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昌平區崔村鎮八家村,掩映在軍都山漫山遍野的山桃花中。村裡有個紅色軍事展覽館,無聲地訴說著一個關於懷念與傳承的故事。
這座展覽館是為了紀念村裡犧牲的烈士修建的,就位於村委會大院里,佔地250多平方米,於2023年6月完工落成。

「抗美援朝」是展覽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篇章。一位名叫牛德福的烈士的畫像呈現在最顯眼的位置。畫像當中的牛德福穿着志願軍戰士的棉衣,戴着棉帽,這些都很清晰,但他的臉卻是模糊的,根本看不清面貌,只有一個依稀可見的輪廓。照片旁邊寫着他的生平簡介,不足70字。
「牛德福犧牲前沒有留下任何照片,所以我們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就按照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形象畫了一幅畫像,面部用虛化的方式呈現。」村支書孫寶民告訴記者,由於年代久遠,親人早已不在,村裡能找到的關於這位烈士的記載非常少。
孫寶民從昌平區的革命烈士英名錄里找到了些許信息:這位烈士1925年出生,1948年12月參軍入伍,是中共黨員。1953年在朝鮮鐵原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生前是六十三軍一八八師五六四團的戰士。就連他的名字,究竟是牛德福還是牛德富,也沒人能說得清楚。
人們不知道,牛德福的父母當時是懷着怎樣一種真摯而深沉的家國情懷送子參軍,當獲知兒子在戰場上犧牲的消息時,人們也很難想像兩位老人又經歷了怎樣的痛苦與絕望。

「時間隔得太久了,當時的事情我也沒有親身經歷,但聽老一輩兒人說,村裡一直照顧着牛德福的父母,直到他們故去。」孫寶民說,除了牛德福,村裡還有8位烈士。「就我這代人,能夠得到的關於這些烈士的信息已經很少了。我害怕再過幾代人,沒人會記得他們。所以我想建一個展覽館,把烈士們的事迹記錄下來,讓村裡人永永遠遠地記住他們。」
2022年,孫寶民決定建一座紅色軍事展覽館。

通過紅色軍事收藏愛好者的幫助以及老兵的捐贈,村裡獲得了很多寶貴的歷史資料和實物展品。這裡介紹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鐵原阻擊戰、長津湖戰役、雲山戰鬥等幾場重點戰役,一張張老照片默默訴說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志願軍的水壺、頭盔、立功證書、革命軍人犧牲證明等實物展品讓人心中油生敬仰。

烈士趙文忠的妻子王花蘭在世時曾口述過一個故事。在艱難的日子裏,文忠的爹被地主逼死,姐姐賣給別人當童養媳,弟弟被土匪打死。一家人常靠吃野菜度日,臉和身上都是浮腫的。終於,他們熬到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到來,土改時搬到八家村,分到了兩間半房和地。趙文忠的兒子是孫寶民的小學老師,總是向學生們講起這段難忘的故事。紅色種子從此在孫寶民心裏萌芽。這個故事,他寫在了村史館裏,讓村民世世代代記住曾經的苦難,不忘來路的艱辛。

革命精神激勵着一代代八家村兒女奮勇前進,村裡的青年踴躍參軍報國。在村史館裏,記錄了從1943年開始,村裡參軍人員的名字。
小小的一間村辦軍事博物館,成了村民們學習革命歷史、傳承紅色精神的重要載體。村裡人都知道,他們這裡曾經有9位烈士為國捐軀。每到清明節時,村裡人常會帶着孩子來這裡看看,給孩子講講村裡的紅色歷史。
八家村緊鄰軍都山滑雪場,距離明十三陵也不遠,常有遊客轉到八家村,好奇地走進展館看看。於是,很多人都知道了這裡,也知道了這9位烈士的故事。
現在,這間小小的展覽館正在申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希望讓紅色血脈在軍都山下不斷流淌,讓紅色精神綻放出新時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