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溥儀,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清代的第十二位帝王,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君主。
幼年溥儀影視形象
新中國成立後,他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在1959年成為新中國第一個特赦犯,在周總理的幫助下,他到了北京植物園工作,過着平靜的生活。
其實毛主席一直比較關心溥儀的生活,正是他建議對一批人進行特赦,溥儀才結束了改造生活,能和親人團聚。
1962年,毛主席還邀請他去中南海共度新春佳節,溥儀不僅十分意外,作為一個曾經的剝削者,他內心還有些忐忑和緊張。
章士釗和程潛等人也應邀來到了這場宴席,這幾位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史的見證者,都看着中華大地從烽煙四起、戰火紛飛走向了和平發展的繁華大道,溥儀和毛主席同席更可說是一大奇景。
毛主席在看人民日報
不想宴會開始沒多久,毛主席卻問了溥儀一個意料之外的問題:「你是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知道傳國玉璽去哪裡了嗎?」
這下大家不約而同都看着溥儀,不想他的回答更讓大家震驚。
溥儀究竟說了什麼?傳國玉璽又去了哪裡呢?這就得從溥儀繼位說起了。
幼年繼位
溥儀是醇親王載灃的長子,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的侄子。
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重病,但是光緒皇帝沒有後嗣,這就需要儘快從旁支里確定下一任皇位繼承人。
十月,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集大臣,宣布立儲。
慈禧太后
從旁支來看,最合適的莫過於醇親王的後嗣,一代醇親王奕譞不僅是光緒的生父,他的妻子還是慈禧的親妹妹,二代醇親王載灃此時已有長子溥儀,因此慈禧就選定溥儀為皇儲,由醇親王載灃為監國攝政王,代為理政。
載灃
繼承人確定後不久,光緒和慈禧就在兩天內接連去世。
此時,溥儀年僅三歲,就在一片懵懂中成了當時中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半個月後,清政府為他舉辦了登基大典,次年,改年號為宣統,他也就被人稱為宣統皇帝。
但清朝的統治早就走到了窮途末路,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相繼宣布獨立,腐朽的清政府一觸即潰,很快分崩離析。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頒佈了《退位詔書》,宣告統治了中國兩百餘年的清王朝和它代表的封建帝制緩緩沉入了歷史長河之中。
退位詔書
雖然孫中山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民國政府和清宮達成了協議,溥儀等一宗清朝的遺老遺少還是備受優待。
溥儀仍然長在皇宮中,有專門的老師,有太監宮女照顧,還有大臣組成圍繞他的小朝廷,民國政府更是每年撥四百萬兩維持紫禁城內的生活。
元旦時,袁世凱還會去給溥儀拜年,表示承認他的地位。
就這樣,在當時的北京城形成了兩種制度秩序並存的奇特場景,也為後來的變故埋下了伏筆。
溥儀
溥儀平靜又特殊的生活在他12歲時被打破了,1917年6月14日,在清朝遺老的擁護下,張勳復辟,他們再尊溥儀為全國最高統治者,恢復了皇帝的稱呼。
不過這只是一場匆匆的滑稽戲,12天後,這個荒謬的朝廷就被段祺瑞推翻了,溥儀又被安置回了紫禁城裡,繼續過着他的小朝廷生活。
段祺瑞
直到1924年10月25日,馮玉祥秘密率部下回到北京,發動北京事變,驅逐溥儀等人離開了紫禁城,溥儀的生活才第一次在真正意義上發生了巨變。
馮玉祥
此時他19歲,面對馮玉祥的大軍,面對站在紫禁城裡傳達命令的鹿鍾麟、張璧,他無計可施,只好懇求放寬時間,讓他們收拾行李。
最終,馮玉祥只給了他四十分鐘來收拾東西。
四十分鐘對於龐大的紫禁城來說實在太少了,他一時沒找到玉璽,但也不能多為玉璽停留,就趕忙帶了一些財物,和妻子婉容等人倉促離開了紫禁城。
玉璽之謎
一行人坐着三輛汽車,緩緩駛離了這座矗立了幾百年的皇宮,回到了溥儀的出生地醇親王府,後來他帶着妻妾輾轉各地,1932年到了東北,被日本人控制,成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按溥儀所想,玉璽不外乎就是在紫禁城或者馮玉祥手裡,此時他已成為偽滿洲國的皇帝,於是派人去找馮玉祥,要拿回玉璽。
不料馮玉祥的答覆居然和他的情況一樣!
