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2023年01月14日19:26:03 歷史 1952

密碼技術是一門古老的技術,我國從很早就開始使用密碼通訊,歷史上的飛鴿傳書、烽火狼煙等都可以算是密碼通訊的雛形,在古時候的戰場上,這些密碼技術發揮出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烽火狼煙

到了近代,隨着電報、尤其是無線電報的廣泛應用,我國的密碼技術也進一步發展,其中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是當時我國最出色,也最神秘的密碼。那麼,「豪密」是如何誕生的?它有多巧妙?

1927年,對於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個當頭棒喝的年份。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戮,教訓着共產黨人:在中國,沒有自己的武裝,就沒有生存權。

於是,在「八七會議」上,毛主席指出:槍杆子里出政權。當時,我黨地「槍杆子」工作,由時任中央軍事部部長地周總理負責。

而周總理在負責軍事工作的同時,也緊抓保衛工作。我黨將軍隊稱為「槍杆子」,將保衛部稱為「刀把子」,周總理就是一手舉着槍,一手握着刀。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中央特科舊址

1927年11月,為了在革命已受到嚴重打擊的時候,還能打擊敵人,保衛自己,周總理成立了中央特科。特科的同志們,要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傳遞信息,因此保密和安全成了特科同志行動的第一要務。

在這種情況下,還採用傳統的情報傳遞方式,顯然是不行的。因為傳統的傳遞情報的方式,主要是郵政通信,這就不可避免的要經由國民黨控制的郵檢,很不可靠。如果由專門的秘密通信員送信,也要通過警察搜查,風險也大。

於是,絕密通信就需要交通員背下來,抵達目的地之後在背誦出來,這雖然提高了安全性,但卻浪費了時間,因為期間交通員要穿過山水阻隔,要潛過敵人封鎖,短的需要一兩個星期,長的需要幾個月,效率太低。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根據國際秘密工作經驗,無線電通訊無疑是最為保密和安全的,1928年,已經轉入地下同敵人鬥爭的周總理,開始籌建無線電通訊系統。

同年夏天,周總理前往莫斯科參加共產黨六大,在此期間,他特意向共產國際提出,讓選派留蘇的共產黨員,學習無線電通訊技術。

該建議得到了共產國際的支持,根據挑選,最終選中了毛齊華等六人,參加了國際無線電訓練班。周總理前去看望他們,並鼓勵道:「你們要抓緊學習,國內急需無線電通訊。」

六大結束後,周總理立馬回國,並馬不停蹄地令中央特科的同志,李強、張沈川等人負責研製無線電台。在周總理和中央特科的同志的一同努力下,1929年,上海便建立起了第一部地下無線電台。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同年12月,第二部電台在香港建立,由此便實現了滬港地下黨之間的第一次無線電通訊,後來百色起義中,上海黨中央和起義部隊的聯絡,就是由香港台轉到上海。1930年,在蘇聯學習無線電技術的骨幹們,相繼回國,這給紅軍的無線電電台通訊又添磚加瓦,紅軍的「空軍」隊伍迅速壯大。

然而,就在這蓬勃發展的時刻,我黨設在香港的電台,卻被港英當局所破壞,原因就在於,那時候中央特科所用的無線電密碼,是「單表代替密碼」,這種密碼是用固定的數字,對應漢字形式來傳遞信息,即同碼同字。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民國時期通行的電報明碼之一頁

「單表代替密碼」雖然編製簡單,使用方便,但是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保密性差,畢竟是「同碼同字」,勢必會使得某些使用頻率高的漢字,在電報之中會頻繁出現。截獲電報的人,只要對電報中重複出現的報文進行分析,那麼就很容易還原發送電報的密碼。

香港電台被破壞,可以說是給周總理提了一個醒,搞地下工作,除了要建立可靠的無線電台之外,更要創建一套更加安全,不易被人所破譯的密碼。

要如何創建一套更安全保密的密碼呢?周總理翻閱了相關書籍,最終以驚人的智慧,創建出了一套獨屬於共產黨的密碼——豪密。之所以叫「豪密」,是因為周總理的黨內化名為「伍豪」。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周總理編製好「豪密」之後,則開始教任弼時、鄧穎超還有任弼時的夫人陳琮英,如何使用「豪密」。「豪密」好用好記,任弼時等人很快就學會了。

