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擊胡塞武裝這個問題上,美國再一次被多位盟友給婉拒了,上一次這麼尷尬還是組建「紅海護航行動」時,本以為可以「一呼百應」,誰料卻碰了一鼻子灰。
據參考消息報道,對於美、英開展的對也門境內與胡塞武裝有關的目標進行的打擊活動,眾多歐洲盟友的態度千差萬別,特別是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態度最為強硬,拒絕參與打擊胡塞武裝的行動。
法國的顧慮在於一旦加入此次打擊行動,將不利於化解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的矛盾,畢竟真主黨與胡塞武裝關係匪淺,這將導致法國近幾周圍繞黎巴嫩局勢的斡旋工作化為泡影。
意大利方面表示,任何軍事行動都需要得到議會支持,而議會不可能如此快速地做出相關決策。
至於西班牙,則強調沒有加入打擊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是為了促進該地區的和平。
其實法國、西班牙、意大利這三個國家的反應不難理解,裏面至少包含了兩層含義。
首先,越來越多的美國盟友已經意識到,用武力手段並不能解決紅海危機,反而會讓事態進一步擴大。
紅海是重要的國際航道,維護紅海的航運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這一點從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紅海決議能看出來。但是,這並不代表聯合國給美英兩國的打擊行動開了綠燈。
從胡塞武裝發言人憤怒的回應中也能得知,美英兩國的打擊行動非但不能滅火,反而給不安定的局面澆上了一桶油。胡塞武裝過去被沙特空襲了數年,依然生命力旺盛,這足以說明他們並不是「軟柿子」。
原本胡塞武裝的目標只是跟與以色列有關的船隻,他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回擊以色列對加沙民眾犯下的罪行。那麼最好的解決方式便是促成加沙地區的停火,巴以衝突結束了,胡塞武裝自然會收手。
但如今,美國和英國的此番軍事打擊,無疑會讓戰火擴大,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商船在紅海遇襲,這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然而美國非但不願意促成加沙停火,還執意動用武力手段,這正是部分盟友拒絕美國的原因。現實擺在面前,動用軍事打擊只會加劇地區矛盾。
其次,越來越多的美國盟友已經意識到,跟隨美國的腳步,不是被「坑」,就是在被「坑」的路上,美式霸權的路已經越走越窄。
對於美國來說,所謂的盟友不過是維護其霸權的工具,為了實現自身利益,在背後「捅刀」盟友的情況比比皆是。
例如,俄烏衝突發生後,一開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都主張用談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在美國的極限施壓下,他們斷了與俄羅斯的能源往來,還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提供武器。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歐洲多國無天然氣可用,甚至冬天還需要燒柴取暖。油價飆升,物價上漲,民眾苦不堪言。
而美國卻利用這個機會,向歐洲盟友出售高價天然氣,賺了個盆滿缽滿,被外界嘲諷真是「坑隊友」。
此外,美國為了保護本國公司的利益,時而對盟友揮舞關稅大棒,時而在關鍵領域實施制裁,時而從盟友手中搶走數百億美元的大單子。
美國還數次威脅盟友選邊站,雖然不少盟友敢怒不敢言,但對於美國發起的某些行動,則能拒絕就拒絕,拒絕不了就想辦法消極對待。
此次打擊胡塞武裝也是如此,明明知道打擊胡塞武裝會讓局勢更加惡化,部分盟友自然不願意同美國合作。
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美國的霸權之路越走越窄的事實,他們正在被不少國家孤立。
比如,近日布林肯再一次開啟了中東之行,還試圖遊說沙特、埃及、科塔爾等中東國家加入在紅海打擊胡塞武裝的行動中,但正如大家所想的那樣,無功而返。
美國在中東地區已經「失勢」,失在對「霸權的幻想」,失在自私自利,更失在不得人心。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美國不能對自身的霸權邏輯進行反思,未來在國際社會上會越來越面臨被孤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