馮玉祥以為玉璽被溥儀帶走了,因為他找遍了紫禁城也沒看到玉璽,加之玉璽這種東西意義非凡,自然就以為是溥儀當初收拾東西的時候帶走了。
如今得到馮玉祥的回復,溥儀才意識到,玉璽是真的丟失了。
玉璽對清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失落世間,溥儀覺得簡直無顏面對祖宗。
溥儀
他想讓日本人幫他找一找,但日本人把他當成一個傀儡,對他的日常生活都嚴加監視控制,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又怎麼會幫他。
溥儀多次請求都沒有結果,也看出來了日本人對他的敷衍,但無可奈何。
他雖然身在中國的土地,名義上是個皇帝,但實際還是寄人籬下的提線木偶,就算有心尋找玉璽的下落,也沒有能力。
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寄希望於在他身邊的清朝遺老,但他們哪有這本事。
於是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溥儀也沒有找到玉璽的下落。
意外特赦
1945年,偽滿洲國倒台了,溥儀本想跟隨日本人離開,畢竟就他的身份而言,很難不心中惴惴——
國外如英國、法國的末代專制君主,都被送上了斷頭台,他不覺得自己會例外。
但就在他準備潛逃時,卻在機場被蘇聯紅軍抓捕,蘇聯判他為戰犯,在國外監禁了他5年。
溥儀
1950年毛主席訪問莫斯科,提及此事,經過商討和溝通,蘇聯才把以他為代表的一批戰犯送回祖國。
溥儀得知自己要回國時,本以為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盡頭,卻沒想到火車輾轉將他送到了撫順,此後,他就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改造,他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6年,瀋陽最高軍事法庭對日本帝國主義戰爭犯罪分子進行審判時,溥儀還出庭作證,這也是他後來最引以為傲的一件事。
溥儀
1959年,毛主席在了解了一些戰犯的改造情況後,建議進行一次特赦,人大常務委員會根據實際情況對這個建議予以通過,在建國十周年之際,頒佈了第一道特赦令。
溥儀對這次特赦不抱任何希望,此時的他在國內經歷了十年的改造,當然明白自己曾經是封建社會的剝削者,在抗日戰爭時期又是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罪行累累。
他明白,的確有人可以被特赦,但絕對輪不到他。
1959年12月4日,撫順戰犯管理所里所有戰犯被聚集在一起,因為今天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代表要傳達特赦令的內容了。
令溥儀震驚的是,特赦令念出來的001號就是他!
他竟然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位被特赦的戰犯!