而學會之後,在周總理也立馬將其投入使用。1931年3月,中央政治局決定派任弼時前往中央蘇區。於是,周總理便將「豪密」交給了任弼時,讓他帶到中央蘇區去。

任弼時帶着密碼來到了中央蘇區,而就在他抵達中央蘇區不久,紅軍便在戰鬥之中,繳獲了敵人的大功率帶電台,如此一來,中央蘇區便有了與黨中央建立聯繫的條件。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1931年9月15日夜,「豪密」第一次從中央蘇區,傳到了上海的黨中央電台,從這次通報開始,也就標誌着「豪密」正式投入使用。

此後,「豪密」逐步地在全黨、全軍推廣,很快在各級領導機關和指揮機關之間的無線電聯絡中得到普及。

有了「豪密」,黨和軍隊的無線電通訊,有了絕對安全,而這這使得我黨在無線電的鬥爭中,始終都掌握着主動權。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也正因如此,國民黨蔣介石不止一次懷疑過,他什麼是不是潛伏着大量共產黨。當然,蔣介石身邊確實是潛伏着共產黨員,比如郭汝瑰。

而這能看出來周總理創造的「豪密」,好用好記,卻極不容易破譯。有多難破譯呢?國民黨直到垮台都沒有破譯出來。那麼,豪密究竟有多巧妙?

應該說,「豪密」既是一部密碼,也是一種密碼體制。說「豪密」是密碼時,則專指1391年,任弼時帶往中央蘇區的那部密碼,不過這部密碼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已經無法在找到原件。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而說它是一種密碼體制,則是泛指後來根據最初的那本「豪密」的原理,編製的密碼,後來凡是使用了「豪密」原來的密碼,都稱之為「豪密」。

凡是使用或者接觸過「豪密」的人,都會有同樣的看法:密碼不重複。為什麼不重複?正如原中央調查部部長的羅青長所說:「周總理髮明的密碼,有數學在裡邊,密碼是由數學和文字構成的。」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根據這些說法,可以得出「豪密」的精巧之處:「豪密」是一種底本加亂數的一次一密體制密碼。

所謂「底本」,即類似於明碼的單表代替式密碼;亂數,即亂數碼,因通常是編成表式的,所以也叫亂數表,是若干隨機編排的數字。

這種「一次一密體制密碼」,在對信息進行加密時,使用加減法:加密時用「加法」,即底本加亂數;而脫密時則用「減法」,即用電碼減去亂數。

在這個過程中,還應用了「模十算法」,即「加不進位,減不借位」,簡單來說就是,原本11加19應該等於30,但用了「模十算法」就等於20。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我黨使用這種不重複的「一次一密體制」密碼,國民黨就無法解碼。

這並不是空穴來風,以任弼時發給上海黨中央的第一份電報「弼時安全到達了」為例,以明碼為底本,加密應該是「1732-2514-1344-0356-0451-6671-0055」。

此基礎上,如果加上這樣一組亂碼「6378-5596-6766-7754-7659-1439-7055」,經過「模十算法」,最後發送的電報就為「7000-7000-7000-7000-7000-7000-7000」。

最後,就算敵人截獲了電報,得到的也是一組完全相同的電碼,他們自然也就無從破譯,別說國民黨無法破譯了,就是讓最厲害的密碼專家來破譯,估計他們也是一頭霧水。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也難怪國民黨密碼破譯專家黃季弼,嘗試破譯幾次就失敗幾次,最後只能無奈地說:「其譯電法似系引用復譯法編成表式,百數十張隨時按表將密本之大小碼變換。」用大白話來說就是:「豪密」太難破譯了,他破譯不了。

這就是「豪密」的神奇之處,這種一次一密的理念,就算是放到今天也根本就不過時,今天我們在登陸賬戶時,除了賬戶密碼外,還需要輸入的驗證碼,驗證碼就相當於「豪密」中的隨即亂數,只有輸入了密碼和驗證碼,才能登陸。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陳琮英

也正是因為這份超時性,很多人,如陳琮英,在回憶起「豪密」時,會讚歎地說:「……很長一段時間,國民黨都無可奈何,直到今天,我們的密碼還是沿用了『豪密』的核心部分,換句話說,時間過去了70多年,至今仍不落伍。」

毫無疑問,「豪密」是個傳奇,它是我黨最早,也是保密性最強的一種密碼,在我國的革命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我黨有了與敵人在隱蔽戰線戰鬥的「槍炮」,並取得了隱蔽戰線最終的勝利。

周總理創造的「豪密」有多厲害?陳琮英:過去70多年,至今不落伍 - 天天要聞

而在驚嘆於「豪密」的傳奇性時,更不能忘記的,是將其編製出來的周總理,周總理的聰明才智,使「豪密」橫空出世,謹以此文,向老一輩革命家致敬!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裏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裏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