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舉報,
附近還有其他人也在盜墓……」
一起特大盜墓案中的
犯罪嫌疑人被提訊時
爆出了「重大情況」
……
一起盜墓大案牽出另一個盜墓犯罪團伙,檢察官抽絲剝繭辦理「案外案」,不僅成功追回8件被盜文物,還推動形成跨省文物保護檢察協作機制保護文物。日前,經江蘇省盱眙縣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盜掘古墓葬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李某、楊某、趙某、吳某有期徒刑五年至三年不等,各並處罰金。
落網盜墓賊揭發了
其他盜墓團伙
「我要舉報,當時我們在盱眙作案時,附近還有其他人也在盜墓……」2021年1月,盱眙縣檢察院檢察官胡繼家在提訊一起特大盜墓案中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另案處理)時,王某爆出了「重大情況」。
從被盜古墓葬搶救性發掘出的部分文物。
據王某交代,2020年10月,自己和同夥在盱眙一處農田附近盜掘古墓時,意外發現了自己認識的李某、楊某等另外一伙人也在附近幹着相同的「勾當」。
「當時,都互相認識,又都是干這個事情的,彼此也心照不宣,各挖各的,但是他們肯定搞到東西了。」王某交代。李某等人連續幹了幾天,王某偷偷去李某等人的盜墓現場觀察了一下,發現了好幾個盜洞。
「盜墓犯罪很多情況下都是團伙作案,盜墓賊也有『朋友圈』,甚至往往一個『片區』的盜墓賊都是互相認識的。盱眙等地由於歷史原因,地下埋藏了很多文物,分佈得也很廣。因此,這個舉報的可信度很高。」具有多年盜墓案件辦理經驗的胡繼家第一時間向院里作了彙報,並將線索移送公安機關。
2021年12月,在檢察機關的提前介入下,經過調查核實,公安機關最終鎖定了涉嫌盜掘古墓的李某、楊某、趙某三人。李某、楊某、趙某等三人因為之前在揚州等地盜掘古墓葬,分別被當地法院判刑,此時三人中,除趙某被適用緩刑外,其餘二人正在監獄服刑。
兩年前的盜墓案
浮出水面
「我們在盱眙當地認識了一個本地人,他熟悉地方情況,知道哪裡可能有『東西』,於是幾個人一合計,就去那邊挖了幾次。」今年1月,涉案的李某交代了在當地作案的情況。
2019年8月,同為盜墓賊的楊某結識了盱眙人吳某,從對方口中得知當地附近有很多古墓,幾個人經過商量,決定拉一支隊伍去「挖寶」。於是,從2019年9月開始,李某、楊某、趙某等3人在吳某的帶路下,白天拿着事先準備好的鋼釺、金屬探測儀等設備到疑似有古墓的農田探查、標記,晚上則採用打鋼釺、挖盜洞的方式盜掘古墓。將近一年的時間,4人分工合作,共進行了7次盜墓活動,先後盜掘了5座古墓葬,挖到了8個漢代銅鏡,2個陶鼎、2個陶壺,並將所盜文物以6萬餘元的價格賣給做古玩生意的徐某(另案處理)。
今年2月,在得知被盜文物已被轉運銷贓後,已提前介入案件的盱眙縣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江翰軒第一時間趕往文物銷贓地,及時從文物販子徐某處追回了被盜文物:「我們趕過去的時候還算及時,文物販子本想把東西捂一捂,洗白後再賣個高價,沒想到被我們搶先追贓了。」
辦案檢察官第一時間介入被盜古墓葬搶救性發掘現場。
及時搶救性發掘
固定證據鏈條
「該案不同於以往的盜墓案件,案件查處時距離古墓被盜挖已經過去近兩年時間,很多證據都因為時間原因消失了,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挑戰。」今年4月,在公安機關將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後,江翰軒決定邀請文物保護部門對案發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配合追繳的涉案文物鑒定意見,還原案件情況,並固定證據鏈條。
檢察官查看搶救發掘的部分文物。
收到檢察機關的請求後,淮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檢察機關的幫助下,按照涉案人員交代的位置,成立考古隊對被盜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幾座古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現場可以清晰看到當時盜挖時留下的痕迹。幸運的是,幾座古墓葬的整體形制保存還算完好,盜墓者還沒發現個別墓葬的陪葬坑,因此出土了不少隨葬品。」同年6月,在盱眙縣檢察院對涉案的4人提起公訴後,江翰軒到被盜古墓葬搶救性發掘現場固定證據鏈,負責現場發掘的工作人員向檢察官說明了情況。
據專家介紹,在歷時一個月的搶救性發掘中,考古隊不僅發現了李某等人盜墓時遺留的盜洞痕迹,還在一座未被發現的合葬墓中發掘出大量未被盜掘的文物。專家推測,被盜古墓的時代大致在西漢中晚期,出土的大量鐵劍、弩機、席鎮等文物,不僅顯示着墓主人曾經的輝煌,也對研究漢代墓葬形制提供了參考。更難得珍貴的是,考古隊在現場出土了一套鎏金鳧鎮,與震驚中外的江西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不僅形制一模一樣,而且保存更為完好,對當時的製作技藝具有非常好的研究價值。
推動簽訂跨省文物保護
檢察協作機制
「雖然經過多輪打擊,但隨着我國古代藝術品在國際、國內市場價格的持續走高,盜墓犯罪這幾年持續發生。」盱眙縣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曹雷說。
據介紹,由於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我國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巨大、分佈也較為廣泛,一些古墓葬深藏地下,散佈於荒野、農田,個別屬地管理單位履職保護等工作滯後,給盜掘古墓葬等犯罪造成了可乘之機,古墓葬「先被盜後發現」「先被盜後保護」情況時有發生。其中,歷史上作為中原與東南地區文化交流重要通道的江蘇盱眙以及鄰近的安徽天長等地,更是成為了盜墓犯罪團伙頻頻光顧的「寶地」。
今年11月,在李某等人盜掘古墓葬案件宣判後,針對古墓葬盜掘犯罪表現出的鏈條化、智能化以及跨區域趨勢明顯等情況,盱眙縣檢察院聯合安徽省天長縣檢察院簽訂了跨省文物保護檢察協作機制——環東陽城古墓群跨區域保護聯動協作機制,在完善跨區域協作的同時,搭建高效精準的案件合作辦理平台。同時,兩地檢察機關還經過會商,專門設立專家輔助辦案庫,結合文物案件辦理經驗,邀請考古專家參與類案辦理,為相關案件後期取證、固證以及古墓葬公益訴訟追償提供依據。(檢察日報 作者:馬強 毛緒鳳 圖片: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