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為日本背書,實際上是默許排放核污染水,這當然是不得人心。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日本在國際組織的深耕,對中國也是一種啟發。
近日,IAEA發佈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報告結論認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方案符合國際標準。雖然報告並沒有表示支持或贊成日本排放核廢水,但是日本政府卻對此大肆宣傳,有意將這份報告打造成排廢水的「護身符」。
IAEA是聯合國系統中獨立於各國政府的國際組織,相關報告有着一些「權威性」,因此有了IAEA的背書,日本政府在輿論炒作上更為大膽,希望以此來堵住其他國家的嘴。當然,IAEA深知日本會這麼做,也深知自己會遭到質疑,甚至背上罵名。

如果仔細看的話,IAEA的報告中有着不少漏洞。首先是IAEA評估的排放方案主要依據處理後的核廢水能夠達標的假設,而並非對核廢水本身是否已經達標的評估。
而且根據日本東電公司自己公布的數據,經過多核素處理系統處理後的核污染水,仍有70%左右不達標,其中18%甚至超標10倍至2萬倍。此外,多核素處理系統運行中出現過設備的故障和部件破損,日本實際上的核廢水處理能力令人懷疑。

值得一提的是,與很多人印象中的「工匠精神」不同,日本實際上是一個「造假成癮」的國家。比如材料上的造假新聞已經多到讓人麻木,而在福島核電站事故以及後續核廢水的處理上,也多次曝出故意隱瞞關鍵細節,誘騙工作人員進入危險地區,隱瞞篡改核污染水數據等。
有這麼多「前科」的國家,如何令人信服呢?
此外,IAEA雖然名為權威機構,但是其中的工作人員缺乏客觀性,也是早有的事實。
日本曾多次公開對IAEA的審查評估進行施壓,相關數據大部分都是由日本單方面提供。而且在IAEA中任職的日籍人士或者受日本政府資助的人士較多,IAEA上一任的總幹事天野之彌就是日本人,因此實際上,日本對IAEA的影響是巨大的。
有意思的是,美英澳「奧庫斯聯盟」涉及英美向澳大利亞轉讓核技術,涉嫌核擴散,但在證據確鑿、多國明確反對的情況下,IAEA也依舊出台了有利於美英澳的評估報告,可見其名為權威結構,實則已經淪為一些國家的工具。
所以,此次IAEA的此次評估方案中數據真實性、取樣代表性、調查獨立性,都十分令人懷疑。
需要注意的是,IAEA為日本背書,不僅僅是受日本影響較深的結果,因為IAEA本身也渴望儘快解決福島核污染水問題,因為其使命之一是促進核能的和平利用,並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核能開發。然而,福島核污染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對全球核能開發構成了負面影響。
從自身機構的利益而言,IAEA對日本排放核廢水並不排斥。

但不得不說的是,日本在IAEA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也確實給了中國不少啟發。首先,中國要重視在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建設。作為一個重要的國際組織,IAEA在核能開發、核安全等領域依舊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擁有龐大的核能產業和核技術實力,應當加強在國際組織中的發言權和影響力,以更好地維護自身核能利益和推動全球核能合作。
其次,日本在IAEA中的影響力也提醒中國,要更加關注國際組織的規則制定和決策過程。國際組織的規則和決策,往往對各成員國的利益產生重大影響,而這些規則和決策的制定,往往由擁有較大影響力的國家主導。
中國應該積极參与和推動國際組織的規則制定和決策過程,以確保自身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並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的智慧和方案。這與一些國家通過左右國際組織來謀取私利,是截然相反的。
當然,影響力也要看實力,而隨着實力的不斷增長,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正在不斷得到增強。中國在國際上主持公道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