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為什麼沒有吞併奧地利?

2023年09月30日05:49:03 歷史 1482

普奧戰爭結束後,普魯士為什麼沒有吞併奧地利呢?這要歸功於我們的好朋友俾斯麥,他總是喜歡「做一步,看三步」。他不僅反對吞併奧地利,甚至連威廉國王想吞併波西米亞和奧屬西里西亞,他也反對。他主張不割占任何奧地利領土,只滿足普魯士在德意志中的地位取代奧地利的角色。我們英明的國王威廉雖然不太滿意,甚至鬧到了要辭職的地步,但最終還是聽從了俾斯麥的正確建議。

為什麼普魯士不吞併奧地利呢?原因是法國的存在。如果普魯士要吞併奧地利,肯定會引起法國的反對和干涉。這樣普魯士就會提前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真是稍微動一下就會打得左右為難。而且,奧地利下屬的斯拉夫諸民族區域,比如波西米亞、克羅地亞,對普魯士來說只會是個難以融入德意志民族的麻煩。普魯士可不想管這些,也不願意去滅了奧地利後踩進巴爾幹民族矛盾的火藥桶,自找麻煩。

俾斯麥甚至還拿普魯士的軍官開玩笑,揶揄他們說:「要打就打好了,打到君士坦丁堡,你們就可以重建東羅馬帝國了。」看來,俾斯麥是真的不想讓普魯士捲入這種亂糟糟的戰鬥。

所以,普魯士在普奧戰爭後採取了一個貌似沒出息的策略,只成立了一個北德意志聯邦,連一片奧地利國土都沒要。為了顯示出自己沒有野心和隱藏實力,他們甚至讓盧森堡獨立出德意志邦聯,還暗示法國可以成為盧森堡的保護國。外人看來,普法戰爭後的普魯士其實只是比腓特烈大王時期略強一點,勉強算是個列強,不過也不是那麼強大而已。所以,普奧戰爭後歐洲各國都沒有對普魯士有大的行動限制,這給了普魯士備戰的寶貴時間。

俾斯麥對放過奧地利的策略在普法戰爭中得到了明顯的效果。奧地利投桃報李,在普法戰爭中選擇了中立,甚至最後加入了與德意志的同盟。普魯士成功地避免了兩線作戰的情況,集中了優勢兵力,俘獲了拿破崙三世,最終贏得了普法戰爭,統一了德意志。俾斯麥的權術可謂發揮得相當出色。

所以,回顧歷史,我們確實應該學習俾斯麥的權謀和長遠策略。國際爭鬥不能只看眼前利益,適當的妥協會帶來更長遠的好處。就像希特拉那樣頭腦一熱的「英雄」只會帶來悲劇,而像俾斯麥這樣拿捏得精準的老手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楷模。普奧戰爭後,為什麼普魯士沒有吞併奧地利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俾斯麥太聰明了!他向來是個看三步的人,所以反對吞併奧地利,甚至連威廉國王要吞併波西米亞和奧屬西里西亞他都反對。他主張不割占任何奧地利領土,只滿足普魯士取代奧地利在德意志中的地位。而且聰明的威廉國王雖然不滿意,還和俾斯麥鬧到了要辭職的地步,但最終還是採納了俾斯麥的正確意見。

為什麼普魯士不吞併奧地利呢?因為歐洲有個頑固不化的法國!如果普魯士要吞併奧地利,那必然會惹怒法國,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對和干涉。這樣一來,普魯士就會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境。一邊和法國打,一邊和奧地利打。別說之前的勝利果實會丟掉,恐怕連前功盡棄都算不上。而且那些屬於奧地利的斯拉夫民族地區,比如波西米亞和克羅地亞,在普魯士眼裡簡直就是一個不能融入德意志民族的麻煩地區。普魯士是不想管也不願管,更不想滅了奧地利後一頭鑽進巴爾幹民族矛盾的火藥桶,自找麻煩。

俾斯麥為此嘲諷着普軍將領說:「要打就打好,打到君士坦丁堡,你們就可以重建東羅馬帝國了」。這就是為什麼普魯士在普奧戰爭後採取了一個看起來很沒出息的策略,連一片奧地利國土都沒要,只是成立了一個北德意志聯邦。普魯士為了顯示自己胸無大志,隱藏實力備戰,甚至讓盧森堡獨立出德意志邦聯,甚至暗示法國可以做盧森堡的保護國。

所以在外界看來,普法戰爭後的普魯士就只是比腓特烈大王時期稍微強一點而已,勉強算是個列強,但不是那麼強大的存在。因此普奧戰爭後的歐洲各國都沒有對普魯士有大的動作限制,這給了普魯士充足的備戰時間。俾斯麥把奧地利放了一馬的策略在普法戰爭中發揮了作用。奧地利就這麼投桃報李,選擇中立,甚至後來加入了與德意志的同盟。這樣普魯士成功地避免了普法戰爭中可能出現的兩線作戰,集中優勢兵力,俘獲了拿破崙三世,贏得了普法戰爭的勝利,統一了德意志。俾斯麥的權謀可謂取得了勝利。

所以從歷史上來看,我們確實應該學習俾斯麥的權謀和長期戰略,而不是追求一時之快。恰當的妥協對於帶來更長遠的好處。像希特拉那樣衝動的「英雄」對於德國來說是個悲劇,而俾斯麥那樣精明謹慎的老手才應該是後世學習的榜樣。

普魯士為什麼沒有吞併奧地利? - 天天要聞

普魯士為什麼沒有吞併奧地利? - 天天要聞

普魯士為什麼沒有吞併奧地利?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着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裏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