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40年的團圓:從山東到四川,「夭折」謊言下的兒子終見親顏

2025年03月27日08:20:11 歷史 3178

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攝影報道

40年,襁褓中被送走的嬰兒,終於與親生父母再次相見。

「媽媽!」3月24日下午6點,四川遂寧火車站,唐先生將生母吳玉珍擁入懷中,聽到這聲呼喊,吳玉珍將頭埋進他胸口淚流不止。

跨越40年的團圓:從山東到四川,「夭折」謊言下的兒子終見親顏 - 天天要聞

闊別40年,唐先生與生母相擁而泣

1985年,剛出生的唐先生被寄養在親戚家中,一月不到親戚以「已夭折」為由,瞞着他生父母將他送到山東聊城。

多年來,得知自己身世成謎,唐先生在朋友和家人支持下,多方尋親未果。萬幸的是,今年3月20日,他與同樣在尋親的生父母血液匹配成功。

40年終相見。

「被隱瞞的身世」

3月26日,四川遂寧,和親生父母一家走完親戚後,唐先生回到家中,在這之前,他還去了老家祭祖。

跨越40年的團圓:從山東到四川,「夭折」謊言下的兒子終見親顏 - 天天要聞

3月26日,四川遂寧,唐先生在生父母樓下

坐在養父母家中,唐先生與家人說著話,並未太多拘謹,雖然分離40年,回來3天,有着血緣關係的幾人,已彼此熟悉。

唐先生今年40歲,生活在山東聊城。知道不是養父母親生子女,是在他8歲那年,一群村裡的玩伴,無意中給他透露了這個消息。

「村子不大,如果是抱養的,或多或少村裡人都知道,有些小孩也聽家裡人說起過我的事,所以在一起玩的時候,就隨口說了出來。」這個消息對於年幼的唐先生而言,猶如一道印記,淺淺刻在心中。

當時,他並未覺得這個事情是真實的,在他看來,或許只是小夥伴故意讓他不開心。

但隨着慢慢長大,他發現來自南方的自己和北方人體型方面有些差距,和父母的長相也並不一樣,真是被抱養過來的嗎?這個疑問,在他心中越來越強烈。

成年後,村裡一位老人,回答了這個疑問。

「他告訴我,我是四川遂寧抱養過來的。」唐先生回憶說,對於這件事,老人的話斬釘截鐵,準確的時間和縮小到具體城市,讓他相信了。

得到肯定答案後,他沒有給養父母提起,除了妻子和較為要好的朋友,他未向外界透露這件事。只是是否尋找親生父母,他一直在猶豫。

「不留遺憾開啟尋親路」

讓他下定決心尋找親生父母,緣於好朋友的一段話。

「大概是在2022年,他說,你現在不想見,但以後呢?況且年齡也不小了,父母年齡肯定更大,當你想見的時候,或許就見不到了,這是遺憾;或許親生父母也在找我,但因為我沒去做,他們見不到我,也是遺憾。」唐先生說,朋友的話,讓他暗暗做下決定。

自此,他開始走上尋親路。

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唐先生最初只是在網上,通過各類社交平台,輸入關鍵字,搜索四川遂寧尋親信息,但都沒找到與自己有類似經歷且年齡相符的信息。

在網上得知可以採集血液做匹配後,他找到了當地警方,但這之前,他仍猶豫許久。

「我心中很擔心,我可能是被拐賣的,那我養父母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如果有,我是肯定不會去的。」唐先生說,今年3月3日,在與警方確認及多方了解後,他得知時間過去三十多年,養父母基本不會受到影響,他才去做了血液採集。

而在1500公里之外,他的養父母比他更早做了血液採集。

「堅信孩子還活着」

1985年12月,唐先生出生在四川遂寧船山區。

「孩子出生後,親戚王某某說放在他家中代為餵養幾天。」談及當時的情形,已80高齡的吳玉珍記憶猶新,考慮到互為家中親戚,她放心將孩子寄養在王某某家中,沒想到不久後卻得到孩子「夭折」的消息。

最初吳玉珍並不相信這一說法,與對方多次確認,仍是同樣的答案,蹊蹺的是,多次尋找之下,「夭折」的孩子屍骨都未找到。

多年來,王某某家人多是在外地生活,尋子一事毫無進展。

2022年5月,吳玉珍夫婦看到電視上「團圓行動」尋親節目,節目中失散者的遭遇與自己家庭如出一轍,原本覺得此事有問題的他們,迫切想知道當年的「真相」,也更願意相信兒子還活着,想找他回家。

