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兩周年 俄防長突訪前線
據法新社報道,在俄烏衝突兩周年之際,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親臨前線視察部隊。他聽取了最新進展的彙報後表示,俄軍在佔領工業中心阿夫傑耶夫卡後處於進攻態勢,並且就兵力比例而言,優勢在俄方這邊。
紹伊古檢查了在阿夫傑耶夫卡繳獲的北約武器和裝備。俄媒認為,這次前線視察標誌着衝突的戰略轉變。美國廣播公司報道指出,烏軍裝備和彈藥庫正迅速消耗,而俄軍佔領阿夫傑耶夫卡,對烏軍構成了戰略和象徵上的雙重打擊。


此前一天,烏克蘭空軍司令奧列修克在社交媒體透露,烏軍又擊落一架俄軍A-50空中預警機,並附上了疑似俄軍軍機在夜間起火的視頻。另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這架俄軍A-50空中預警機是在俄西南部最大城市頓河畔羅斯托夫和俄最南面的邊疆城市克拉斯諾達爾之間被擊中,距離前線超過200公里。

直新聞注意到,上月烏方也曾宣稱擊落一架A-50預警機,地點在亞速海空域。但俄方對這兩起事件都保持沉默。
俄軍A-50空中預警機被認為是俄軍的高價值武器,2022年時俄軍曾宣稱有9架。預警機並非尋常飛機而是裝滿探測、預警裝備,素有「長空千里眼」「雲端中軍帳」以及「空中戰力倍增器」之稱。在戰場上,預警機一般有大批戰鬥機護航,一旦發現威脅馬上指揮己方戰鬥機上前。因此擊落預警機的難度可想而知。
英國廣播公司編輯評論說,A-50攜帶強大雷達,可幫助俄軍探測海上、地面目標,助力俄軍戰鬥機擊中相應目標。一般來說,這些預警機通常是在烏克蘭導彈射程之外,目前尚不清楚烏軍如何擊中俄軍預警機。
有分析指,烏軍宣稱擊落A-50預警機,或意在輿論上先發制人。也有美國戰略專家認為,烏軍隱匿擊落俄軍A-50預警機的細節,有向美西方爭取更多軍援的目的。
香港《明報》專欄文章指,烏克蘭去年夏季反攻失敗後,擬改采「主動防禦」(active defence)策略適應現實,從而在未來一年求存,養精蓄銳後尋求明年再跟俄軍決戰。根據美軍戰地指南定義,「主動防禦」是「以有限攻擊行動或反擊防止競爭地區或陣地落入敵方手上」。曾任職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的魯默(Eugene Rumer)本月初撰文指出,這套戰略的目標是助烏軍爭取喘息空間,以重整旗鼓等明年再發動大規模反攻,其「主動」元素可體現於兩點:(一)向烏克蘭俄佔區以至俄羅斯本土實施高調的長程轟炸;(二)在前線展開有限攻擊行動束縛俄軍,防止他們發動攻勢。
然而,專家提醒,即使引入這套策略,也需要完整軍備配套,因此西方軍援是否充足仍是關鍵。以俄羅斯為例,過去一年他們也宣稱採取「主動防禦」策略,實際上也是一邊守御烏軍反攻,一邊在特定地點展開攻勢,在兩周前奪取的戰略重鎮阿夫傑耶夫卡便是例子。
俄烏衝突進入第三年:超級大選年或將改變戰局
俄烏衝突正式進入第三個年頭,衝突前景仍不明朗。2024年是一個「超級大選年」,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都將進行領導人換屆選舉,這不僅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也可能給俄烏衝突帶來新的變數。
分析人士指出,對於決定參選連任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來說,俄軍近期在阿夫傑耶夫卡的勝利可能是他尋求連任的關鍵業績。而在大選之後,俄羅斯可能加大在烏東地區的兵力部署,前線戰事有可能進一步激烈。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美國總統大選對於烏克蘭來說「命運攸關」。民主共和兩黨的人氣候選人拜登和特朗普在俄烏衝突以及是否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方面立場迥異。特朗普多次表示,他不支持向海外提供更多援助,並在最近的一次競選活動中重申了這一點:「我們不應該繼續向海外提供援助,美國的資源應該用於國內建設。」
據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正不斷上升,目前已比拜登高出6個百分點。這一走勢令烏克蘭方面感到擔憂。他們警告說,如果不能繼續從美國獲得援助,烏克蘭將面臨嚴重困境。與此同時,共和黨內部對於是否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存在巨大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稍早時候,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通過了打包援助烏克蘭的法案,但共和黨把持的眾議院表示不會將其列入議程,這意味着援烏法案將再次泡湯。這讓拜登十分憤怒,他在俄烏衝突兩周年前夕發表聲明,強調美國將繼續支持烏克蘭的決心,還簽署一項被稱為「毀滅性」制裁俄羅斯的行政令,內容多達500項,除了相關個人,還包括俄羅斯的金融部門、國防工業基地和採購網絡等,意在「堵塞」此前十幾輪對俄制裁的「所有漏洞」,尤其是打擊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英國和歐盟也紛紛跟進。
然而,包括美國主流媒體在內的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西方對俄羅斯的多輪制裁效果正在減弱。最新數據顯示,僅在過去兩年中,西方國家已對俄羅斯實施了15628項制裁,其中美國實施的制裁最多,達到3500項。儘管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大規模製裁,國際輿論認為這些制裁效果正在減弱,俄羅斯經濟逐漸展現出韌性,國內生產總值去年增長了3.6%。俄羅斯經濟部長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儘管面臨挑戰,我們的經濟已經適應了這些制裁,繼續保持增長。」
事實上,美國正試圖在本月下旬舉行的G7峰會上建議七國集團成員探討如何沒收俄羅斯3000億美元遭凍結的資產。俄方警告稱,這一舉動將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負面影響,若西方國家膽敢沒收其資產,俄方將被迫採取對稱行動。
《紐約時報》在其分析文章中指出,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西方國家試圖孤立俄羅斯的努力顯現出其局限性。與美國的期望相悖,俄羅斯並未完全陷入孤立。得益於其金融和政治的內在韌性,俄羅斯似乎展現出了對抗西方反俄行動的持久力。
俄烏衝突影響全球:中國在聯合國呼籲負責任的外交努力
直新聞注意到,雖然美西方國家不斷激化俄烏衝突,增加了局勢的不確定性,但國際社會普遍期望找到一個公正且合理的方案來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
在聯合國大會23日舉行的會議上,第78屆聯大主席弗朗西斯強調,俄烏衝突的影響已遠遠超越烏克蘭本身,重塑了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弗朗西斯呼籲國際社會,包括發展中國家,共同努力根據《聯合國憲章》推動全面、公正且可持續的和平。

在當天下午召開的安理會公開會上,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發表講話,表示烏克蘭危機的長期化、複雜化和擴大化令人痛惜,同時也需要深刻反思。他強調,中國將持續為促進烏克蘭問題的政治解決作出建設性貢獻。張軍呼籲各方採取負責任的態度,通過建設性的外交努力降低緊張局勢,並為重啟談判創造有利條件,避免設立障礙和增加阻力,同時警告不要通過提供武器或其他方式惡化局勢,操縱危機以謀取私利。
作者丨萬涵一 黃蓉,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
編輯丨李怡,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