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2024年03月10日14:35:17 歷史 1634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前言·】——»

【「未經授權,禁止搬運,違者必究」】

上世紀70年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當時的社會雖然動蕩不安,但人們卻對未來充滿着憧憬。

倘若誰能擁有一份不錯的「鐵飯碗」,日子定是吃香的喝辣的!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隨着時代變遷,這些昔日穩固的職業地位似乎變得不那麼「鐵」了,一些甚至被認為是較低端的工作,那它到底是什麼呢?

司機

現如今,司機是個非常普通的職業,每天都會有許多大巴車來回奔波在高速路上,陪伴人們度過千山萬水。

但在70年代,司機卻是一種非常搶手的「鐵飯碗」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汽車數量非常稀少。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那時候,汽車基本只有少數單位或個人才能擁有,而司機除了需要過硬的駕駛技術外,還需擁有足夠高的政治覺悟,只有滿足這些條件,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司機。

想當年,成為一名司機是很多男人的夢想,如果中途遇到一位司機,能讓他捎上一段路,那種滋味別提有多爽了。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所以司機在那時是一種稀有人才,也會受到人們的尊敬,或者說能夠駕駛汽車本身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你以為司機僅僅只是開車嗎?事實並非如此,他們還需擁有修車的本領,倘若車子在半路上壞掉,就必須通過自己所學的技術將其修好。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畢竟以那個年代通訊不發達的年代,想要聯繫上維修師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售貨員

在七十年代,銷售員這一職位不僅僅是銷售產品,更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專家,而那些供銷社站台上的男女青年,就像是明星一樣,牛氣的不行。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和現在的售貨員相比,供銷社售貨員的權利更大一些,他們掌管着各類稀缺資源,什麼醫療用品、日常食物等,都要在這裡憑票購買。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身份,一點也不一般,據說是國家機關單位的人員,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才有可能當上售貨員。

郵遞員

在以前,人們的通訊方式非常有限,只有極少部分人擁有電話或者電報,因此郵遞員成了為數不多傳遞消息的職業。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他們往往騎着一輛單車,挎着一個綠色的肩包,騎行游在大街小巷上,為許多人傳遞信件。

可以說,郵遞員這個職業是最受人們尊敬的職業之一,許多人也想成為其中的一員,怎料入職條件極為苛刻。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它不像現在這樣,年滿18歲、身體健康便能入職,而是需要一定知識水平,還要進入郵電學校進行培訓,所以那時候的郵遞員很多是年輕人,他們在畢業之後就進行了各種專業考試,最終成為一名光榮的郵遞員。

那時民間流傳着這麼一句話:「一家有個郵遞員,整戶人就不愁衣食」,說明郵遞員擁有非常豐厚的薪資。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不過這種工作也不輕鬆,每天都要靠雙腳蹬着單車,來回在路上奔波,還要記得信封到達的目的地,所以需要極為艱苦的訓練,才能適應這種工作。

電影放映員

在六七十年,看一場電影可是非常難得的,它不像我們現在這樣,隨時拿起手機就能觀看。

由於村莊沒有能力建造電影院,村裡人就需要跑很遠的路程,到達鎮上的電影院才能觀看,還要花費不小的錢財,所以沒人願意去。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直到有一天,電影放映員扛着設備來到了農村,而這正是膠片電影機。

電影放映本身就是一門技術活兒,放映員需要不斷調試設備,直至將畫面完整的呈現在大家眼中,才能觀看黑白電影。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每當電影放映前段時間,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會急匆匆趕來佔位置,生怕錯過了非常精彩的內容。

記得當時還有不少小孩子,跟在放映員的身後,追問對方今天看什麼類型的電影,現在回想起來好似昨天剛發生過一樣。

殺豬佬

那個年代,農業社會佔據了主導地位,大多數人依賴於土地,或者以手工業為食。

在這樣的背景下,肉類自然成了餐桌上的珍貴食物,而殺豬佬的宰殺技術,成了製備食物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傳承了數代人的技術。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逢年過節,殺豬佬總是最忙碌的那批人,每次幫人殺豬都能獲得不小的收益。

在人們看來,殺豬佬並不是普通的屠夫,而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專業人士,正是有了他的存在,才能成功制服肥胖的大豬,才能讓人們品嘗到美味的豬肉。

70年代的「鐵飯碗」,當初給個縣長都不換,如今卻淪為最底層工作 - 天天要聞

況且那時候的殺豬佬,生活過得也比較富裕,一般是不缺肉吃的。

對我來說,這些畫面都是極為難得的回憶,我們也能從這些曾經的「鐵飯碗」職業身上,看到時代的快速變遷。

歡迎關注@觀今言史

下期給您帶來更精彩的內容!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王建煊:兩年內我會讓台灣與大陸統一,絕不向美國軍購 - 天天要聞

王建煊:兩年內我會讓台灣與大陸統一,絕不向美國軍購

提到台灣問題,很多人自然想到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島內「台獨」勢力,更有不少人感到疑問,為何台灣地區就沒有主張兩岸統一的領導人?實際上,在「台獨金孫」賴清德上任之前,曾經有一位競選人提出了兩岸和平統一的主張,此人就是台灣地區新黨領導人——王建煊。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 天天要聞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隨着氣溫攀升,嶺南大地處處荔枝飄香。這幾天,廣州一棵千年古荔為廣州最古老的荔枝樹,時隔數年後再結碩果,這一罕見的景象吸引了周邊村民前來拍照觀賞。千年古荔位於廣州黃埔玉岩書院,為一級古樹,據估測迄今有1024歲,這個年齡對於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廣州來說,可謂見證了城市半部的歷史,承載着市民對嶺南佳果的記...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 天天要聞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原標題: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文物有話說)中國科學技術館展出的記里鼓車復原模型。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張蔭麟復原《宋史》記載的記里鼓車齒輪裝置圖。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的士是現代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通過記錄行車裡程計算費用,因此也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 天天要聞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在三國群雄逐鹿的璀璨星河中,夏侯惇的名字似乎總帶着一絲微妙的光芒。當五子良將馳騁沙場、威震敵膽時,這位曹魏元勛的軍事履歷上卻難覓耀眼的勝績。史書冷峻的筆墨下,一個令人費解的謎題浮出水面:一位鮮有戰功的將領,為何能登上曹魏權力之巔,成為曹操時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 天天要聞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作者:青燈雖然說皇帝後宮那些事,都是皇帝自己的家務事,可是自古以來,都是天下大事,都要放在朝堂上辨一辯。特別是在明朝,皇帝娶什麼樣的嬪妃,立後還是廢后,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勢必要鬧上一場。可偏偏有這麼一位皇后,她被廢黜的時候,滿朝文武無一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