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變,東京夢華碎,大宋文脈斷,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事件之一。在這場變故中,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金人俘虜,北宋滅亡,趙宋皇族淪為階下囚。
岳飛高呼「靖康恥,猶未雪」,拼了命要迎回二聖。然而在金國的八年里,宋徽宗竟然生下了12個孩子!這不禁讓人疑問,作為階下囚的宋徽宗,真的如史書所載般屈辱難堪,他又真值得拚命去救嗎?
靖康之恥:豐亨豫大的毀滅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北宋滅亡,徽、欽二宗與皇族貴胄、後宮妃嬪、大臣等3000餘人被金人俘虜北上,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屈辱之旅。
徽宗和欽宗被迫接受金人的「牽羊禮」,即剃去頭髮,穿上羊皮,雙手反綁,被金人牽引示眾,象徵如羊羔一般任人宰割。這對曾經的天子而言,無疑是奇恥大辱。
到達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後,金國人更是變本加厲,剝奪了他們所有的尊嚴。徽宗被封為「昏德公」,欽宗則被封為「重昏侯」,封號充滿諷刺和羞辱意味。
按常理來說,經歷如此屈辱的宋徽宗,應當鬱鬱寡歡,生活極其悲慘。然而,在金國做俘虜的八年里,徽宗竟然生下了12個孩子!
俘虜的「生育奇蹟」:宋徽宗生活真的那麼苦?
根據《靖康稗史箋證·宋俘記》的記載,徽宗在金國的8年時間裏,生育了4個兒子和8個女兒。換句話說,他在金國並未如同南宋官方所宣揚的那般「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反而還維持着一定程度的家庭生活。
宋徽宗的妃嬪在金國依舊可以見到他,他也依舊在沒心沒肺的生兒育女,但這些孩子的出生時間和背景值得深究。
根據史料推測,宋徽宗部分子女與金國權貴也有牽連,其中有些甚至在金國宮廷中長大,身世具有一定爭議性,並成為金、宋兩國政治聯姻的一部分。這說明,徽宗的俘虜生活,遠比南宋宣傳的「受盡折磨」更為複雜。
金國對宋徽宗的態度:囚禁還是「軟禁」?
我們往往以為,金人對徽宗極盡折磨,令他受盡苦難。然而從多個史料來看,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宋徽宗的女兒們有些嫁入了金國皇室。例如,金熙宗完顏亶迎娶了宋徽宗的三位公主,可見金人並未將宋徽宗視為徹底的階下囚,而是試圖通過聯姻加強與宋室的聯繫。
其次,宋徽宗的待遇與其他被俘的大宋貴族有明顯區別。他被安置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中,生活用品不乏奢華,甚至還能繼續從事書法創作。
據記載,他在金國依然能獲得筆墨紙硯,並曾寫下不少書畫作品,這在其他亡國君主的待遇中是極為罕見的。
那麼,金人為何如此對待徽宗?
一方面,金國希望利用徽宗的存在,對南宋施加政治壓力,以換取更多的利益。例如,金國在與南宋議和時,曾多次提及宋徽宗的安危,危及趙構皇位合法性,以此作為談判籌碼。
另一方面,金國本身並不希望徹底滅絕宋室,女真人落後的制度無法控制太多土地,扶持「偽齊」就是例子。完顏宗翰等金國高層對南宋的存續持積極態度,只要南宋不再反抗金國就可以,因此對徽宗及其後代相對寬容。
南宋為何要誇大宋徽宗的苦難?
在南宋官方的記載中,靖康之變後,宋徽宗和欽宗的遭遇被描述得極其悲慘,以激起南方士民對金人的仇恨。其中部分內容屬實,但南宋本身也有誇大徽宗苦難的政治需求。
首先,趙構建立南宋後,急需塑造自己「復興趙宋」的正統形象。如果徽宗在金國過得不錯,那就會削弱南宋統治的合理性。因此,南宋朝廷刻意渲染徽宗的悲慘處境,以喚起百姓對金人的仇視,並藉此鞏固趙構的統治。
其次,南宋的文人墨客往往受限於官方立場,他們在書寫靖康之變時,多以「憤慨金人暴行」為基調,而不會詳細探討徽宗在金國的真實待遇。但宋徽宗「悲慘至極」的形象逐漸成為主流認知,也就是我們不知道他有多慘,但我們都覺得他一定會很慘很慘。
真實的宋徽宗,比想像中複雜
宋徽宗的一生充滿了矛盾。他是一個藝術天才,卻無力治理國家;他在位時奢靡放縱,卻在亡國後展現出一定的忍耐力。他在靖康之變後受盡屈辱,卻仍能在金國生育12個子女。
宋徽宗的歷史悲劇不僅僅是「被俘」這麼簡單。他在北宋時期展現出的藝術才華與治理國家上的無能形成了鮮明對比。作為一位皇帝,他的個人缺陷為國家的滅亡埋下了伏筆,但他同樣在歷史的舞台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文化角色。
宋徽宗的悲劇不僅僅是他失去了帝位、成為俘虜,更使得整個淮河以北的百姓遭到滅頂之災。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靖康之變的屈辱可以被淡化。無論如何,北宋的滅亡、宋室皇族的受辱、兩京百姓的苦難,都是歷史上無法抹去的悲劇。
宋徽宗的「相對優待」,只是歷史中的一抹諷刺色彩。當抗擊金人的岳飛,高喊着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冤死在風波亭時;靖康之變的始作俑者,卻在當俘虜時8年生了12個孩子;所謂將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也不過如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