不僅溥儀震驚,這也在許多人的意料之外,在考慮特赦人選時,幾乎沒有人想到他,還是毛主席在聽了溥儀的改造情況後,認為他表現良好,率先提出對他特赦。
毛主席
毛主席認為,對溥儀、杜聿明之類的人,應該逐步改造,不能一概殺之,溥儀接受了十年改造,還在軍事法庭上為戰爭時期受苦受罪的人民大眾作證,已經從剝削人民的封建分子變成了一個新人。
大家聽取毛主席的意見討論後,酌情通過了溥儀的特赦。
隨後,溥儀帶着萬千感慨離開了停留了十年的撫順,闊別北京多年後,他終於能回到故鄉,和親人團聚。
新年宴會
溥儀回到北京後,毛主席、周總理等人對他的生活情況十分關心,周總理接見他後,還親自幫他找了一份在北京植物園的工作。
有一次,周總理參加座談會,溥儀和他的親人載濤等人也在場,周總理看到溥儀單獨坐一邊,載濤他們坐另一邊,笑着打趣道:「你們還把他當皇帝啊!」溥儀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周總理就鼓勵他們一家人要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周總理的幫助和關懷,讓溥儀感動不已。
溥儀
毛主席也是如此,1962年,他還邀請溥儀到中南海共度新春。
毛主席深知溥儀半生在外,屢經政權更迭,又接受過監禁,雖然已經經過了十年改造,但讓他來中南海,心裏可能還是會忐忑不安。
因此,他特意請了章士釗和程潛等人作陪,希望宴席的氛圍能輕鬆一些。
這天,章士釗和程潛來的比較早,緊隨其後,毛主席也到了宴席上,他對二人笑道:「別急,一會兒還有一個人到。」
章士釗
這下章士釗可有點好奇了:「還有人?我們認識這個人嗎?」
毛主席哈哈笑道:「說認識也認識,說不認識也不認識,一會兒見了,就知道是誰了。」
大家這下可打起精神了,不一會兒,一個戴着眼鏡、十分清瘦的中年人緩緩走了進來。能看出他的神色十分拘謹,有點迴避大家的目光。
毛主席笑着朝他走去,幽默的向大家介紹道:「這就是咱們等的客人了,他就是溥儀,以前咱們可都在他手底下討過生活!」
溥儀連忙擺手:「不堪回首、不堪回首……」
大家這才知道,原來這個看起來十分普通的中年男人就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宣統。
飯桌上,大家說說笑笑,溥儀卻始終十分不安,一直沒有說話。
大家聊到當年的舊事,說到桌子上的程潛等人曾經還痛罵宣統皇帝,如今塵埃落定,還能坐在一起吃飯,也是令人感慨。
溥儀連忙道:「都是我犯下的錯太多了,是我對不起大家。」
毛主席聽出來了溥儀內心的不安,為了緩和氣氛,他開玩笑的問溥儀:「你當過清朝的皇帝,那知道傳國玉璽去哪裡了嗎?」
大家紛紛看向了溥儀。
但傳國玉璽早就失蹤了,溥儀只好實話實說。
溥儀
眾人都露出了十分意外的表情,玉璽可以說是清朝的傳家寶了,對清皇室和權力意義非凡,所有人都以為玉璽一定在溥儀身上,沒想到陰差陽錯,這東西早就在動亂中失蹤了。
毛主席風趣道:「清朝的統治結束了,玉璽也不過是塊石頭,只是我還沒見過玉璽長什麼樣子,真是可惜了!」
大家被主席的話逗樂,氛圍漸漸輕鬆了起來。
得知溥儀生活有些窘迫,毛主席還要將自己的稿費給他一些,溥儀連忙拒絕,「我打算將我的前半生寫出來發表,這既反思我曾經的錯誤,也能掙一些稿費補貼生活。」
毛主席也表示贊成,鼓勵他沒有必要把所有罪責攬在自己身上,如實寫出來他經歷過的一切就好。
溥儀曾經有一位皇后婉容,1946年病死在了延吉的監獄裏;有一位皇妃文綉,1931年登報宣布和溥儀離婚;後來在偽滿洲國時,相繼有譚玉齡和李玉琴兩個偽貴人,譚玉齡在1942年去世,李玉琴在1957年和溥儀離婚。
溥儀和婉容
因此,大家聊到家庭情況時,毛主席也十分關心溥儀的個人生活,對他道:「皇帝可不能沒有『娘娘』喲,你可以再婚嘛!」
後來在別人的介紹下,他結識了最後一位妻子李淑賢,她是一名醫院護士,兩人相攜走過了餘生。
溥儀和李淑賢
玉璽在清王朝落下帷幕時,也悄無聲息的退出了歷史舞台,它的失蹤,何嘗不是一個王朝漸行漸遠的背影。
在歷代亡國之君中,毫無疑問,溥儀是幸運的,他從封建社會的專制者成為了新中國里的新人,正如毛主席所說:「我們成功改造了一個皇帝!」
溥儀和李淑賢在天安門
世界日新月異,曾經的動亂時代一去不復返,如今的祖國大步走在繁榮發展的康庄大道上,相信未來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