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2022年12月01日22:21:02 歷史 1018

「所以失敗之故, 其自取也!」

中日甲午海戰,清政府全面失敗,梁啟超如此評價道,他將矛頭直指李鴻章,認為李鴻章難辭其咎。

1896年,李鴻章和沙俄簽訂了《中俄密約》,把東北三省全部給了沙俄,惱怒又毫無辦法的光緒皇帝拍案驚呼:「是舉祖家發祥之地一舉而賣與俄人矣!」

五年之後,李鴻章和八國聯軍簽訂了《辛丑條約》,更是招致全國人民痛罵,紛紛稱他是賣國賊、帝國主義走狗。

李鴻章在悲憤交加和全國人民的痛罵中走完了他的一生,作為晚清重臣,眼看着這艘東方巨輪一點點倒下,最終和這艘巨輪一起灰飛煙滅。

李鴻章死後,後人對他功過是非的爭論並沒有停止。有的說在某種程度上,他一個人奮力支撐着將傾的大廈,力推洋務運動,提出以夷制夷,在很多時候保存了清政府的顏面。

也有的說,李鴻章貪斂成性,避戰求和毫無骨氣,諸多喪權辱國條約都由他親筆簽下。

然而,不論李鴻章功過如何,在幾十年的從政生涯中,他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尤其是他對大局勢的把握,頗具獨到之處。

比如,早在一百多年前,李鴻章就提出過一句警告:若想中國沒後患,必要先滅其國。

當時,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對李鴻章口中的這個國家引起重視,以至於在這之後的近百年時間裏,我們國家都飽受其害。

可以說,李鴻章一生中都在防備着這個國家,內心裏更充滿恐懼,這句話是他用屈辱和鮮血換來的。

那麼,李鴻章說的究竟是那個國家?又為何會做出如此震耳發聵的警告呢?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我們一起來回顧下那段歷史。

沒落的晚清和脫穎而出的李鴻章

清朝自建立以來,在康熙雍正的勵精圖治下,一度呈現八方來賀的繁榮景象,創造出了康乾盛世

然而,自乾隆時期開始,逐漸盲目自大、剛愎自用,自稱為「天府上國」。不僅如此,乾隆皇帝大興文字獄,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廣闊的海岸線上只保留了廣州十三行一處對外通商口岸。

與清朝政府的自甘墮落相比,西方各個國家正在轟轟烈烈開展工業革命,社會思潮、科學技術都經歷了脫胎換骨的進步。

歐美洲各個國家不僅經濟極度繁榮,軍事實力也極大增強,於是,掠奪成性的西方國家開始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清朝這個東方睡獅。

先是英國向清朝大量輸送鴉片,不僅攫取了大量資本,而且侵蝕麻痹了人們的精神,甚至很多皇家貴族都喪失鬥志,整日沉迷於鴉片帶來的迷醉中。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在遭遇林則徐等有識之士的抵制後,英軍發動了鴉片戰爭。此時的清政府早已入不敷出,而且大多武器依舊是落後的冷兵器,在堅船利炮的英軍面前毫無抵抗能力,不堪一擊。

緊閉了上百年的大門轟然倒塌,自此,中國開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

然而,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前,腐朽的清政府依舊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侵略成性的侵略者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嘗到甜頭之後,再次發動鴉片戰爭。

至此,清政府才逐漸意識到,再不自強起來,必然滅亡。

在此背景下,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發起了洋務運動,企圖通過「師夷長技以制夷」,讓清朝再次強大起來。

不可否認,洋務運動通過輸出人才、引進西方技術,的確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然而,隨着甲午戰爭的爆發,北洋海軍全軍覆沒,讓李鴻章等人的努力付諸東流。

也正是從那時起,李鴻章逐漸進入清政府權力核心,備受慈禧太后重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鴻章選擇了那個時代,那個時代也選擇了李鴻章。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李鴻章17歲那年,恰好就是1840年,英國幾門大炮轟開了清政府的大門,李鴻章就是在那一年考中的秀才。

