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湖南老農撿一米罐,400銀圓賣出,22年後價值2000萬美金

2024年06月25日00:12:07 歷史 1032

1922年的一天,湖南桃源漆家河鎮經歷了一場瓢潑大雨,雨過天晴,一戶農民到山上莊稼地里幹活,干到晌午時候,這位農民準備回家吃飯,他拖着疲憊的步子往回走。


不經意間,他在路邊的水溝里看到一件黑不溜秋的東西,像個罐子,他拾起來一看,是一個黑色的大罐子。


1922年,湖南老農撿一米罐,400銀圓賣出,22年後價值2000萬美金 - 天天要聞


圖|皿方罍


農民心裏尋思着,這大罐子拿回家裝米應該不錯,於是他就將罐子搬回了家。

農村裡的消息都傳的比較快。


自從這位農民撿了個黑罐子回來後,家家戶戶都傳開了。


後來一位姓石的商人得知農民撿了一個黑罐子,並且罐子上還有紋飾時,立即發揮出一個商人的商業頭腦。


他來到老農家,表示要一睹老農家罐子的「芳容「,這位姓石的商人看完後,情緒非常激動,當即決定以400銀圓買走。


400銀圓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這讓老農立即警覺起來,他尋思着這個罐子一定不普通。他怕石商人坑他,於是他跟商人表示,這個罐子暫時不賣,要等自己的大兒子回來商量一下再說。


老農的大兒子回來後,老農將石商人要買罐子的事說了一遍,老農的大兒子便拿着罐子蓋去找附近學校的鐘校長,因為在他的心目中,鍾校長是文化人,文化人應該能夠協助他辨認出這個罐子到底有多值錢。


鍾校長邊看邊發出嘖嘖的聲音,聽老農的大兒子說石商人要出400銀圓買下它,鍾校長二話沒說,高出一倍的價格要買,為了防止有變,還將老農兒子手中的罐子蓋押了下來,然後讓老農的兒子將罐子再拿來。


老農的兒子回去後跟商人說:有人出800銀圓買罐子。


商人一聽大事不妙,放下400銀圓就將罐子抱走了,邊走邊說:我400銀圓只買罐子,蓋子就不要了。




1922年,湖南老農撿一米罐,400銀圓賣出,22年後價值2000萬美金 - 天天要聞



圖|皿方罍蓋


於是,那鍾校長800銀圓只得了一個蓋子,那商人400銀圓得了一個罐身。


人在利益面前都會不由自主的貪婪。鍾校長和石商人都不甘心,於是兩人都找到了當地的駐軍周團長,希望藉助周團長的勢力,幫助拿回罐子的另一半。


一個是有權的鐘校長,一個是有錢的商人,周團長左右衡量,一個都不想得罪,於是索性兩人的忙都沒有幫。


商人就是商人,在利益面前表現出的堅韌與執着令人難以想像。


石商人見周團長指望不上,他繼續通過金錢關係,打通了周團長上面的關係,找到賀師長。


賀師長找到了鍾校長,逼迫鍾校長交出蓋子。鍾校長雖然心不甘情不願的交出了蓋子,為了心裏平衡一點,他提了一個條件,希望賀師長能幫助修繕一下校舍。


於是,在師長的授意下,周團長給鍾校長了一筆修繕費,從此,這個蓋子就歸了周團長。


經過幾個回合的折騰,關於這個罐子的事情傳到了北平段祺瑞跟前,段祺瑞要以收繳的方式將這個蓋子拿走。


還沒等他拿走罐子,北伐戰爭就開始了,北代戰爭開始後,沒人顧得上這個罐子。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周團長作為戰犯,在交代自己的歷史的時候,將這個罐子的蓋子交了出來,後來這個蓋子又被移交到了湖南省博物館


而罐身被石商人拿走後,不知道倒賣到了哪裡,一直下落不明,作為湖南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一直在四處尋找罐子的下落。


因為湖南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經過對罐蓋子的研究發現,這個管子是商代的青銅器——皿方罍,它主要是盛酒用的,當然那個老農將它用來盛米也沒毛病,就是有點奢侈。


而且這個皿方罍上還有銘文,有銘文的要比沒有銘文的珍貴。



1922年,湖南老農撿一米罐,400銀圓賣出,22年後價值2000萬美金 - 天天要聞



圖|蓋上的銘文


還是石商人精明,當年石商人害怕這個罐身放在自己身上,給自己招來災禍,他立即將這個罐身出手賣給了上海的古董巨商李文卿和馬長生。


李文卿和馬長生又轉手將罐身賣給了巴爾祿,巴爾祿本來是在一個煤炭公司當秘書,結果甲午海戰爆發後,當時的煤老闆溜了,留下巴爾祿照看公司,結果巴爾祿翻身成為了有錢的煤老闆。


有錢後,巴爾祿就開始搞收藏,但是因為這個罐身攜帶不方便,他就將罐身轉手又倒賣了,後來這個罐身就在江湖上銷聲匿跡了。


直到2001年,這個皿方罍再次現身,出現在了紐約佳士得的春拍上,當時又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上海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都紛紛籌備資金參與,準備購回這件國寶。但是因為資金不足,被一位法國人以925萬美金的天價拍得。


2014年,皿方罍再次出現在紐約佳士得春拍上,這個時候正值中國的經濟迅猛發展的時候,我國也有了足夠的資金儲備,我國以私洽的方式,以2000萬美金成交,讓這個皿方罍再一次回到了湖南省博物館,被永久收藏。


漂泊了近一個世紀的皿方罍身與皿方罍蓋終於完美合體。


我們中國自己的文物,最後要我們花重金再從國外買回來,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但是,文物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東西,它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時也是一段屈辱的歷史的見證,我們花重金購回我國流失的文物,不僅是文化上的回收,同時告訴我們的子孫這段屈辱的歷史。


它時刻警醒着我們,落後就要挨打,必須要振興中華,不再遭受列強欺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陝西四市發佈一批人事任免 - 天天要聞

陝西四市發佈一批人事任免

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佈一批人事任免通知6月28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佈一批人事任免通知。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李西寧西安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市物流業發展辦公室主任職務。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姚開慧西安市人民政府督查專員職務。西安市公安局:市人民政府決定:...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 天天要聞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今天,龍華烈士紀念館裏迎來一場特別的黨課——以話劇《前哨》為藍本改編的沉浸式戲劇《獄中的哨聲》帶領觀眾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臨「左聯五烈士」犧牲前最後被關押的牢房,傾聽他們的聲音。通過這樣獨特的藝術形式,觀眾們以前所未有的視角走近歷史。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 天天要聞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6月27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政論專題片《第二個答案》。專題片介紹,黨的二十大以來,截至2023年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67萬件,其中立案中管幹部86人、廳局級幹部3533人、縣處級幹部2.8萬人。「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黨、國家、軍隊內部的嚴重隱患正在消除,人民賦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幸福。」專題片說。政知...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 天天要聞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關於變法,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說法,其實我們離最近的一次變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現代,變法一詞逐漸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麼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現在正逐漸擺脫房地產經濟,而所謂的「舊法」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新環境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 天天要聞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檢察護企      為有效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常態化長效機制,深入推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走深走實。6月26日上午,瑞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邵曰生到雅戈爾(瑞麗)服裝有限公司、瑞麗市音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和法治需求。      走訪...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 天天要聞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貧寒的學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徐州小子,志存高遠清朝年間,江蘇徐州的一戶貧寒農家裡,誕生了一個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過書香門第的輝煌,但到了他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貧寒並未磨滅李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聞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袁公博編輯|t引言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於多流經山谷,自古以來改變不大,而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