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語文教材里。有幾篇重要的文章被刪除了,一篇是《誰是最可愛的人?》一篇是《劉胡蘭》,一篇是《黃繼光》。
同時網上也開始出現了質疑邱少雲的聲音。
邱少雲是抗美援朝的英雄。有些別有用心的人質疑他:一個人怎麼可能忍受汽油在背上活活炙烤20多分鐘,全程不喊,不叫,身體更是紋絲不動。這不是違背生理學嗎?
這種質疑迷惑了相當一部分人。因為在我們這個年代一個娛樂圈的偶像,因為演唱會不小心碰傷了指頭,就需要打120,到醫院去處理,人還沒進醫院,那傷口都癒合了。她們的「愛豆」連這一點傷口都忍受不了。邱少雲怎麼可能忍受這麼大的痛苦?
為了反擊這種質疑。有兩名西南政法的大學生,在2015年的時候,跋山涉水輾轉幾千公里還原真相。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邱少雲的親人和戰友。還原了當時邱少雲犧牲的的細節。
兩名大學生先是去了邱少雲的故鄉重慶市的邱少雲村。這個村原先叫做玉屏村,後來改名為邱少雲村。
在邱少雲的家鄉,這兩個大學生找到了邱少雲的大嫂彭學芳。但是老人家告訴這兩個大學生他當時嫁到這個村子裏的時候,邱少雲早就離開了家鄉,所以她和邱少雲從來沒有見過面,對他的信息更是了解有限。
但是彭學芳老人提供了一個重大線索:邱少雲最小的弟弟邱少華還健在。並且住的還不遠,就在重慶的銅梁城區,從他那裡應該可以了解到更多的關於邱少雲的信息。
兩名大學生趕到重慶城區,順利的找到了邱少華。
但是在邱少華老人家這裡得到的信息也是有限。此時的邱少華老人家已經85歲了。聽力和記憶力都不好。但他唯一記得的是邱少雲曾經寫過一封信給到家裡。這也是邱少雲唯一的一封家書,這封信已經被邱少雲烈士紀念館收藏。
沒有辦法,兩名大學生只能再趕到邱少雲烈士紀念館,尋找有用的信息。他們找到了當時的王館長。
王館長表示他們找到找對了人,他知道邱少雲部隊有個跟他有個對邱少雲很了解的戰友。前兩年來過紀念館。如果想要知道事情更多的真相,就去找她。這位老人家叫郭安明,現在居住在四川省的內江市。
兩名大學生於是又趕到了內江市。郭安明老人家熱情地接待了兩位尋求真相的大學生。當他得知他們的來意,一時有顯得非常的憤怒,也很激動。
郭老說:邱少雲的事迹100%是真實的。於是他開始說起了邱少雲烈士的事迹。
郭安明老人的回憶
郭安明老人家是1951年1月份參加赴朝作戰的。他畢業於內江的軍事幹部學校。在朝鮮戰場上,恰好分配到邱少雲所在的連隊擔任教員。
從那個時候起和邱少雲共同作戰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邱少雲沒有學過文化知識,所以他寫給家裡唯一一封信。是由郭安明代筆的。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爆發了舉世矚目的上甘嶺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是防守方。當時的志願軍以不足4平方公里的陣地抵禦了聯合國軍6萬餘兵力,300餘門火炮和3000餘架次飛機的猛攻。而邱少雲也參加了此次戰鬥。lian他和郭安明隸屬於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的9連。
他們的戰鬥任務是潛伏並突襲金化以西的391高地。為上甘嶺主戰場爭取戰略主動。當時的391高地掌握在美軍手中,它是整個美軍防禦體系的關鍵支點。如果奪取了391高地,就可以直接威脅聯合國軍的側翼。
為了順利奪取391高地,上級經過反覆驗證,制定了潛伏計劃。
要奪取391高地。最重要的就是要速度。但是391高地下面是一片3000米的開闊地。如何迅速通過這3000米成為這場戰鬥的關鍵。
當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潛伏在山腳下,離敵人前沿陣地大概60米的一片長滿了雜草的平地。因為長滿了半人高的雜草,具備了潛伏的條件。在這個潛伏區埋伏500多名志願軍戰士。等到總攻的戰鬥打響,埋伏的500多名戰士可以迅速的通過這60米給美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攻擊,一舉拿下391高地。這個艱巨的潛伏任務交給了邱少雲所在的9連。
這項任務相當困難,但是一旦成功將改寫戰場形勢。
1952年10月11日的夜晚。九連戰士們做好偽裝,在夜幕的掩護下,悄悄地越過了那3000的開闊地,爬行到了事先確定好的埋伏地點。500多名戰士很小心,也很謹慎,就連呼吸都是緩緩的。生怕驚動敵人。因為只要有一個人暴露那麼這500多名戰士將會遭到敵人的炮火飽和攻擊,導致全軍覆沒。
時間來到了12日的凌晨。此刻391高地就在潛伏的500多名志願軍戰士前方,但是進攻還沒有打響之前。他們都不能發出任何聲音。