李鴻章的父親本身是一個官職不大的京官,從一開始就強烈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進入官場從政,因此極力培養李鴻章。

考中秀才後,他父親第一時間把李鴻章接進北京參加鄉試,並順利考中舉人。緊接着就不斷給李鴻章引薦安徽老家的官員,而後讓他全力備戰會試。

本以為聰明好學的李鴻章能順利在會試中脫穎而出,結果李鴻章沒發揮好,落榜了。

無奈之下,在父親的安排下,李鴻章進入曾國藩的軍營中磨鍊,想讓他在軍營里實現彎道超車。

巧合的是,恰在此時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李鴻章剛剛進入軍營,就跟着曾國藩去作戰打仗。

正是在同太平天國的作戰中,李鴻章顯露出了超人的軍事天賦,深得曾國藩喜愛。

在曾國藩的教導和支持下,李鴻章取得了一個個重大勝利,最後一舉擊敗了太平天國,屢立大功的李鴻章很快脫穎而出,不斷被朝廷重用,短短几年功夫就當上了湖廣總督。

此時的李鴻章剛剛44歲,就成為一方封疆大吏,可是他的仕途之路還未達巔峰,在這之後他的官位越來越高,逐漸進入清朝的權力核心。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然而,李鴻章沒有絲毫人生得意的獲得感,反而越發艱難。之後發生的一系列大事件,逐漸把他推到了歷史舞台的最前沿,甚至一度成為大清朝的代言人,最終也把他帶入了萬劫不復深淵。

日本人的貪婪

1870年,天津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當時,法國天主教大肆宣教,引發百姓強烈反對,進而發生衝突造成流血事件。

一時間,以法國為首的7個國家向清政府討要說法,並且調集大量軍艦到大沽口進行武力威脅。

外面有列強軍事威脅,而且群眾也確實打死打傷數名國外天主教人員,負責此事的曾國藩只能拿自己人開刀,想息事寧人。

一時間,曾國藩處決了十幾個鬧事的老百姓,而且給七個列強國家分別賠償50萬兩白銀。

清政府的這一處置方式引發民怨,他收拾不了局面,只能退居幕後,把李鴻章推到了前台。經過李鴻章調停,最後把賠償款降到了40萬兩,而且對那些鬧事百姓進行了安撫。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此事過後,清政府看到了李鴻章的外事協調能力,於是進一步重用他,讓他擔任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雖然這起涉外事件成功處置,但人們看到了清政府和李鴻章骨子裡的軟弱。

也正因為如此,在天津教案3個月後,日本人竟然派使者到大清朝張嘴就要享受西方列強在清朝的同等待遇。

他們的恬不知恥自然遭到清政府的拒絕。日本人不甘心,從各種渠道已經摸透了李鴻章的軟弱怕事的性格,於是日本使者直接找到李鴻章對他威逼利誘。

沒想到,日本使者竟然不費吹灰之力說服了李鴻章,李鴻章第二天就給清政府上了一道奏疏:「日本距蘇浙僅三日程, 精通中華文字, 其兵甲較東島各國差強, 正可聯為外援, 勿使西人依為外府。」

此時,李鴻章竟然想聯合日本一起來對付西方列強。在李鴻章自作多情的推動下,最後成功和日本簽訂了《中日修好通商條約》。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此時,李鴻章還沒意識到,他的這一行為引狼入室。1874年,日本發動了對台灣的侵略戰爭,並成功佔領台灣。當年康熙舉全國之力收復的台灣就這樣輕易被野心勃勃的日本佔領。

可李鴻章依舊在做着中日同盟的美夢,甚至不斷勸說清政府不要輕易和日本開展,要求台灣防務軍隊「只自紮營操練,勿遽開仗啟釁」。

這還不算,李鴻章竟然主持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北京專條》。

在李鴻章的眼裡,把台灣送給日本,才能讓日本和清政府站在一起,在面對西方列強時能有一個同盟軍,不至於腹背受敵。

可李鴻章小瞧了日本,他們的野心絕非僅僅佔領台灣。五年後,日本再次發動了侵略琉球的戰爭,並且直接把琉球佔為己有。直到現在,琉球也就是現在的日本沖繩縣,依舊在日本人手裡。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對此,李鴻章依舊選擇了息事寧人,連句硬話都沒敢說。在沿海各省想要發兵奪回琉球時,李鴻章甚至還幫着日本人說話,在朝廷里他發表了這樣一番大論「日本藐視中國,姑稍含忍以待其敝......中國地大物博,但能持久以困之,不患不操勝算。」

