇高理想,如同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那般,將拯救黎民百姓視為畢生使命。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以他的才學與家世,本可安享優渥生活,卻毅然選擇了荊棘遍地的革命道路。
太子朱標38歲猝死真正原因,並非患病,而是朱元璋氣的 - 天天要聞

太子朱標38歲猝死真正原因,並非患病,而是朱元璋氣的

明太祖朱元璋這輩子最得意的,不是打下大明江山,也不是制定《大明律》,而是生下了長子朱標。這個從娘胎里就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幾乎承載了朱元璋對理想治國者的全部想像。可惜命運弄人,38歲突然暴斃,留下一堆未解之謎,也讓明朝初年的政治格局徹底改寫。
房偉:在歷史的褶皺之處發力 呈現戰爭橫截面 - 天天要聞

房偉:在歷史的褶皺之處發力 呈現戰爭橫截面

蘇州大學教授房偉既是一名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高校教授,也是一代批評家中的佼佼者,同時還是一名相當高產的文學創作者,曾獲茅盾文學新人獎、百花文學獎、汪曾祺文學獎、紫金山文學獎等。 談及同事房....
全魔亂舞:歷史飯圈化背後的情緒價值 - 天天要聞

全魔亂舞:歷史飯圈化背後的情緒價值

最近幾年,互聯網上出現非常明顯的歷史朝代飯圈化現象!這樣的風潮到底是從何而來,有哪些好處和值得警惕的弊病呢?在貼吧和天涯的時代歷史飯圈已初具雛形早在抖音、小紅書和B站出現前,廣大網民主要靠各種論壇和貼吧,維持着社交和日常分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