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張紅遍了全中國的照片(見下圖),照片上的毛主席滿臉笑容、和藹可親,簇擁在他身邊的孩子們同樣笑顏逐開、喜上眉梢。
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在當時,跟毛主席合影是一件多麼幸運、多麼幸福的事!
殊不知,更加令人羨慕的事情還在後頭呢,十二年之後,照片上緊挨着毛主席的男孩和女孩居然成了一對夫妻。
毛主席與韶山學校的孩子們合影
事實上,除了這張照片之外,我沒有見過第二張類似這樣的照片。
照片的拍攝者名叫侯波,她是新中國第一位女攝影家,是毛主席的第一位專職攝影師,也是任職時間最長的攝影師。
侯波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12年,為毛主席拍了幾千張照片,上面這張照片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張。
但是,這張照片卻給無數中國人帶來了延續幾十年的溫情,更給照片上的兩個孩子帶來了一段美好的婚姻。
照片上的孩子之所以這麼幸運,只因為他們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都是毛主席老家的孩子。
照片上的男孩名叫蔣含宇,女孩名叫彭淑清,侯波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蔣含宇和彭淑清都是韶山學校的學生。
毛主席身邊的「金童玉女」
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湖南湘潭韶山沖。
毛主席回老家
當時,蔣含宇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彭淑清也還是個扎着羊角小辮的小姑娘。
蔣含宇和彭淑清都出生於韶山沖,稱得上是毛主席地地道道的「小老鄉」,在韶山學校,蔣含宇和彭淑清都是品學兼優的「尖子生」。
1959年6月25日下午5點多鐘,韶山學校少先隊輔導員把蔣含宇、彭淑清叫到了大隊部。
蔣含宇當時是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彭淑清是少先隊大隊委員。
輔導員對蔣含宇和彭淑清說:「交給你們一個光榮的任務,中央首長明天要來我們學校視察,學校決定,由你們兩個人給首長獻花。」
輔導員還給了蔣含宇一個臨時職務-韶山學校迎賓團團長,輔導員對蔣含宇說:「你還有一個光榮的任務-給首長戴上紅領巾」。
「是哪位中央首長?」蔣含宇好奇地問。
輔導員說:「你們趕緊去做準備工作,不要多打聽,究竟是哪一位中央首長,明天你們就知道了。」
輔導員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臉上喜不自勝的表情卻「露了餡」。
蔣含宇猜想,韶山沖是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學校又是楊開慧當年辦私塾的地方,明天來學校視察的中央首長應該是毛主席。
毛主席是韶山沖人,可是,蔣含宇和彭淑清卻從來沒有見過他。想起明天就能夠見到毛主席,蔣含宇和彭淑清滿心歡喜。
韶山學校一共有700多名師生,而給毛主席獻鮮花、戴紅領巾的只有兩個人,這是何等的幸福和榮耀。
因為過於興奮,蔣含宇和彭淑清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準備。
蔣含宇畢竟是少先隊大隊長,沒過多久,蔣含宇就有了主意。
蔣含宇對彭淑清說:「我們現在就去山上找鮮花,看看摘什麼花最好。」
彭淑清提醒道:「我們現在就去摘鮮花,而中央首長明天才來我們學校,鮮花放到明天就蔫了。」
蔣含宇點點頭說:「你說得對,我看這麼辦,我們先確定摘什麼花、在哪裡摘,明天再把鮮花摘回來。」
說干就干,蔣含宇和彭淑清馬上就上了山,在眾多山花裏面,他們看中了夾竹桃、月季紅等看上去非常喜慶的幾種花。
然後,蔣含宇開始學習「反手戴紅領巾」,他請彭淑清給自己當「模特兒」,一次又一次操練,直到滿意為止。
毛主席回韶山
第二天上午,輔導員急匆匆地通知蔣含宇和彭淑清:「毛主席現在還在他的故居,估計半個小時後就到我們學校了,你們趕緊去準備吧。」
於是,全校師生立即準備夾道歡迎毛主席,蔣含宇和彭淑清則飛快地跑上山去,摘來了鮮艷的兩束花。
大約半個小時後,毛主席在眾人的簇擁下向韶山學校走來。
按照事前的安排,當毛主席即將走上「兒童橋」的時候,蔣含宇和彭淑清歡快地跑上「兒童橋」,把兩束帶着露珠、滿含韶山人民心意的鮮花獻給了毛主席。
