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2025年03月06日20:33:08 歷史 1873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物質還比較匱乏,父輩們在粗茶淡飯中,嚼出了生活的甜,在補丁摞補丁的日子裏,攢下了人情的暖。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如今,影視劇里70年代,總帶着濾鏡,年輕人演不出那股子「土味兒」。那麼,真實70年代到底是什麼樣子?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咱們通過一組珍貴的老照片,來回味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初級工的工資是每月17.5元,高級工在50元以上,用今天的眼光看,那時工資不高,但卻非常實用耐用。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每月30多元工資,能養活三四口人,因為那時物價低,比如麵粉0.12元,一袋面6元。米每斤九分錢,肉每斤0.22元,鹽8分錢一斤。醋每斤5分錢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這是70年代的記賬單,可以看到,一元錢的購買力相當強,能買兩包大前門,一斤多豬肉,在單位食堂買六份葷菜……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的衣服,講究「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最主流的顏色是灰色、藍黑色、軍綠色。大家穿的都差不多。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真正的時髦貨是「的確良」。這種化纖布料,夏天悶得像蒸籠,可架不住它顏色鮮亮、不起皺。

誰要是穿條「的確良」裙子,街坊鄰居能圍觀半天。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農村許多地方還沒通電,煤油燈是夜晚的主角。孩子們趴在燈下寫作業,火苗一跳一跳,把影子拉得老長。

主婦們藉著光納鞋底,針在頭髮上蹭兩下,線頭穿得又快又准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放露天電影堪比過年。天沒黑,孩子們就搬小板凳佔位子,《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的台詞人人都會說。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電影結束後,孩子把木頭手槍別在腰間,感覺自己就是「小兵張嘎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年輕女孩最喜歡的髮型,是烏黑鋥亮的大辮子。

這種簡單樸素的髮型,散發著一種自然、清新的美。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可沒高鐵,出遠門得擠綠皮火車,車窗能打開,沿途叫賣燒雞煮雞蛋的小販聲混着煤煙味,成了幾代人的記憶。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那個時候還沒有電子遊戲,下棋、打牌、讀書,是孩子最常見的休閑方式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河裡撈魚撈蝦、地頭摘黃瓜西紅柿,自己烤紅薯、烤馬鈴薯、是70年代孩子們解饞的「野路子」。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農戶人家除了正常的生產隊勞動收入外,每家都養家畜,生豬賣給供應點。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雞鴨鵝產蛋除自己家吃點外,賣了也都貼補日常開銷,還有的養了奶羊,青草,乾草,豆秸,地瓜秧,玉米桿,玉米皮都是餵羊的好食料。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地里上的都是農家肥,很少有化肥,小孩子挖野菜,撿糞是常事,撿糞多了賣生產隊,貼補上學費用。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孩子上學放學都是自己去,很少有家長接送。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結婚,講究「三轉一響」——單車、縫紉機、手錶加收音機。上海牌手錶戴在腕上,走路都得端着胳膊;

紅燈牌收音機一響,左鄰右舍湊過來聽新聞。

新人推着鳳凰單車,挨家發喜糖,車把上系的紅綢子,比現在的婚紗還耀眼。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那時候搪瓷盆很珍貴,磕掉了漆也不捨得扔。洗臉、洗菜、腌鹹菜,一盆多用。掉漆的地方用牙膏補,補丁摞補丁,反倒成了歲月的勳章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的筒子樓,廚房廁所全公用,廚房燉肉,整層樓都能聞見。張家兩口子吵架,李家孩子尿床,全樓皆知。鄰裡間借把鹽還根蔥的情分,比如今的外賣還快。

70年代的生活,其實是這個樣子!每月30-50塊錢,就能養家糊口。 - 天天要聞

70年代,農村多是土坯房,大通炕上睡一家人。冬天燒炕的柴火,需要自己砍,天不亮就上山,背回的樹枝能堆成小山。


如今再看70年代,它像搪瓷盆上的牡丹花,褪了色卻依然鮮活——那裡有父輩的青春,有我們丟不掉的人情味兒。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河泊所遺址考古的三個價值 - 天天要聞

河泊所遺址考古的三個價值

金質「滇王之印」。 漢代木構遺迹。 本組圖片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雲南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古滇國是從戰國延續至漢代的地方政權,屬西南夷的一部分。公元前109年,漢朝在此設置益州郡,又「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史記·西南夷列傳》)。 從設置益州郡開始,雲南開啟了融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新篇章。 日前獲評...
劉振起:河北游擊軍的戰略意義 - 天天要聞

劉振起:河北游擊軍的戰略意義

1938年5月,毛主席在《抗日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河北平原、山東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經發展了廣大的游擊戰爭,是平地能夠發展游擊戰爭的證據。」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紹興十一年,岳飛在一天之內被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至臨安。隨即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但這只是一個幌子,是個緩兵之計,不久就被誣陷謀反,下了大獄。一時間朝野大駭!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 :「你們誣告岳鵬舉謀反,究竟有何真憑實據?」秦檜奸笑一聲:「其事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