2023年12月,無法找到王某某的吳玉珍夫婦選擇了報警求助,試圖通過公安機關找到孩子,遂寧船山警方詳細記錄了老兩口反映的情況並着手核實。

跨越40年的團圓:從山東到四川,「夭折」謊言下的兒子終見親顏 - 天天要聞

唐先生與生父母家人、船山警方一起合影留念

警方調查發現,王某某夫婦無兒無女,夫婦二人已先後在2009年和2020年離世。而且這件事已過了近40年,這讓民警們不知如何進一步查證孩子去向,只能先將唐先常夫婦的血樣進行採集,將情況上報分局刑警大隊。

為了讓比對準確率更高,刑警大隊技術民警將唐先常夫婦的其他子女的血樣都進行了採集,錄入失蹤人口數據庫比對,但當時並未成功比對。

「跨越40年的擁抱」

「血液比對成功!」3月20日,唐先生和吳玉珍家人同時收到警方的短訊。

這一消息,讓相隔1500公里的兩個家庭徹夜難眠。在妻子支持下,唐先生訂下火車票,前往四川。

3月24日下午,遂寧火車站,吳玉珍和家人早早抱着鮮花在出站口等待着,唐先生從通道快步走出,40年過去,看着眼前的親人,恍如隔世。

跨越40年的團圓:從山東到四川,「夭折」謊言下的兒子終見親顏 - 天天要聞

唐先生與生父母家人一起走出四川遂寧火車站

「媽媽。」唐先生將生母吳玉珍擁入懷中,聽到這聲呼喊,吳玉珍將頭埋進他胸口淚流不止。

「不要哭了,高高興興地。」擦掉眼淚,唐先生安慰着生母,牽着她一起朝外走去。

回四川見了家人,唐先生才知道,生母的大女兒多年前便嫁到了山東聊城,兩人相距不過10餘里,這名素未謀面的大姐還曾到聊城尋找他的下落。

26日,談到接下來的打算,唐先生欣喜之餘,更多的是擔心。

來四川尋親,唐先生還未告知養父母,但多年來的感情與對兩老的了解,他堅信能獲得他們的認可和支持。「如果他們暫時不能接受,我短時間應該就不會再回來,希望可以用時間和我的行動去告訴他們,養育之恩永遠不會忘,他們也是我的父母,這不會改變。」

(部分圖片由船山警方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 天天要聞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政協第九屆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創始所長陸道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16時58分在北...
206位抗戰老兵長眠這個陵園,長沙老人哽咽回憶英雄父親:他冒死接通線路幫助打勝仗 - 天天要聞

206位抗戰老兵長眠這個陵園,長沙老人哽咽回憶英雄父親:他冒死接通線路幫助打勝仗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抗戰老兵們捨生忘死抵禦外侮,為國家與民族立下不朽功勛。其中,湖南籍的大多數抗戰老兵已經離世,目前有206位老兵長眠於長沙唐人萬壽園抗戰老兵陵園。4月3日,公益組織湖南老兵之家的志願者們前往陵園祭奠老兵,在陵園裡,遇到了同來祭奠的柳華林,他的父親長沙籍老兵柳元青,於2022年...
會武術拿法考證的這位95後是個好警察 - 天天要聞

會武術拿法考證的這位95後是個好警察

「當武術的剛毅、法律的睿智與警徽的榮譽交織,會擦出怎樣的火花?」2024年8月參警的劉慶洋,在琴斷口派出所給出了答案。具有「國家武術二級運動員」「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法律碩士」等多個標籤的劉慶洋,參警僅半年,已逐漸成長為派出所的「主心骨」。 用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化解矛盾 「出拳要有章法,調解更要有節奏。」學...
俞靄峰:中國著名婦產科專家 - 天天要聞

俞靄峰:中國著名婦產科專家

俞靄峰(1910.6.14—1991.5.31)女。浙江省鎮海縣(今寧波)人。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著名婦產科學家和醫學教育家。1930年畢業於九江儒勵中學,翌年考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二年級時被挑選改學醫預科,1934年考入北平
緬懷先烈,傳承精神 - 天天要聞

緬懷先烈,傳承精神

各位朋友:清明節,它既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承載着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無盡的情感寄託。清明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寒食節。相傳,晉文公重耳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隨着時間的推移,寒食節與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