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會告訴你,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書上其實只講了一半

2020年03月27日01:03:03 歷史 1770

關於「鑿壁偷光」這個故事,想必大家已經是耳熟能詳。

老師不會告訴你,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書上其實只講了一半 - 天天要聞

大概講的就是在西漢時期,有一個叫匡衡的孩子,他出身寒門,家裡連燈油都買不起。然而匡衡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為了晚上能有光看書,他將牆壁鑿出一個小孔,藉著小孔透過的燭光讀書。而就是在這樣的堅持下,匡衡感動了鄰居,鄰居不僅沒有責怪他鑿穿自家牆壁,還把書借給他讀。

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這個故事出自《西京雜記》,常被老師們用來教導學生,告訴他們要像匡衡那樣,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也要堅持學習。

毫無疑問,這個故事很有教育意義,匡衡的勤學刻苦,應該是我們讀書人的榜樣。

老師不會告訴你,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書上其實只講了一半 - 天天要聞

然而,但這個故事老師只講了一半……

故事中的匡衡,歷史上確有其人。正如故事中所講的那樣,匡衡是窮苦出身,家裡沒錢,小時候沒有好的條件讀書。

但匡衡並沒有被這樣的環境所影響,他非常刻苦的讀書,最終成為了當時著名的大儒,經學大師。

然而,西漢不是隋唐,那時候還沒有科舉制度,更沒有所謂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所以學問高,並不代表着你就能實現理想。

西漢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察舉制,這是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其標準很多,主要有四條:

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決,才任三輔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而學問只是其中一條,更重要的是要看你這個人的德行,也就是你這個人的名聲。所以我們看到西漢的那些官員,小時候都有一些值得稱讚的故事,比如匡衡的鑿壁偷光、孔融讓梨等等。

當然,由於這種制度的本質上是「選舉」,所以往往大家族子弟更有優勢,畢竟其曝光度和名聲的可操作性都要更便利。

老師不會告訴你,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書上其實只講了一半 - 天天要聞

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底層出身的匡衡,並沒有很好的上升路徑。他當了九次的候選人,最終才堪堪上榜,被分配了一個卒史的官職,也就相當於今天的檔案管理員。

但匡衡運氣不錯,當時的太子劉奭,也就是後來的漢元帝,非常推崇匡衡的經學造詣,所以與匡衡相交甚厚。

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匡衡攀上了太子這個高枝,自然是官運亨通。

劉奭即位之後,就給匡衡升了官兒,從太原郡調到了長安城,從小小的卒史,升為了郎中,成為了皇帝身邊的近臣。

再後來,匡衡一路高升,從郎中到博士再到給事中,匡衡完成了三級跳,從專註於經學的學者,轉變了成了一個政治人物,真正意義上開啟了屬於他的仕途。

給事中在西漢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官職,雖然品階不高,但卻有着上諫議政的權利,下可以糾察百官,上可以直諫皇帝,相當於後來咱們所熟知的御史。

老師不會告訴你,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書上其實只講了一半 - 天天要聞

這個身份給了匡衡機會,使他的發言範圍,不再僅僅局限於和皇帝討論經學,而是可以發表自己的政見。

對於這樣一個機會,匡衡當然不會放過。藉著和漢元帝長久的接觸了解,此外再結合當時自己從底層上來所看到的一些朝堂之上少有看到的頑疾。

匡衡給漢元帝直接來了一套忠言直諫:

「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欲之路」——《漢書·匡衡傳》

其實內容也都是那些老生常談的東西,但是關鍵在於別人都不敢講而匡衡他講了。

因為在漢元帝之前,漢宣帝劉洵採取的是一個嚴法治國的策略。匡衡提出來的「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多少有點不滿漢宣帝施政的意思,搞不好就是一個大不敬之罪啊。

但匡衡很了解漢元帝,知道他柔仁好儒,不喜嚴法,好施德政。而且在以前的攀談中,匡衡也知道漢元帝在登基之後,就一直想推翻先帝的做法,採用儒家思想,推行德政。只是苦於這多少有些不孝的味道,不知從何提起。

