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潛伏在毛主席身邊的高級間諜,因一支香煙被毛主席懷疑

2022年12月26日21:55:03 歷史 1063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情報戰線的鬥爭同樣驚心動魄。相較而言,我黨的情報工作更勝一籌,但國民黨也有不少很厲害的間諜。沈之岳是其中最神秘的一個,還在毛主席身邊潛伏過。


沈之岳,原籍浙江仙居縣,1913年生。關於他的履歷資料很少,最早的記錄是,1930年沈之岳進入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學習,1933年又考入復旦大學。沈之岳讀過進步書籍,熟識的幾位同學是共產黨,受他們影響,沈之岳積极參加工人運動。


後經同學引薦,沈之岳進入浦東煤炭公司當工人,由於他思想進步,加上復旦大學的背景,上級對他比較重視。沈之岳也頗有能力,為組織吸收了一批優秀工人。後來他帶頭參加罷工,結果被國民黨逮捕入獄。

他是潛伏在毛主席身邊的高級間諜,因一支香煙被毛主席懷疑 - 天天要聞

沈之岳

被捕後,沈之岳聲稱某國民黨大員是自己的親戚,免受了皮肉之苦,而且戴笠親自來監獄探望他。戴笠倒不相信某國民黨大員和沈之岳沾親,而是覺得這個年輕人腦子機靈,少年老成,是個可造之材。


戴笠和沈之岳長談幾次,最終說服他為軍統效力。於是沈之岳馬上被釋放,秘密加入了國民黨。按照戴笠的吩咐,沈之岳回去後仍然賣力地參加工人運動,博得信任,負責傳遞情報。


1937年春,國共二次合作達成後,隱蔽戰線的較量並未停歇,國民黨當局向延安派出了一批卧底。戴笠對沈之岳觀察了幾年,認為他心思縝密,成熟穩重,能夠承擔任務,安排他去延安搜集情報。

他是潛伏在毛主席身邊的高級間諜,因一支香煙被毛主席懷疑 - 天天要聞

沈之岳在上海搞過幾年工人運動,熟讀馬列,坐過國民黨的牢房,還是復旦大學生,因此他通過組織提出,希望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很快就被批准了。


在延安,沈之岳化名沈輝,進入抗大第二期就讀。他到哪裡都很引人注目,成績優異,精明幹練,很受學校幹部賞識。但延安方面很清楚,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員里,必然混入了一些國民黨特務,所以甄別、調查工作還是比較嚴格的。


偶爾,抗大幹部會在講課時突然停下來,指着後排座位喊道:「你看,那個國民黨派來的特務!」同學們一驚,紛紛扭頭看,如果後面哪個學生被嚇了一跳,面帶驚恐,就會被學生中的工作人員記下姓名,秘密調查。沈之岳也經歷過這種情況,但他從來都是面不改色,鎮定自若。

他是潛伏在毛主席身邊的高級間諜,因一支香煙被毛主席懷疑 - 天天要聞

在抗大有機會接觸中央幹部,時任社會部部長的康生覺得沈之岳很出色,有一回當著教育長羅瑞卿的面表揚他,要求大家對國統區過來的進步青年不要帶成見,應該加以幫助和培養。沒多久,沈之岳正式加入了共產黨。


從抗大畢業後,沈之岳被任命為中央機關秘書人員,暗中開展他的潛伏任務。他順理成章地接觸到了毛主席。


延安方面對沈之岳很信任,沈之岳的警覺性也極高,隱藏得天衣無縫。按照毛人鳳和他約好的秘密聯絡方式,一天,他在窯洞附近散步,發現一棵榆樹底下有一張摺疊起來的煙盒紙,上面用暗語寫着兩行字,讓他明天去甘泉縣一處祠堂和聯絡人接頭。他考慮再三,沒有去。

他是潛伏在毛主席身邊的高級間諜,因一支香煙被毛主席懷疑 - 天天要聞

過了一段時間,陝甘寧邊區保安處接到群眾提供的線索,說延安寶塔山下面的寺廟裡,有個和尚形跡可疑。保安處立即將這個和尚抓住,一審訊,果然是國民黨軍統特務,已經在延安潛伏了兩年。


保安處順藤摸瓜,又抓了幾名特務。其中一人供述,軍統那邊也安排了一名高級特務潛入延安,保密等級很高。延安實施了大規模排查,但一無所獲。沈之岳行事非常小心,但他在延安機關潛伏不到1年,便被毛主席調走,據說是引起了懷疑。


1939年,有一次毛主席在窯洞附近散步,沈之岳陪同,還有警衛員跟隨。毛主席想抽煙,一摸口袋,香煙忘記帶了,警衛員正要回去拿,沈之岳卻從口袋裡掏出一盒煙,給毛主席遞了一根。


這件小事發生沒多久,毛主席就把沈之岳派往浙江白區,讓他協助新四軍的工作。有一種觀點認為,是毛主席對沈之岳起了疑心,因為沈之岳從來不抽煙,身上卻帶着名牌香煙。


但這只是一個傳聞。有的人不抽煙,出於人際交往需要,身上帶着香煙也說得過去。就事論事,沈之岳給毛主席遞煙,說明他心細,會來事,未必就被懷疑了。沈之岳晚年回憶說,自己在延安不但沒有被懷疑,而且備受信任,所以才被調到新四軍工作。

他是潛伏在毛主席身邊的高級間諜,因一支香煙被毛主席懷疑 - 天天要聞

一些歷史學者認為,沈之岳在新四軍潛伏時,給戴笠傳遞了不少重要情報,包括「皖南事變」前夕新四軍的動向。本來沈之岳隱藏得很好,由於他推薦的一名特務身份暴露,他覺得不妙,立即跑到重慶,被任命為為軍統局第一處科長,用的名字是「李國棟」。


直到1943年,軍統成立東南特偵站,沈之岳擔任站長後,延安方面才得知,沈輝和李國棟是一個人,國民黨的高級間諜。全國解放後,沈之岳去了台灣,曾任「調查局局長」等職。1990年,沈之岳曾回大陸治病,昔日的老同學張愛萍專門找了個名醫給他治療。

張愛萍將軍對沈之岳的評語里說,「智勇雙全,一事二主,兩邊無傷」,因此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沈之岳是雙面間諜,左右逢源。1994年沈之岳去世後,真相就無從得知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着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中國日報7月7日電,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標誌着"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鹽都,這片位於長三...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天天要聞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明明比長江短,為何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中國一樣,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黃河vs長江數據顯示,黃河全長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長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長江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574億立方米的16.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天天要聞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不可一世的日軍進逼山西「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義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軍指揮部向115師下達了作戰命令。於是,朱德電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八路軍第115師主力由紅一軍改編,在平型關戰鬥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