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都錯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應該這麼斷句!

2020年04月11日10:36:10 歷史 1579

每天5分鐘

獲得1個國學知識

第二十期:聖旨

現在電視中的古裝劇,太監在宣讀聖旨的時候,動不動就拿「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當做開場白。

其實明代以前,聖旨是沒有這八個字的,但凡出現都屬「穿幫」。

電視劇都錯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應該這麼斷句! - 天天要聞

秦始皇稱雄天下後,不再滿足於王的稱號,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皇帝」「詔」的最早使用者或許正是秦始皇。

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出現在漢代帝王的文書中,之後一直被沿用下來。

電視劇都錯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應該這麼斷句! - 天天要聞

在中國古代,聖旨的開頭語也不全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聖旨開頭語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其中一座規模最大的朝會大殿,取名為「奉天殿」。這是朱元璋和大臣們議事的地方。

為了向人們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也就是進一步闡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朱元璋自稱「奉天承運皇帝」,所以他頒發的詔書前面都要加上「奉天承運皇帝」六字。

這八個字並不是時下影視作品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讀法,其正確的斷句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電視劇都錯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應該這麼斷句! - 天天要聞

其實,歷朝歷代的聖旨開場白是有區別的,比如:

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的即位聖旨中多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開頭,以闡明天子的「正統」;

唐代的聖旨,一般由門下省審核頒行,聖旨正文開頭往往是「門下」兩字,《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

宋代的聖旨寫作格式大體上繼承了唐代,又有所變化,從宋太祖到宋徽宗,即位時下達的旨意都用「門下」二字開頭,另外喜歡用「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開頭的也不少;

元朝時期,聖旨開頭語一律為「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聖旨……」

本文由學國學網整理、撰寫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權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