李鴻章遇刺

得到了好處的日本野心越來越大,他們開始謀劃更大的侵略行動,可李鴻章卻始終還在抱着幻想。

就在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前夕,很多沿海官員已經洞察出危險,報請清政府準備還手迎擊,可把持着軍事外交大權的李鴻章卻依舊奉行着「不戰而勝方為良謀」的原則。

這樣的說法,說好聽的是以退為進,實則是李鴻章在賣國保身,唯恐引火燒身。

一味退讓,只能讓豺狼得寸進尺。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海戰,清政府敗得一塌糊塗,日本更有資本向清政府談條件了。於是,在日本人的主導下,提出了談判意向。

這種戰敗後的談判,無非就是如何賠償問題。李鴻章不想當罪人,因此他協調讓德國人德璀琳代表自己去日本談判,沒想到日本人連見都不想見這個德國人。

那個德國人碰了一鼻子灰之後,1895年2月,清政府又派出兩名大臣去日本談判,可他們做不了主,悻悻而歸。

日本人也看透了清政府還存在一絲僥倖心理,於是又發動了對威海衛的戰爭,並且很快就取得了勝利。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如此一來,清政府再也沒有任何希望,只能派出李鴻章去日本親自調停。

李鴻章不想去,但必須去。日本人如此費盡心思挑起戰爭,無非就是要賠款、要割地,而且,必定獅子大開口,誰去談判,誰必然成為「賣國賊」,因此,滿朝文武大臣各個向後退。

那年3月19日,李鴻章帶領一眾參議、參贊到達日本,開始進行談判。也正是這次談判,讓李鴻章真正警醒,有了對日本的深刻認識。

談判一開始,日本人果然處處刁難,不斷抬升談判價碼,不僅要求佔領天津、山海關等地,而且還要求清朝軍隊解除武裝,承擔日本軍費。

這樣的條件如一記記響亮耳光抽在李鴻章臉上,更抽在清政府臉上。李鴻章再軟弱也斷不敢答應日本人這樣無理的條件,於是他提出暫停談判,向清政府進行請示。

李鴻章通過電報緊急向清政府報告日本人的條件,果不其然,光緒皇帝接到電報後,勃然大怒,可此時光緒做不了主,依然需要請示慈禧太后,沒想到慈禧太后直接來了個默不作聲。

無奈之下,李鴻章只能一點點試探日本人的底線。一開始拒絕了日本人的無理要求,採用拖延戰術,能多拖一天是一天。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然而,日本人為了逼李鴻章就範,竟然自導自演了一出「刺殺」的戲碼。那天,李鴻章剛剛從談判地點出來,突然遭遇了槍擊刺殺。

那顆子彈沒有打中李鴻章要害,只在他左顴位置造成了輕傷,即便這樣,李鴻章還是血流滿面。

在刺殺事件後,日本人表面上快速處決了兇手,還妥善安排李鴻章療傷。可談判條件絲毫沒有讓步,反而進一步向李鴻章施壓。

果不其然,李鴻章和清政府終於把持不住了,在光緒皇帝做出「原冀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無可商改,即尊前旨與之定約」的指示後,同年4月17日,李鴻章被迫和日本人簽訂了《馬關條約》,向日本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島及澎湖列島,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馬關條約的簽訂,以血的教訓和大片國土被割讓的結果,宣告他「以夷制夷」 方針的全面失敗,這次終於讓李鴻章徹底從往日對日本的幻想中清醒過來。

