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三星堆遺址考古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2023年05月04日20:27:21 歷史 5454

5月3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發佈關於頒授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決定。其中,四川大學三星堆遺址考古隊被授予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也成為四川省唯一榮獲此獎的青年集體。此前,考古隊曾榮獲第25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據了解,這支考古隊參與了「考古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考古」等國家重大戰略,在三星堆祭祀區新發現中負責第5、6、7號坑工作,累計工作近30個月、7000多小時,出土數千件珍貴文物,其中不乏有金面具、龜背形網格狀器等重大發現。在這個共有32人的團隊中,35周歲以下的年輕人佔比更是高達87%,年輕的教授和老師們帶領着一批以「90後」為主的青年學子,樹立了青年人才標杆,成為新時代的有為青年榜樣。

川大考古青年 彰顯年輕力量

「這群年輕人個個都是『全能型人才』。」談起川大三星堆遺址考古隊中的青年們,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於孟洲欣慰地感嘆道,「你會發現,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中遇到什麼問題,他們都能夠想辦法利用各種新奇的方法去解決,他們有着超強的適應力,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和接受新事物。」事實上,許多川大考古學子在三星堆考古隊時,不僅要做好坑內的工作,要隨時支援周邊倉里的工作,同時還要完成自己的學業課業任務。「而儘管偶爾會因為學習工作進展不順感到愁悶,但總體上來說,他們卻都能夠『應對自如』。」回憶起與學生們共同「坑內作業」的日子,於孟洲的言語間無時不表露着對於考古隊中年輕力量的信任與讚揚。

川大三星堆遺址考古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 天天要聞

在工作中,他們是靠譜的隊員;在生活中,他們也是普通的、可愛的年輕人。在三星堆一線的發掘現場,仔細觀察考古人員身穿的考古防護服,就會發現各種有趣的塗鴉,令人忍俊不禁。這群有着不平凡青春力量的考古青年,也喜歡漫畫、音樂、美食,熱愛生活。在長期的共同相處當中,於孟洲完全打破了以往對於當代年輕人的固有印象:「他們在考古現場、日常生活中,與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狀態有着很大的反差,他們有着強大的青春活力、豐富的內心世界,更有着對於專業的一腔熱血和鑽研精神。」

追溯歷史真相 科技助力研究

三座坑中出土的文物編號達數千個,而龐大的數字背後,不僅關乎現場的考古發掘,還涉及巨大的數據整理、精細的清理修復和詳細的分析研究等工作。

在研究工作中,考古隊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溯源測試,分析銅器的鉛同位素、微量元素等,發現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產地非常複雜,擁有着不同區域的原料、技術和設計風格。通過對各類文物系統地科技分析,團隊還嘗試復原三星堆與周邊其他區域文化之間資源、文化技術的聯繫。種種研究改變了過去對巴蜀地區、古蜀文明「偏遠」「閉塞」的印象。一個以三星堆為中心的古代商貿與文化網絡呈現在人們眼前,文明交融、往來流通的三星堆。

川大三星堆遺址考古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 天天要聞

此外,團隊還特別採用了全新的實驗考古方法,對文物的痕迹、狀態進行研究,通過複製、模擬,來驗證曾發生過的場景,從而探尋歷史的真相。例如,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形態各異的銅鈴,但由於鈴舌脫落無法發聲。於是,考古隊根據原本合金的比例將這些銅鈴拿去做了一比一復原,嘗試「復刻」來自古蜀的神秘鈴音。令於孟洲印象最深刻的是六號坑木箱的發掘,除了增加發掘中的精細度外,也增加了發掘現場的科技檢測工作。當然,現在仍處於實驗室考古階段的六號坑發掘,還籠罩在層層迷霧之中。據了解,實驗考古方法目前在國內尚未普及,但團隊會依託三星堆進行一系列全新的深入研究。

傳承青年精神 傳播考古文化

從參與發掘至今,川大考古隊已經輪換了多批博士、碩士、本科生到三星堆現場參與工作。而如果說川大老一輩考古人的努力更多是通過遺址作業,從文物中求索歷史的真相,那麼年輕的川大考古人則是在繼承前輩勤奮、堅守精神的基礎上,更加緊跟時代發展趨勢,讓更多人聽見了考古人的聲音,看到了中華文明的偉大。

「考古要走向社會,才能發揮真正的社會價值。」為了助力考古文化「破圈」、中華文化傳播,除了現場考古發掘和文物研究,川大三星堆遺址考古隊不僅參與了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等課題10餘項,在《考古》《文物》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還面向全國青少年群體舉辦了科普講座50餘場,並通過電視節目、紀錄片等方式,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通俗大眾的語言,讓更多的人更好地認識考古工作,了解考古文化,理解中華文化。

川大三星堆遺址考古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 天天要聞

近年來,文博考古在年輕人中越來越「火熱」。「從考研的情況來看,我們學院近年來也有非常多不同專業的同學前來報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內心對考古生出一份熱愛。」於孟洲說。他表示,川大三星堆遺址考古隊將來必然會繼續致力於考古發掘和研究,承擔還原全面、真實、鮮活的中華文明的歷史重任,同時也希望川大三星堆遺址考古隊的青年精神能夠感染更多的年輕人,讓考古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嘉 實習記者 王茹懿 供圖 主辦方 編輯 劉永豪 實習編輯 王淇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地名故事:楊六郎與肅寧 不少人聽說過「劉秀夜走三陽」的傳說。三陽指的是饒陽、宰陽、高陽三座縣城。饒陽、高陽人們都知道,宰陽在現在的地圖上找不到了。其實宰陽就是現在的肅寧。 相傳楊六郎與遼國交戰在宰陽東紮下營寨,每日親自監督訓練牤牛,準備用牤
【春秋134】鄭國:我也不想認兩個爹,而且是天天過來揍我的爹 - 天天要聞

【春秋134】鄭國:我也不想認兩個爹,而且是天天過來揍我的爹

第一次弭兵會盟之後,晉楚雙方不再進行直接軍事對壘,不搞大決戰。春秋中後期,戰爭烈度顯著增加,一場決戰,參戰貴族死亡或者重傷的概率升高,諸侯及大夫們並不願意頻繁地置身於具有喪命風險的博弈之中。死亡本身還不是最糟糕的,核心人物的故去,導致本國政
古代錢幣價格表—清代 - 天天要聞

古代錢幣價格表—清代

上下五千年,下至唐宋元明清,時間線太長,古代錢幣種類太多了,一篇文章講解不完的,今天先詳細解說清代銅幣,從順治帝開始,包括版別,以及價格參照清代古錢幣分為各局造,有寶泉局、寶源局、寶蘇局等還有銅錢後面帶字,價格從普通價格50米到十多w都非常
探尋民國老物件:歲月塵封中的時代記憶 - 天天要聞

探尋民國老物件:歲月塵封中的時代記憶

"從民國警哨到六七十年代刻語錄的筷筒,這些老物件承載着時代的印記。大戶人家的紅金化妝盒、堪比豪車的三槍單車標、精確到0.01克的戥子稱,每一件都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它們不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部立體的歷史書,見證着那個年代的風雲變幻與人間煙火
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 - 天天要聞

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拉薩7月1日電 題:西藏拉薩百歲養路工人的入黨心愿作者 李林「今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的一間整潔屋子裡,104歲的大多吉用微微顫抖卻堅定的聲音道出了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