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多數人對女真以及金國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岳飛,以及靖康之恥,甚至是通過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金國開國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金庸筆下,他與蕭峰是結拜兄弟。而在史實中,與南宋岳飛對戰的金國大將金兀朮,即完顏宗弼,則是完顏阿骨打的兒子!
著名金史專家關伯陽先生評價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用到了「完美」一詞。縱觀二十四史,對於中國歷代帝王,很少有史學家將「完美」一詞用在他們身上。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一生馳騁疆場,完成了兩件大事——建立金國與滅遼國。
有人說,一個沒有尊嚴的人,一定是個不成功的人;而一個沒有尊嚴的民族,也註定會是個失敗的民族。而完顏阿骨打就是從不願給遼國皇帝「跳舞」開始,舉起了民族尊嚴的大旗,他不怕擔當「破壞大遼和女真友好關係」的罪名,不怕大遼國可能採取的經濟制裁和軍事打擊,不怕本部落民眾的誤解與非議,甚至不怕其他酋長的趁機出賣與陷害,毅然決然地對遼國皇帝說「不」!阿骨打正是用這種「傲氣」贏得了女真人對他的尊重,並逐步統一鄰近部落,擴充了實力,連續發動反遼戰爭,並最終滅掉了大遼。
說起「跳舞」這事,那是公元1112年的春天,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到東北春州(在今吉林省)巡遊,興緻勃勃地在混同江(今松花江)捕魚,並且命令當地的女真各部酋長都到春州朝見。
天祚帝舉行頭魚宴,請酋長們喝酒。幾杯酒下肚,天祚帝有了幾分醉意,就命令酋長們給他跳舞。那些酋長雖然不願意,但是不敢違抗命令,就挨個兒離開座位,跳起民族舞蹈來。
輪到阿骨打時,他神情冷漠,兩眼直瞪瞪地望着天祚帝,一動也不動。天祚帝見阿骨打居然敢當著大家的面違抗他,很不高興,一再催他跳;一些酋長怕他得罪天祚帝,也從旁勸他。可是不管好說歹說,阿骨打拿定主意就是不跳,叫天祚帝下不了台。
這場頭魚宴鬧得不歡而散。天祚帝當場沒發作,散席之後,他對大臣蕭奉先說:「宴會上,阿骨打氣勢豪強傲慢,旁若無人,可以借口邊境事務誅殺他。否則,必定會留下後患。」奉先說:「粗人不懂禮義,沒有大的過錯卻誅殺他,恐怕會傷害天下人向慕歸化的心。小小一個部落,即使造反,也成不了氣候。」天祚帝覺得蕭奉先說得有道理,就把這件事擱在一邊。
據說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出生就有異象。《金史·太宗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遼道宗時期,司天監孔致和夜觀天象,看到有五色雲氣屢出東方,大若二千斛囷倉之狀,於是私下對人說:「其下當生異人,建非常之事。天以象告,非人力所能為也。」
阿骨打「十歲,好弓矢。甫成童,即善射。」曾對一群鳥兒連發三箭,結果箭無虛發,使遼國使者大為嘆服,曰:「奇男子也!」優越的出身和出眾的能力讓阿骨打胸懷大志,同時也造就了他的傲氣和強烈的自尊意識。在一次對遼戰爭中,渤海留守想饋贈一副鎧甲給他,卻被他婉言謝絕了。他的叔叔完顏盈歌問他為何不願意接受?完顏阿骨打則說:「被彼甲而戰,戰勝則是因彼成功也。」意思是說,「穿着別人的鎧甲作戰,即使獲勝了,我覺得那也不是我自己的榮耀!」
