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周知非為何逼兒子背族譜,中國歷史精神,正是該劇之高級

2024年08月08日11:40:21 歷史 6706

8月8日,電視劇《孤舟》正在江蘇台熱播。我對這部電視劇的首篇劇評文章當中,已經提及,這部電視劇是非常高級的。顧易中的高級,和顧希形的高級,我已經聊了一些。今天,我想聊一下周知非這個角色的高級。而要聊這個角色,最好的切入點,其實是,他為什麼要逼迫自己的兒子背誦族譜。

《孤舟》周知非為何逼兒子背族譜,中國歷史精神,正是該劇之高級 - 天天要聞

我大概整理了一下這個族譜的內容:

我們的家族根植於宜興國山,追溯到明洪武年間,始遷祖芳在此繁衍後代,直至成化年間去世。在那動蕩的時代,靖難之變迫使我們族人遷徙至東洋塘里,從此,家族分成了禮、義、仁、智四個分支。其中,三支的始祖周仁科生下了高祖周求山,周求山又將血脈延續至祖父周秉才。而祖父則選擇定居城下里,最終,祖父的子孫繁衍出了父親周知非。周知非再傳至我,周幼非,成為了家族的第十一代傳人。

《孤舟》周知非為何逼兒子背族譜,中國歷史精神,正是該劇之高級 - 天天要聞

簡單講,這個族譜就是,我們祖上從哪裡來的,又經歷了什麼,遷徙到了什麼地域去,繼而,如何一代接着一代地傳下來,如何傳到我這裡,我的祖上叫什麼,我爺爺叫什麼,我爸爸叫什麼。這份族譜,聽着,好像也沒啥大榮耀。但為什麼周知非要逼著兒子背誦呢?這裡邊蘊藏的,其實便是錢穆先生說的「中國歷史精神」。

中國歷史精神,要比對着西方的器物精神來談。在西方的歷史當中,非常重視建築等器物帶來的歷史內容,喜歡建設宏大的建築物,尤其是教堂等等。他們通過這些宏大的建築等等,來呈現自己的歷史。而中國則不然,咱們很少通過宏大的建築器物來呈現歷史,咱們更願意在歷史記載當中,去承擔這種文化傳承的任務。

《孤舟》周知非為何逼兒子背族譜,中國歷史精神,正是該劇之高級 - 天天要聞

國家歷史方面,咱們有大量的鴻篇歷史巨著。而小家族方面,咱們也有很多的族譜。這些內容,為中國文化的發展奠定了一種叫做「中國歷史精神」的基礎。咱們經常說,以史明鑒。顯然,咱們的歷史,不僅僅是記錄式的,更是通過已經發生的事情,為後面未發生的事情作參考。所以,杜牧的《阿房宮賦》當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這話的意思便是,我們要想不重蹈歷史覆轍,就需要「哀」這個行為。這個大的概念上的敬畏歷史。小的概念上,咱們還都有自己的族譜歷史。咱們很多陝西地域特色的電視劇當中,經常會有這麼一句「國粹」——你辱沒先人。這句「罵街」,已經是有文化的人「罵街」的極限了——你辱沒了自己的祖宗,對不起自己的先人,是對一個人的頂格否定了。說到這裡,青年朋友們應該知道,族譜的重要性了吧。

《孤舟》周知非為何逼兒子背族譜,中國歷史精神,正是該劇之高級 - 天天要聞

如果一個人被認定為辱沒先人,那這個人,其實也就不足以為人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再來看《孤舟》當中,周知非為什麼如此在乎族譜呢?因為他是懼怕歷史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筆,是《孤舟》很高級的地方。周知非是敬畏歷史的,是擔心歷史「給自己記上一筆」的,同時,他也擔心,自己正在辱沒先人。越是擔心,越通過背族譜的方式,試圖證明自己記得祖上,不敢辱沒。

中國歷史精神,在《孤舟》周知非這個角色身上,產生了力量感。這種力量,是震懾的力量,讓周知非角色做壞事的時候,心存顫抖。以往的影視劇作品當中,在呈現反派角色的時候,很難有如此深刻的內容出現。以往的影視作品,反派都是較為單線條的反派,他們甚至於不去思考自己所做事情是否正義,是否會被歷史記上一筆。

《孤舟》周知非為何逼兒子背族譜,中國歷史精神,正是該劇之高級 - 天天要聞

這次的周知非,不一樣。他的這種敬畏,讓他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已經心驚膽戰。他是知道自己是「非」的狀態的,知非,知非,編劇創作這個名字的時候,已經飽含深意。到了周幼非這裡,是又非,再一次非了。所以,兒子被送到日寇的地盤上留學,周知非當然知道自己是「又非」的。

中國歷史精神賡續傳承,就是要讓「周知非」們認識到自己的「非」,懼怕歷史,從而,帶來改邪歸正的可能性。於我們個人而言,族譜其實亦是敬畏,我們不敢做壞事情,因為我們懼怕辱沒了祖上。如是,您說《孤舟》高級否?(文/馬慶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 天天要聞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我對小鵬的智駕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國一,行業最強!」7月3日,何小鵬在G7發佈會上語驚四座,直接攤牌了。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何小鵬又定了一個「規矩」——2000TOPS算力,以後就是20萬車的標配。通俗一點說,就是以後友商如果沒有2000TOPS,就別再腆着臉吹智駕了。所以G7發佈會主題被命名為「跨時代」,而且幾乎全程對標...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