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2024年03月24日17:35:12 歷史 1794

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 天天要聞

數千年來,我國古代律法一直都在不斷完善。

縱觀古代各朝律法,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的問題,雖然處罰手段頗為不同,但其中一以貫之的原則,即四個字:「矜弱恤幼」

即對鰥寡孤獨、老幼病殘等特殊群體,以及情有可原的犯人,體恤其難,對其罪過給予一定程度的寬宥。

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 天天要聞

以年齡作為依據,確定一個人的罪過,始於西周

西周以禮法治國,因而我們也可將《周禮》、《禮記》視為西周的法。

《周禮》載三赦之法:「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蠢)愚。」

指的是對於年紀幼小的、上了年紀的、天生痴呆的三種人,除了故意殺人的重罪之外,他們所犯的其他罪行都可赦免。

《禮記》載:「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

對「老幼」的概念,給予明確標準,即80歲以上的老人、7歲以下的娃兒。

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 天天要聞

戰國時,李悝作《法經》,其中規定「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減,罪卑一減」,即15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減輕處罰。

《周禮》載:「七尺謂年二十,六尺謂年十五。」

因而,以《法經》為基礎所制定的秦律中,也就以身高作為依據,以確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

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 天天要聞

以《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中所載的幾個案例為例,我們且來看看,秦時的未成年人,在哪些情況下需要受到哪些處罰?

第一個案例,是「馬食人稼案」

甲小未盈六尺,有馬一匹自牧之,今馬為人敗,食人稼一石,問當論不當?不當論及償稼。

甲年幼,身高不到六尺,有馬一匹,自己放牧,因馬兒被人驚嚇,吃了別人家的莊稼禾苗一石,這種情況不予論處,也不用賠償別人的莊稼。

由此可以看出,一般的違法行為,未成年人是可以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

第二個案例,是「遣人盜殺案」

甲謀遣乙盜殺人,受分十錢,問乙高未盈六尺,甲可論?當磔。

甲教唆乙盜劫殺人,分十錢,而乙是未成年人,身高不到六尺,故而甲應該要被車裂。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只處罰教令者,不處罰被教令者。

第三個案例,是「盜牛案」

甲盜牛,盜牛時高六尺,系一歲,復丈,高六尺七寸,問甲何論?當完城旦。

甲去偷牛,案發時甲的身高為六尺,剛夠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因而囚禁一年,一年之後再量,身高到了六尺七寸,已達成人標準,因而將其判「完城旦」,即被罰修築城牆的勞役刑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是未成年人犯了重罪,則先採取監禁措施,待其成年後再量罪定刑。

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 天天要聞

漢代以後,基本也都繼承了前朝的立法精神,但對未成年人的年齡限定,作了調整。

漢惠帝時,規定「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滿七歲,有罪當刑者,皆完之。」

漢成帝時,規定「年未滿七歲,賊斗殺人及犯殊死者,上請廷尉以聞,得減死。」

漢光武帝時,規定「年未滿八歲,八十以上,非手殺人,他皆不坐。」

由此可見,這一時期以7至8歲為未成年人的界限,除了故意殺人等重罪之外,也不需承擔刑事責任。

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 天天要聞

唐朝,是我國古代律法走向成熟的時期。

唐朝的律法,首次對未成年人的犯罪判罰作出了系統的規定。

《唐律疏議》中,設有「老小及疾有犯」規定:

「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犯流罪以下,收贖。年八十以上、十歲以下及篤疾,犯反、逆、殺人應死者,上請;盜及傷人者,亦收贖。余皆勿論。九十以上,七歲以下,雖有死罪,不加刑;即有人教令,坐其教令者。若有贓應備,受贓者備之。」

由此可見,唐朝律法對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進行了詳細的年齡段劃分。

第一種,即10至15歲,若是罪不至流放的,都可以通過繳納錢財的方式減免處罰。

第二種,即7至10歲,犯下謀反、謀大逆、殺人等重罪的,應將案件上報朝廷,由皇帝重臣商議,對案件作出最終裁決。至於盜竊、傷人等罪,亦可通過繳納錢財的方式減免處罰。

第三種,即7歲以下,不論犯有何罪,都不需要承擔任何刑事責任。如是教唆7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僅懲罰教唆者,但未成年人所得之贓物必須償還。

同時,唐朝法律對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也設定了追溯時效:「犯罪時幼小,事發時長大,依幼小論。」