完顏阿骨打成為女真族最高統治者後,接到有人謀反的密報。他平靜地叫來報告中提到的謀反者,說:「我能得到天下,都是因為我們君臣同心同德,這當中包含着你們不可磨滅的功績。現在,我聽說你們想要謀反,如果真是這樣,你們肯定需要鞍馬、甲胄、兵器,我可以全部提供給你們,決不食言。反叛後,你們如果再被我抓住,將必死無疑。但假如有人願意及時悔改,從此之後不再三心二意,我會給你們一次機會,原諒你們,信任你們。」
叛亂分子對完顏阿骨打的平靜感到格外恐懼,他們伏在地上,瑟瑟發抖,不能對答。完顏阿骨打對為首的謀反分子處以七十下杖刑,並放掉了其他人。如此寬宏大量穩定了部落中的人心,他的威望也得到極大的提升。
公元1114年,不堪忍受遼國的欺辱的完顏阿骨打,揭竿而起,「諸路兵皆會於來流水,得二千五百人。」伐遼之戰只有區區2500人兵力,但首戰即獲大捷:奪得寧江州,擴軍至3700人。
丟盔棄甲的遼國守軍回報天祚帝,天祚帝則漫不經心地下令:「女真造反?那帶10萬人去教訓教訓他。」
面對10萬強敵,「太祖自將擊之」,決定在敵人沒有完全集結之前,出其不意地發起進攻。他說:我剛要睡覺,就覺得有人搖我的頭,如此一連三次,這是「神明警我也!」神在暗示讓我們連夜出兵,必能大獲全勝。
隆冬之季,3000多士兵聽了他的話,士氣高漲。乘風踏雪,直撲出河店。向正在優哉游哉地紮營、破冰、戲雪的遼兵發起了進攻。「會大風起,塵埃蔽天,乘風勢擊之,遼兵潰」。女真俘獲了無數遼兵、車馬和糧草。
出河店大捷之後,各路女真兵紛紛歸來,女真兵力首次過萬。完顏阿骨打將下一個目標鎖定在黃龍府。
地處吉林的黃龍府,是一座經濟重鎮,離它不遠,就是遼人的老家潢河。在12世紀的中國北方,誰取得了黃龍府,誰就進入了「腹地」,就有了高高在上的心理優勢。對遼國如此,對日後的金國也是如此,岳飛抗金,就立下了「直搗黃龍,與君痛飲爾」的誓言。
「遼遣都統耶律訛里朵、左副統蕭乙薛、右副統耶律張奴、都監蕭謝佛留,騎二十萬、步卒七萬戍邊。」阿骨打採納了「圍點打援」之計:對黃龍府,只圍不攻;對援軍,務必全殲。果然,圍困之下,糧草斷絕,遼軍棄城而逃。
「遼主聞取黃龍府,大懼,」朝野震驚。天祚帝親率70萬大軍,向新生的金政權發動進攻,與一舉消滅之。
「是役也,兵止二萬。」當時金國只有區區2萬人。年近半百的阿骨打,為了鼓舞軍隊的士氣,再次走上誓師台。他持刀割面,在眾將士面前仰天大哭,說:「當初,我領你們起兵,是為了咱們不再受遼欺壓,讓女真人有個屬於自己的國家。不想,天祚帝不肯容我,親自來征討。我們現在只有兩條路:一是拼以死戰,轉危為安;另一條是你們抓我一個,獻給天祚帝,殺我一族,投降契丹,或許能尋條活路!」
阿骨打傾情表演的這場「苦情戲」,讓2萬兵卒熱血沸騰。兩軍交戰後,金軍將士個個衝鋒在前,殺出一條條血路。正當兩軍殺得正酣時,遼朝內部出現了叛亂,後院起火,天祚帝放棄了消滅金軍的千載良機,回軍自救。阿骨打抓住時機,「乘怠追擊之。」1000遼軍追趕上天祚帝,反被天祚帝的25000軍隊包圍。但是遼兵團結一致,向天祚帝的鑾駕處奮力殺去,天祚帝驚慌逃走,「遼師敗績,死者相屬百餘里。」 這種「擒賊先擒王」的戰術是游牧民族慣用的方式,他們深知:頭狼才是整個狼群的關鍵!後來的成吉思汗鐵木真也是這種戰術的慣用大師。
這場「人類戰爭史上不可思議的對抗戰」,阿骨打憑藉其超常的膽略和傑出的軍事才能,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蹟。經過此一戰,不可一世的大遼國一蹶不振,直至滅亡。
1123年,完顏阿骨打在爭戰返回上京的路上油盡燈枯、含笑而逝。臨終前,他授意侄兒完顏宗翰:滅遼已畢,準備攻宋。
《金史·太祖本紀》稱讚阿骨打是真英雄:太祖英謨睿略,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人樂為用。金有天下百十有九年,太祖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傳之子孫。嗚呼,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