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秦嶺的子午道歷史上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

2020年03月24日12:39:07 歷史 1438

一條秦嶺橫亘在關中和巴蜀之間,使從川蜀進入觀眾異常艱難,也奠定了觀眾的歷史地位。要從漢中進入關中平原,從東向西有五條路可以走。最東邊是子午道,從漢中過城固縣,穿過子午谷,進入子午鎮。子午道以西幾條道分別是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和祁山大道。儻駱道和褒斜道異常險峻,諸葛亮五次北伐,三出祁山大道,一出陳倉故道,一出褒斜道,都沒有走子午道和儻駱道。接下來主要說說子午道在歷史上都發生過什麼重大的事件。

子午道全長不過八百里,穿過子午谷可以直達長安,但子午谷內處處懸崖絕壁,只能依靠棧道行走。棧道一般是在水流湍急的陡壁上鑿出石洞,穿進橫木當做梁,並在河身石底上走出豎洞,插進立木,支撐橫樑,然後在橫樑上鋪上木板,形成通行之道。而在古代沒有開山利器,也沒有炸藥,修建棧道非常不易。正像李白說的:「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

越秦嶺的子午道歷史上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圍繞子午谷的戰役,均沒有成功,更增添了子午谷的神秘色彩。

1. 劉邦封漢王,出關中

秦末,劉邦斬白蛇起義,和項羽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後來迫於壓力,在「鴻門宴」後,被封為漢王,進駐漢中,當時走的就是子午道。劉邦聽從了張良的建議,在子午谷燒毀了棧道,以示永不入關。這時候,鬱郁不得志的韓信從陳倉道投奔劉邦,後來韓信被拜為大將軍,又從陳倉道殺回關中,還定三秦。

2. 魏延的子午奇襲

三國時諸葛亮北伐,魏延曾提過一個建議,率精兵五千,從子午谷奇襲長安。魏延的構想是自己率五千輕騎,五千人作為後勤,十天可到達長安,夏侯楙膽小無謀,到時肯定是望風而逃。而諸葛亮從褒斜道進入關中,二十日後,可與魏延匯合。諸葛亮認為這個計策風險太大,不如走隴西十拿十穩。所以說到底魏延的「子午奇襲」未能實現,不過他的計策後來人為他試過。公元230年,在諸葛亮三次北伐後,曹真坐不住了,請求魏主討兵伐蜀。這年八月,曹真從長安出兵,在子午谷中遇到大雨,山路峻滑,棧道斷絕,走了三十多天才走了一半路,只好原路退回。看來子午道不光路險,而且氣候條件也異常不好。

3. 荔枝路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宋代大文豪蘇軾被貶嶺南,每日能吃到新鮮荔枝,過的也不亦樂乎。再往前,楊貴妃也愛吃荔枝,但長安無荔枝,從福建運,路途又太遠,楊貴妃吃到的荔枝實際上是出自重慶一帶。四川原本十分炎熱,重慶一帶小地貌的作用更提升了這裡的氣溫,時至今日,仍然屬於長江沿岸的「三大火爐」之一。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重慶至三峽一帶均種有荔枝,傳送荔枝的士兵從這裡拿到荔枝,每隔二十里換一個人,六十里換一匹馬,日夜兼程,保證在七天七夜的時間內把鮮荔枝送到長安。為了保鮮,選擇的就是路途較近的子午道。

4. 高迎祥黑水峪遇伏

崇禎九年七月,「闖王」高迎祥擊破石泉,準備出子午谷,然後奇襲西安。但他忽略了子午谷的天氣與險峻的道路,幾萬大軍走了好幾天,才走了一半路程,人困馬乏,物資損失嚴重。當軍隊終於到達子午谷黑水峪的時候,遭到陝西巡撫孫傳庭的截擊,總督洪承疇也來相助孫傳庭。最後,高迎祥被俘,兩月後,送到京城,被處以「磔刑」。

現在交通越來越便利,從成都到西安,只有四個小時,不知道諸葛亮、魏延、曹真知道了會作何感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 天天要聞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1948年2月的一個寒夜,福建寧德大窩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後腦。他踉蹌倒地,三名黑影撲上,棍棒如雨點般落下。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國民黨高官,也非日軍將領,而是華東野戰軍第一師政委、閩東革命領袖阮英平。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上世紀80年代初,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住在縣委大院的辦公室里。辦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濕,他常把褥子拿出來曬太陽。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 天天要聞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參加「母親節•母親河,接來老媽,順着黃河濱州「活動,頭一站是鄒平碼頭梯子壩。在那,我們發現:當地有個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此人,叫馬振西,是個治黃模範。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見,受邀登上天安門。他是鄒平市碼頭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 天天要聞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人文旅行達人/小眾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買了最早一班從西安到延安的動車,開啟紅色之旅。上次到西安站,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早上來到站前廣場,仍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但車站內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前廳兩側的一至二層,分別停放着東風4和復興號、以及前進蒸汽機車與和諧貨運電力機車,代表着我國鐵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