所以,匡衡這一次的建議,算是給了漢元帝施政的一個借口。漢元帝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於是,匡衡又被陞官了,從五品的給事中變成了二品光祿大夫,專門掌控議論之責。其地位很高,僅次於三公。在監察這一系統裏面,他的權力也就是比御史大夫小一點。

老師不會告訴你,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書上其實只講了一半 - 天天要聞

很顯然,此時的匡衡,已經進入了西漢朝廷的權力中心。

當然,這還遠不是匡衡的巔峰。沒多久,狂很就成功轉正,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在西漢,御史大夫其實就是副丞相,可以說是文官的二把手。其存在的意義,更多時候就是為了接丞相的班。

所以在公元前36年,由於丞相韋玄成病逝,匡衡理所當然的當上了丞相,總理全國政務,位及人臣。

誰也沒想到,當初那個鑿壁偷光的窮小子,如今能夠位列三公,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

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自然是非常勵志。

然而,命運就是這麼喜歡開玩笑,走上了人生巔峰的匡衡,同時也陷入了迷失。

當上了丞相之後,匡衡不再像之前那般嫉惡如仇,正氣凜然。他開始變得圓滑,愛惜羽毛,甚至於貪財弄權。

老師不會告訴你,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書上其實只講了一半 - 天天要聞

當時漢元帝手下的宦官石顯,自恃皇帝寵愛,擾亂朝綱。不僅結黨營私,打擊異己。而且巧立名目,大肆強佔土地,剝削百姓,弄得底下人怨聲載道。

匡衡作為丞相,統領百官,主管朝政。對於石顯的所作所為,本應該勸阻打擊。但匡衡畏懼石顯的權勢,不僅沒有去彈劾石顯,還處處包庇,以此來討好於他,希望其能在皇帝面前為自己美言幾句。

正是因為石顯亂政以及匡衡的不作為,漢元帝執政後期,國力漸衰,朝綱不正,民不聊生。

值得一提的是,漢元帝駕崩之後,漢成帝即位,他並不喜歡石顯,於是石顯開始失勢。

匡衡發現石顯失勢,立馬上書彈劾石顯,眾大臣紛紛附議。很快,石顯便被罷官。最終,被盟友背叛的石顯,在回老家的半路上,憂憤絕食而死。

不得不說,匡衡這件事做得很高明。不僅將自己和石顯撇清了關係,還因此收穫民心,重回政治頂峰。

石顯的倒台,大家都以其為首功。

新皇帝器重他,百官們服從他,百姓們敬仰他。當時匡衡的地位有多高?他的兒子殺了人,百姓們紛紛請願為其求情,甚至連皇帝都親自發聲為其庇護。

不得不說,這一手過河拆橋,用的是出神入化。

但紙永遠也包不住火,匡衡這樣的官場老狐狸,總有露出狐狸尾巴的那一天。

當初匡衡受封丞相的同時,還被封為安樂侯,封地三十一萬畝。這對於窮苦人家出身的匡衡來說,無疑是一筆超大的財富。但窮怕了的匡衡並不滿足現狀,他憑藉權勢,在原有封地上,又擴地四萬多畝。占走了封地周邊大量百姓的土地。

老師不會告訴你,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書上其實只講了一半 - 天天要聞

不知什麼時候,這件事被捅到了漢成帝那裡。漢成帝心目中這位先帝老臣,自己的老師,曾經滿口孔孟之道的「聖人名師」形象轟然倒塌。漢成帝非常憤怒,他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結果匡衡遭到重罰,不僅被罷免了官職,還被剝奪了所有的封地爵位。匡衡輾轉一生,最終還是回到原點,成為了一個一無所有的庶民。

當然,對於匡衡來說,同時消失的還有他那一世英名。

在此之前,匡衡是那個時代的絕對偶像,他鑿壁偷光,刻苦學習,終成大器的勵志故事影響了太多太多的人。

可現在大家才知道,這個所謂的偶像,僅僅只是一個欺世盜名之徒。他們心中的信仰,瞬間崩塌,而信仰是無價的!

最後,孤苦無依的匡衡,病死於家中。

匡衡的結局令人唏噓,對此,我只能感嘆:或許,人品和才華,從來就不是一回事兒!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