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今譯《戰國策 趙三》趙惠文王三十年

2022年12月20日22:32:14 歷史 1344

古文今譯《戰國策 趙三》趙惠文王三十年 - 天天要聞

趙奢 圖片源自網絡

原文:

趙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單趙奢曰:「吾非不說將軍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獨將軍之用眾。用眾者,使民不得耕作,糧食挽賃不可給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單之所為也。單聞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過三萬,而天下服矣。今將軍必負十萬、二十萬之眾乃用之,此單之所不服也。」

馬服曰:「君非徒不達於兵也,又不明其時勢。夫吳干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薄之柱上而擊之,則折為三;質之石上而擊之,則碎為百。今以三萬之眾而應強國之兵,是薄柱、擊石之類也。且夫吳干之劍材,難夫毋脊之厚而鋒不入,無脾之薄而刃不斷。兼有是兩者,無鉤鍔鐔、蒙須之便,操其刃而刺,則未入而手斷。君無十萬、二十萬之眾而為此鉤鍔鐔蒙須之便,而徒以三萬行於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內,分為萬國,城雖大,無過三百丈者;人雖眾,無過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萬,距此奚難哉!今取古之為萬國者,分以為戰國七,能具數十萬之兵,曠日持久數歲,即君之齊已。齊以二十萬之眾攻荊,五年乃罷。趙以二十萬之眾攻中山,五年乃歸。今者齊、韓相方,而兩國圍攻焉,豈有敢曰,我其以三萬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萬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萬之眾,圍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戰不足用也,君將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單不至也。」

譯文:

趙惠文王三十年,趙相安平君田單問趙奢:「我不是不喜歡將軍用兵之法,我只是不佩服將軍用兵太多。用人太多,百姓就不能進行耕作,糧食供應就會出現問題。這是坐以待斃的方法,我是不會這樣做的。我聽說,帝王用兵不過三萬人,天下就會歸服。現在將軍非要十萬、二十萬才行軍打仗,這就是我不佩服的地方。」

馬服君趙奢說:「您不但不明白用兵之道,而且不明白天下大勢。吳國幹將寶劍,可以用它砍斷牛馬,可以用它砍斷金屬盤子,如果用它去敲擊柱子,寶劍就會斷成幾截;如果用它去敲擊石頭,寶劍就會碰得粉碎。現在用三萬軍隊去應對強國的軍隊,這就如同用寶劍去敲擊柱子、石頭那樣。況且,吳國地區出產的利劍難求,如果劍脊不厚,劍刃就易損;劍近刃處不薄,就不能砍斷東西。如果劍脊厚、近刃處薄,但沒有配好劍環、劍繩和劍柄,這樣就拿着劍刃去刺殺,還未傷敵,自己的手就先被割斷了。您沒有十萬、二十萬軍隊當成利劍來用,只憑三萬軍隊縱橫天下,您怎麼可能做到呢?古代天下分為萬國,都城大的不過三百丈;人多的不過三千家,這種情況下,用三萬軍隊去攻打這些國家,有什麼困難呢!現在古代的萬國已變成七國,都能聚集數十萬軍隊,戰爭會持續數年,就像您曾任職的齊國那樣。齊國用二十萬軍隊攻打楚國,五年不勝。趙國起兵二十萬之眾攻打中山國,五年才得勝班師。現在齊、韓力量相當,如果兩國相攻,有誰敢說我用三萬軍隊就能去救援呢?現在,千丈的城、萬家的邑到處都是,而要用三萬軍隊去包圍千丈之城,只能圍城一角,進行戰鬥就不夠用了,您想用這點軍隊幹什麼呢?」田單長嘆一聲說:「這是我考慮不周啊!」

評點:

趙相田單與大將趙奢談論用兵之道,但田單對趙奢使用的兵力太多有所質疑。

趙奢用名劍幹將做比,形象地比喻了不同的情況下要採取不同的策略,進而進一步闡述了當時各國動輒就是擁兵以十萬、二十萬計,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再以三萬兵力對敵就是螳臂當車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太平天國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作為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農民戰爭,其破壞性與複雜性毋庸置疑。然而,在沉重的代價背後,它對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
地震不斷 日本吐噶喇列島部分島民離島避難 - 天天要聞

地震不斷 日本吐噶喇列島部分島民離島避難

自6月21日以來,位於日本西南部的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動頻繁,截至7月3日已累計監測到上千次有感地震。吐噶喇列島惡石島的部分島民4日上午乘船前往島外避難。 據日本廣播協會4....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 天天要聞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我對小鵬的智駕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國一,行業最強!」7月3日,何小鵬在G7發佈會上語驚四座,直接攤牌了。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何小鵬又定了一個「規矩」——2000TOPS算力,以後就是20萬車的標配。通俗一點說,就是以後友商如果沒有2000TOPS,就別再腆着臉吹智駕了。所以G7發佈會主題被命名為「跨時代」,而且幾乎全程對標...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