毛主席接過鮮花,他一邊聞着鮮花的芬芳,一邊微笑着問道:「你們都上幾年級了,今年幾歲了?」
蔣含宇、彭淑清告訴毛主席:「我們都14歲了,剛上初中二年級」。
在蔣含宇和彭淑清一左一右陪伴着,毛主席走過「兒童橋」,與迎上前來的學校師生代表一一握手。
那一天,毛主席與韶山學校的師生聊了許久,聊到了過去,也聊到了未來。
最後,師生們簇擁着毛主席來到校園裡的一塊坡地上。
應師生們的請求,毛主席將跟全校師生拍一張合影照片,毛主席的專職攝影師侯波早已在這裡架好了照相機。
這時,一直緊跟在毛主席身旁的蔣含宇解下了自己的紅領巾,在毛主席的配合下,蔣含宇無比激動地給毛主席戴上了紅領巾。
毛主席問蔣含宇:「你把紅領巾給了我,你自己怎麼辦?」
蔣含宇毫不猶豫地說:「我家裡還有一條紅領巾,這一條就送給您了。」
毛主席開懷大笑道:「謝謝你了小同學,我現在變成少先隊員了,變年輕啦!」
毛主席的話音未落,現場頓時掌聲雷動,在場的人們都被毛主席的話逗笑了。
說時遲,那時快,毛主席的專職攝影師侯波及時按下快門,「咔嚓」一聲,把這個感人的畫面捕捉到了鏡頭裡。
請大家再看這張照片,在孩子們的簇擁下,毛主席的笑容有多麼燦爛、溫暖。
蔣含宇和彭淑清依偎在毛主席身旁
再看一左一右偎依着毛主席的蔣含宇、彭淑清,他們的笑容那麼甜蜜,就像吃了蜜糖一般。
著名詩人臧克家說,看這張照片,你彷彿能聽到畫面中傳出來的聲音。
要我來說,毛主席的照片有成千上萬張,但是,只有這張照片上的毛主席笑得最甜蜜、最放鬆。
因為毛主席跟老家的孩子們在一起,回到老家,跟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在一起,這是毛主席最愉悅、最放鬆的時候。
他的笑容裡帶着濃濃的鄉情,更包含着他對下一代的美好祝願。
一張照片作媒,姻緣天註定!
幸福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半個多小時之後,毛主席就離開了韶山學校。
從此以後,蔣含宇和彭淑清就暗暗定下目標:刻苦努力、好好學習,將來報考北京的大學,這樣就能離毛主席近一些了。
不久之後,蔣含宇和彭淑清同時轉學到了湘潭市一中,他們分屬兩個班,卻都是班裡出類拔萃的「尖子生」,都是班委會成員、團支部委員。
1963年,在沒有任何照顧的情況下,蔣含宇和彭淑清雙雙考上了大學。
蔣含宇考上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彭淑清考上的是北京石油學院機械系。
蔣含宇和彭淑清終於如願以償來到了北京,儘管他們很難有機會見到毛主席,蔣含宇卻說:「不管怎麼樣,我們跟毛主席都住在北京城,我感覺毛主席離我們不遠。」
有人猜測說,蔣含宇和彭淑清之所以能夠考上北京的大學,多少會跟毛主席有那麼一點關係。
蔣含宇多年以後回應道:「我們憑自己的成績考上了北京的大學,如果一定要說關係的話,我們的努力確實跟那幅照片有關係,是它給了我們刻苦學習的動力。」
因為北京人民大學與北京石油學院離得不遠,蔣含宇和彭淑清時常能夠見面,兩個人的學業都很繁重,每次見面,他們談得最多的是學習方面的內容。
久而久之,兩個年輕人產生了朦朧的感情,大學四年級的時候,蔣含宇和彭淑清正式明確了戀愛關係。
1968年,蔣含宇、彭淑清同時完成了學業,並一起分配到了遼寧省工作。
蔣含宇首先在凌源縣鍛煉了一段時間,隨後就被調到了凌源縣教育局,彭淑清則被分配到了錦西石油五廠。
兩個人雖然都在遼寧省工作,兩個單位之間的距離卻有200多公里,由於路途遙遠,蔣含宇與彭淑清很少見面,他們之間的思念與愛意只能通過書信傳遞。
1971年元旦,蔣含宇與彭淑清終於辦理了結婚手續,那一天,彭淑清從錦西來到蔣含宇所在的單位,他們的新房就設在蔣含宇臨時借來的一間房子里。
據蔣含宇回憶,蔣含宇和彭淑清各自給對方買了一雙新布鞋,同時買了一床新床單、兩個新枕頭,外加一個柳條包和幾箱書。除此之外,他們沒有添置一件像樣的「家當」。
可是,他們卻有一件比黃金珠寶還要珍貴的「家當」-那張和毛主席合影的照片。
蔣含宇和彭淑清的結婚照
蔣含宇說:「對我們老說,它不只是一張普普通通的照片,它是我們的『月老』。」
彭淑清的話更加充滿溫情,她說:「這張照片是歷史的見證物,在我的心裏,毛主席就是我們婚姻的見證人。」
「不管到什麼地方,我們都會把這張照片帶在身邊,放到最安全、最重要的位置。」
多年以後,蔣含宇和彭淑清調動到了江西南昌,並在南昌定居了下來。
夫妻二人在南昌過着幸福、平靜的生活,早些年工資不高的時候,每隔一兩年,夫妻二人就會回一趟老家,看看雙方的父母、親戚,也必定會去「毛主席故居」看一看。
在遠離湖南老家的南昌,蔣含宇和彭淑清沒有幾個熟悉的朋友,更沒有人知道那張照片的故事。
