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防山:清明時節憶英烈 學子共築愛國心

2024年04月18日15:52:49 歷史 3068

「千秋作卷,山河為答,我輩少年已然成長起來!銘記歷史,努力奮發……」4月2日上午,曲阜市防山鎮小學開展了一場「清明賦   家國情」清明詩會,來自二年級一班的同學憑藉一首鏗鏘有力的詩朗誦《英雄時代》在眾多班級里脫穎而出,盡顯少年銳氣。

曲阜防山:清明時節憶英烈 學子共築愛國心 - 天天要聞

東風吹暖樹,時序到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時,萬物皆清潔而明凈。為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近日,曲阜市防山鎮轄區內中小學陸續開展「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動,不斷加強對少先隊員的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引導廣大師生緬懷先輩,興我中華。

防山鎮小學開展的清明詩會按照各班級的年齡特點精心組織編排,活動中,《清明的雨》《請祖國點名》《祖國不會忘記你》《英雄讚歌》《我們的先烈》等詩朗誦依次登台,讀出了新時代少年人的英氣,讀出了青少年肩扛祖國未來的擔當。同學們以激揚的精神朗誦革命先烈用熱血譜寫的英雄事迹,進一步加強了青少年的國防教育,積極營造出了熱愛祖國、緬懷英烈、關心國防的濃厚校園氛圍。

曲阜防山:清明時節憶英烈 學子共築愛國心 - 天天要聞

清明節的前一日,防山鎮萬柳小學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緬懷革命先烈」清明節追思掃墓活動。萬柳小學的全體少先隊員在星星火炬隊旗的帶領下,排着整齊的隊伍,佩戴鮮艷的紅領巾,深懷崇敬之心,先後到烈士翟秉昌、陳玉峰、孫猛進的墓碑前,告慰先烈英靈,瞻仰英雄墓碑。活動在莊重嚴肅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6位少先隊員代表為烈士敬獻了飽含思念與敬意的鮮花,全體少先隊員行隊禮、默哀一分鐘。這朵朵鮮花,象徵著烈士們純潔無瑕、一心為國的心靈,這整齊的隊禮,寄託着少先隊員深深的哀思和後輩無限的敬仰。

「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永遠銘記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時刻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牢記少先隊員的誓言和使命,努力學習,奮發報國!」萬柳小學五年級代表孔淑琪和顏舒航同學以真摯的情感和鏗鏘有力的話語,向所有少先隊員發出號召,慷慨激昂的獻詞飽含着少先隊員的敬意,表達了後輩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少先隊員們或在烈士墓前瞻仰,或用詩歌歌頌英雄的美名,或用一支鋼筆寫下對英雄的思念,他們共同為有這樣的民族英雄而驕傲,為出生在英雄的國度而自豪,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這不僅是對烈士的崇敬和緬懷,更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途徑。

下一步,曲阜市防山鎮將繼續組織多樣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讓革命先輩的光芒照亮學生成長的每一步,構築校園德育氛圍,健全學生人格,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通訊員 劉新紅 刁麗陽 林璇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 天天要聞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彌生子在報紙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求。她希望這一年沒有戰爭,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們卻越來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軍開始在北平周邊頻繁鬧事,為全面戰爭做準備。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突然響起槍炮聲。日本軍隊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着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