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856年9月的太平天國天京之變,是歷來史學家公認的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至於天京之變的起因,亦是多年來史學家反覆研究的課題。
儘管我們是唯物主義者,但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着因果關係。太平天國之所以能發生天京之變這個大內訌,起因就在馮雲山入獄楊秀清趁機以天父降凡,奪取拜上帝教大權那天起。
按照拜上帝教實際創建者馮雲山的設想,一旦拜上帝教起事,洪秀全以天父第二子的身份登基為天王,自己則以天父第三子的身份任軍師執掌大權。
到馮雲山入獄前,拜上帝教的基本架構如下:洪秀全是天父第二子為教主,馮雲山為天父第三子,楊秀清為天父第四子,蕭朝貴為帝貴婿,韋昌輝為天父第五子,石達開為天父第七子。
然而,一場意外事件改變了拜上帝教的這個格局,那就是馮雲山的突然被捕。
由於馮雲山的被捕,失去主心骨的拜上帝教信徒頓時人心浮動,面臨著解散的危險程度。為了穩住人心,楊秀清利用當地民眾篤信降僮術的心理,當即以天父降凡的形式穩固了人心。隨後,頗有心機的蕭朝貴又以天兄降凡的形式繼續給大家洗腦。
當馮雲山出獄隨洪秀全返回時,出於大局觀,他們只能承認了楊秀清、蕭朝貴代天父、天兄傳言的特權。
在「天父、天兄」早期權力博弈中,由於楊秀清身染疾病,拜上帝教的主要大權掌握在蕭朝貴手中。
掌握大權的蕭朝貴非常信任韋昌輝,韋昌輝天父第五子的身份就是經過蕭朝貴以天兄的口吻確認下來的。同時,蕭朝貴對被洪秀全拉入拜上帝教的秦日綱也非常倚重。
金田起義前夕,太平軍起義的指揮部就是設在韋昌輝家。正是這個原因,當金田起義爆發以後,在一段時間內清朝的官員都以為韋昌輝是賊首。
蕭朝貴倚重秦日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秦日綱手中握有2000名有組織有紀律的礦工部隊。
太平軍攻打永安州時,負責攻城的隊伍除了羅大綱的人馬就是秦日綱的礦工部隊。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秦日綱與同為廣西貴縣出生的石達開關係始終不和睦,但秦日綱從加入拜上帝教後,通過白沙村械鬥事件,悍勇的秦日綱以58人惡戰200人時,從此就成為洪秀全的頭號心腹人物。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以後,每逢朝會時,幼天王上天父台,回回都由秦日綱背着他上去,由此可見洪秀全對秦日綱的信任。
正因為如此,當蕭朝貴在攻永安受傷以後,重掌大權的楊秀清開始全面抬高石達開在太平軍中的地位,同時又極力打壓韋昌輝與秦日綱。
從太平軍攻入南京定都於此時起,作為洪秀全的頭號馬仔,秦日綱在楊秀清面前幾乎沒什麼好日子過。直到秦日綱因功晉封燕王后,臟活累活苦活楊秀清都命秦日綱去干。
自秦漢以來,所有聰明的統治者手中都有其最器重的人為他干齷齪之事,如唐武則天時的周興、來俊臣等人,宋之秦檜之流,明之紀綱等輩,這些人物都是執政者打擊異己的利器,也就是俗稱中的黑手套。
然而,由於這些人替皇帝乾的臟活太多,到皇帝收買人心時,這些人幾乎都成了皇帝的替罪羊。
秦日綱在太平天國諸大員中就屬於洪秀全的黑手套。
當洪秀全在楊秀清步步緊逼,甚至要求封自己為萬歲時,決定出手反擊的洪秀全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對自己忠心耿耿的秦日綱。
當韋昌輝從江西前線返回天京與從丹陽秘密帶3000人回來的秦日綱匯合後,由於誅楊迫在眉睫,所以他們兩人決定不再等待處在猶豫觀望的石達開回京,便在佐天侯陳承瑢的配合下,於1856年9月4日突襲了東王府。
儘管他們成功的突襲了東王府,也殺掉了飛揚跋扈的楊秀清,但由於楊秀清黨羽眾多,韋昌輝、秦日綱殺來殺去,看誰都像東王黨的他倆一共殺掉了2萬多人。
儘管殺這麼多人的始作俑者是韋昌輝,但作為其助手秦日綱手上也沒少沾自己弟兄們的鮮血,再加上洪秀全始終沒有明示叫他倆停手,忠於洪秀全的秦日綱自然而然的不會放下自己手中的屠刀。
就在這時,姍姍來遲的石達開來到天京。他見到韋昌輝以後就指責韋昌輝殺人太多,違背了洪秀全只殺楊氏兄弟(楊秀清、楊元清、楊輔清)三人之命令。
聽了這話,已為楊秀清第二的韋昌輝怎能容下站着說話不腰疼的石達開呢,當時就動了殺機。幸虧石達開機警跑得快,但韋昌輝依然血洗了翼王府。
韋昌輝的倒行逆施令天人共怒,洪秀全見時機已經成熟,便開始對付起韋昌輝。奉命追殺石達開到西梁山的秦日綱,在得知洪秀全的態度時,當即轉身去攻打清軍。
儘管沒有資料證明秦日綱參與了韋昌輝血洗翼王府的行動,但歸朝輔政的石達開並沒有打算放過秦日綱。
本來洪秀全害怕石達開主政以後一家獨大,他尚想留下秦日綱、陳承瑢來牽制石達開,但石達開根本不給洪秀全這個面前,兩人爭執幾句後,洪秀全只好拋棄了秦日綱。
雖然秦日綱最終被石達開處死,但遏止太平天國滅亡,秦氏兄弟皆被洪秀全封王,這也算是洪秀全對秦日綱忠心耿耿的回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