譬如未滿7歲時犯下殺人等重罪,但到了8歲才被發現的,也不予追求刑事責任。

此外,唐朝法律還有規定,對於一些觸犯了禮教的行為,如毆打父母屬於「惡逆」,依律雖是勿論,依禮卻屬不孝,即使是未成年人,也不能免其罪責。

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 天天要聞

儒家「矜老恤幼」、「愛幼養老」等作為理念基礎,因而《唐律疏議》關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根據未成年人的不同年齡段給予不同懲罰的做法,基本上也都被後世各朝各代全盤繼承。

從這一角度來看,《羅馬法》雖和《唐律疏議》有着類似之處,但也有着本質上的不同。

相似之處,是《羅馬法》中也認為7歲之前不屬於犯罪,7至14歲之間,需要根據行為人辨別能力的高低,來定其責任能力有無,14歲以上則為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本質上不同,是《唐律疏議》貫串了儒家禮教「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的主張,更多體現了中國古代倫理法的特點,而《羅馬法》則是以人的主觀認識與辨別、控制行為的能力,作為區分刑事責任的標準。

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 天天要聞

宋之《宋刑統》,明之《大明律》,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規定,大抵與《唐律疏議》相近。

明朝時期,針對未成年的罪犯,有了專門的監獄,其性質與如今的少管所大同小異。

到了清朝,《大清律例》沿用了《唐律疏議》的相關條例,仍是以7歲以下、7至10歲、10至15歲這三個年齡段做為依據,對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進行劃分。

但在一些特殊案件的處理上,已不再拘泥於年齡限制,而是更多去考慮案件本身的性質。

譬如,一個未成年人犯下了殺人重罪,官府應先根據「六殺」體系進行案情梳理,以判定案件性質。

「六殺」者,始於晉朝律法,即謀殺、故殺、斗殺、誤殺、戲殺、過失殺,雖然都是殺人,但其判罰程度不同。

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 天天要聞

雍正年間,有兄弟二人同去挑土幹活,族兄丁狗仔18歲,族弟丁乞三14歲。

丁狗仔欺丁乞三年幼,強迫丁乞三挑重筐,丁乞三不從,丁狗仔以石塊土塊扔之,丁乞三忍無可忍,亦撿起石塊土塊回扔,不慎當場把丁狗仔砸死。

若按《大清律例》規定,丁乞三雖未成年,但已是14歲,應直接判處絞監候,即判處絞刑,但不立即執行,而是先囚起來,待秋審視再視情況處理,到時要麼直接絞死,要麼減等發落。

但雍正看到案件卷宗之後,認為丁乞三的反抗行為情有可原,因而參考了7至10歲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理辦法,改輕判「從寬免死,照例減等發落,仍追埋葬銀兩給付死者之家」

此案過後,朝廷下令,各地的10至15歲未成年人殺人者,如有類似丁乞三的情況,都可以通過上請以減免刑罰。

乾隆年間,有兩名9歲的男孩,一名劉糜子,一名李子相,二人同去放羊。

劉糜子討李子相葫豆吃,李子相給了,劉糜子吃完之後還想再要,李子相不再給,劉糜子因此毆打李子相,推搡中,李子相撞到石頭,當場身死。

依《大清律例》,劉糜子未滿10歲,可享寬宥特權,因而地方督撫對劉糜子作出「減等至杖一百、流三千里,照例收贖,追埋葬銀二十兩」的判決。

案件上遞朝廷之後,被乾隆駁回,改重判「絞監候」,並由此更改了10歲以下未成年人殺人死罪寬宥條件的限制。

由此可見,到了清朝時,對於未成年人的犯罪處罰,已較先前各代有了長足進步。

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 天天要聞

中國的法治進程,數千年來一直都在進步。

但顯然,這個世上並沒有什麼法令條規是十全十美的,我們的法律改革仍是任重道遠。

未成年人,就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他們朝氣蓬勃,他們意氣風發,他們代表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

因而我們可以說,保護好未成年人的相關利益,始終都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古代的未成年人犯罪,都是怎麼判的? - 天天要聞

我們所希望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它應該是一部,能夠為全體未成年人帶來更加安全生存環境的法典,它應該優先保護那些遵紀守法的未成年人,它應該對那些霸凌者、施暴者、兇手具備十足的震懾力。

我們不希望它成為那些霸凌者、施暴者、兇手的「護身符」,因着諸如「未成年人不負刑事責任」此類限定,使得他們為所欲為、放肆作惡。

矜恤弱者,愛惜民命,是法治的出發點。

未成年人是弱者,需要矜恤。

未成年人中的那些受害者們,有的永遠失去生命,有的身心遭到重創,他們更加需要矜恤,更加需要討回公道。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