直到毛主席1976年逝世之後,一條消息打破了蔣含宇、彭淑清平靜的生活。
在一篇懷念毛主席的文章里,作者寫到了「毛主席視察韶山學校」的故事,同時刊登了毛主席與韶山學校師生的合影照片。
在隨後的日子裏,媒體就這張照片發表了好幾篇文章,其中一篇文章特別提到了合影照上的「金童玉女」,非常希望了解他們的現狀。
記者所說的「金童玉女」指的就是蔣含宇和彭淑清。
蔣含宇「謝媒」
沒過多久,媒體記者「順藤摸瓜」找到了蔣含宇和彭淑清。
得知當年的「金童玉女」已經結為夫妻,記者們「挖掘」到了新的熱點。
於是,不少報刊上刊登了那張照片,同時講述了「金童玉女」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了蔣含宇和彭淑清,這張照片的拍攝者侯波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照片的拍攝者,侯波當然想知道這對「金童玉女」的現狀。與此同時,蔣含宇、彭淑清也一直在打聽侯波的下落。
多年之後,蔣含宇和彭淑清終於打聽到了侯波在北京的家庭住址。
1992年7月1日,蔣含宇懷揣那張珍貴的照片,帶着精心準備的禮品,專程來到北京看望侯波。
蔣含宇、彭淑清夫婦
「彈指一揮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蔣含宇出現在侯波面前時,侯波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我叫蔣含宇,站在毛主席左邊的小孩就是我」,蔣含宇一邊掏出那張照片,一邊自我介紹說。
「我的天哪,你都長這麼大了」,侯波把蔣含宇迎進屋裡,嘴裏還在大發感慨:「在我的記憶里,你還是那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蔣含宇說:「是啊,時間一晃就過去三十多年了,毛主席離開我們也已經十六年了。」
一幅照片撮合成一樁美好的姻緣,侯波打心眼裡感到高興。
她指着照片上的彭淑清說:「知道你們這對『金童玉女』成了夫妻,我特別高興,說真的,比我自己的孩子結婚還要高興!」
蔣含宇感激地說:「謝謝您給我們拍了這麼珍貴的照片,您是我們的大『媒人』」。
侯波笑着說:「不要這麼說,要我說,毛主席才是你們的大『媒人』。」
侯波謙虛地說:「如果不是毛主席,我不可能拍出這樣的照片,如果不是毛主席,這張照片也不可能那麼出名,所以,我們都要感謝毛主席。」
送別蔣含宇的時候,侯波拿出一條絲巾、一條被面,外加一張侯波夫婦與毛主席的合影照片。
侯波夫婦與毛主席合影
侯波的丈夫名叫徐肖冰,他從事電影、攝影工作70餘年,為我黨、我軍拍攝了許多寶貴的歷史資料。
侯波對蔣含宇說:「這是我送給你和小彭的結婚禮物,時間上雖然晚了一些,卻也是我的一片心意。」
侯波對蔣含宇說:「你們一定要給毛主席爭氣」。
蔣含宇和彭淑清生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都知道父母和那張照片的故事,蔣含宇和彭淑清也經常用那張照片教育子女。
彭淑清對子女說:「那張照片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也時刻提醒我們:一定不能給毛主席丟臉,不能給韶山人民抹黑,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
蔣含宇、彭淑清在韶山
最近幾十年,蔣含宇夫婦迷上了收藏,他們收藏了大量與毛主席有關的書籍、畫冊和字畫,只要與毛主席有關,他們都捨得花錢。
在他們的收藏品中,有侯波送給他們的照片,也有全國各界名流紀念毛主席的書籍、字畫,其中還有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兒媳韶華、孫兒毛新宇給他們的題字和題詩。
每逢毛主席的重要紀念日,蔣含宇夫婦都會拿出那張照片,看了又看,怎麼也看不夠。
結語
毛主席與韶山學校師生的合影照曾經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後來又被選編入小學課本。
一幅經典照片演繹了一樁幸福良緣,當年的「金童玉女」十幾年後成為一對恩愛夫妻,蔣含宇和彭淑清因此被稱為「中國第一幸運伉儷」。
蔣含宇、彭淑清與那張經典的合影照
最後,讓我用詩人臧克家的詩來結束本文。
《毛主席戴上了紅領巾》:
毛主席戴上了紅領巾,
少先隊里高大的人,
笑的風要把人身撼動,
紙面上彷彿聽出聲音。
「崢嶸歲月」成過去,
故鄉山河一片新,
鬥爭歷史作背景,
方才知道這笑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