當時志願軍戰士們趴在地上紋絲不動,已經七八個小時,全身酸痛,加上蚊蟲的叮咬,沒有相當的毅力,根本堅持不下來。
但就是在這極其艱苦的環境下,這500多名九連的士兵仍然是一動不動。
但是到中午的時候,來了突髮狀況,有兩名美軍從前沿陣地出來走向了潛伏地區。眼看邱少雲他們埋伏潛伏的地方就要暴露。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我軍後方的炮兵不得不臨時做出行動,朝着這兩名敵人發射了一枚炮彈,將美軍嚇跑了,暫時解除了危機。
但是這一舉動也讓敵人警惕起來。為了防止志願軍觀察391高地,美軍派出了飛機,在這391高地的山腳下投下了幾枚燃燒彈,企圖通過燃燒彈產生的煙霧,阻礙志願軍的觀察。
很不幸有一發燃燒彈,恰巧在邱少雲身邊爆炸,引燃的旁邊的茅草,火勢順勢迅速蔓延到了邱少雲身上。
當時由於邱少雲穿的是棉衣,後背一下子就燃燒了起來。而這時邱少雲身後就是一條小水溝。只要他稍微挪一下身子,翻到水溝就可以把火撲滅。但這個小動作很有可能暴露自己。他一個人暴露不要緊,但很有可能暴露整個500多名戰士,導致這場戰鬥失敗。
為了顧全大局,邱少雲硬生生的讓大火在背上上燒了20多分鐘。等到火熄滅他都一直保持着潛伏的姿勢,紋絲不動。
邱少雲旁邊的戰友,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邱少雲被大火覆蓋,卻什麼都做不了。
終於等到夜幕降臨,在下午6:30郭安明所在的炮兵連準時對敵人391高地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晚上7點整。三發紅色信號彈劃破夜空,潛伏在山腳下的500多名志願軍戰士如猛虎一般,一躍而起朝着敵人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戰友們當時非常的激憤,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為邱少雲報仇。
由於作戰計劃得當,加上潛伏的戰士勇猛作戰,敵人只抵抗了幾十分鐘就被全部殲滅。志願軍終於如願以償的攻下了391高地。
戰鬥結束後,所有原先潛伏的戰友們飛快的跑向了邱少雲所在的位置。但當時的一幕震驚了所有人。
此時的邱少雲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呼吸,皮膚經過烈火的燒灼變成了黑炭。但他的身體依然保持着原來潛伏的姿勢,牙關緊閉雙手10個指頭深深的扎進了泥土中,指尖都抓破,凝固着黑色的血液。
很難想像,當時的邱少雲經受着烈火的炙烤沒有發出一絲一毫的聲音,身體更沒有任何的抖動。這需要多強大的意志力才能經受住這20多分鐘的烈火考驗。看到這慘烈一幕的志願軍戰士都傷心的流下了淚水。
事後報功,邱少雲評定為三等功。根據志願軍的立功條例規定,邱少雲沒有打死一個敵人,也沒有炸毀敵人的一個碉堡,能評到三等功已經是頂格的評定了。
但是和邱少雲一起作戰潛伏的那500多名戰士都不同意這個三等功。因為他們知道,是邱少雲放棄了自己生的希望,才保存了這500多人潛伏隊伍的成功,並且對奪取391高地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事後上級組織經過詳細的了解,九連的連長重新編寫了申請材料,特別是將邱少雲戰士在潛伏中遭受烈火燒身一動不動的細節,都寫在了申請材料中。
同時參加這次潛伏任務的戰友們也在申請材料中籤了字,證明邱少雲犧牲的真實性和關鍵性。最終首長親自破格追認邱少云為特等功。
別有用心的人的質疑其實很容易回應
郭安明老人眼含熱淚,講述邱少雲的事迹,將近三個小時。兩名大學生也是聽得熱淚盈眶。
網上質疑郭少雲事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人類生理上應該忍受不了這種烈火灼燒的痛苦。二是為什麼火焰沒有引燃邱少雲身上的彈藥?
其實第一個質疑很好回答。不但當時的戰友親眼目睹了邱少雲犧牲的事迹,他們在場都可以證明。
另外像黃繼光飛身堵槍眼、「冰雕連」的事迹也能證明:我們志願軍戰士超強的意志力能夠克服這種生理痛苦。
特別是「冰雕連」美軍都親眼見證了,在看到「冰雕連」以後,美軍都感嘆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支陸軍能打贏志願軍。
至於火焰沒有引爆邱少雲身上的彈藥,其實當時潛伏的戰士手榴彈和彈藥都是掛在胸前。為了避免暴露,當時邱少雲是把彈藥都死死的壓在身下,阻絕了火焰燒到彈藥。
當時他胸前還留有沒有燃燒的棉衣,現在存放在了邱少雲烈士紀念館中這也是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