因此,在簽訂《馬關條約》後,李鴻章曾咬牙切齒的說過一句話:若想中國沒後患,必要先滅其國。這裡的其國自然就是指日本。

可李鴻章的覺醒實在太晚了,不僅讓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且賠款割地,讓大清朝顏面掃地。

很快,李鴻章開始成了全國人口中的「賊臣」「走狗」。

梁啟超痛心疾首大罵李鴻章,「所以失敗之故, 其自取也!」直言批判她始終對日本抱有幻想,面對無恥敲詐一味忍讓。

遼東人民聞聽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很多人失聲痛哭,「憤不欲生」,台灣人民集體發佈討伐李鴻章的檄文,稱他「無廉恥,賣國固位,得罪於天地祖宗。」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李鴻章雖然在日本挨了一槍,但自知無顏見人,回到國內連朝廷都沒有去,直接躲在家中避風頭。

李鴻章的功過爭議

《馬關條約》的簽訂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先例,讓西方列強充分見識了清政府的軟弱無能。5年後,也就是1900年,八國聯軍直接發起了分割中國的聯合侵略戰爭,並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其中就包括狼子野心的日本。

一再嘗到甜頭的日本從那之後,野心膨脹,索取無度。先是在1904年發動日俄戰爭,1931年,開始全面發動侵華戰爭。

這一切,無一不是《馬關條約》的所帶來的後遺症。

可即便如此,李鴻章和晚清政府依舊沒有完全清醒過來,對日本的幻想破滅後,竟然又開始抱沙俄的大腿。

李鴻章想到的是,日本人的野心同樣威脅沙俄利益,因此幻想着藉助沙俄力量來制約日本不斷膨脹的野心。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然而,沙俄無利不起早,他們幫助清政府的條件就是獲取在東北築路、開礦的權利。清政府自然爽快答應,損失一些礦產總比割讓土地划算。

於是,沙俄開始向日本施壓,並聯合德國和法國強硬要求日本把遼東半島歸還給清政府。

李鴻章看到自己的方略成功,重拾信心、志得意滿,進一步向朝廷提出了「聯俄拒日」的主張。昏庸的慈禧太后也樂得形勢好轉,不僅讓李鴻章放手去干,而且還派他為全權代表和沙俄簽訂了《中俄密約》。

表面上看,《中俄密約》給清政府的安全提供了一道保護傘,可這只是清政府的一廂情願,沙俄比日本更具有侵略性和貪婪性。

在獲得東北的築路、開礦權後,竟然毫無廉恥的不斷提出「租借」清政府地盤的請求,對於沙俄的無理要求,清政府無一回絕。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由此,引發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熱潮,他們紛紛效仿俄國向清政府「租借」土地。至此,泱泱大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國家。

回顧之前一系列大事,很多都有李鴻章的影子,因此,直到現在,人們對李鴻章的評價貶多褒少。

無論是面對日本、還是沙俄,李鴻章都表現出懦弱求和、毫無血性的一面,面對列強威脅,它甚至不敢說一句硬話。

他從政期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上百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雖然背後是慈禧太后和清政府,但人們看到的只是李鴻章毫無底線的退讓、妥協。

1901年9月,八國聯軍侵略之後,李鴻章簽署了最後一份讓大清朝顏面全無的《辛丑條約》,2個月後的11月7日,他在一片罵聲中鬱鬱而終。

那時候,八國聯軍仍在無恥貪婪的糾纏清政府,李鴻章的去世,讓慈禧太后無所適從,發出了「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的感慨。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在很多史學家眼裡,李鴻章不僅賣國求榮,更是利用自己的職務大肆貪污斂財。雖然清政府在最後的幾十年里不斷割地、賠款,國庫里半兩銀子都沒有,但李鴻章個人卻有將近4000萬兩白銀的遺產。

這些錢從哪來?根據史學家考證,大多都是他主持洋務運動中貪污而來,以至於有人批判李鴻章「宰相合肥天下瘦」。

然而,也有很多人認為,李鴻章並非如此不堪,他為保全清政府嘔心瀝血,而且還推動了很多改革,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發展。

比如,在應對太平天國時,李鴻章組建了「淮軍」,這是一支不同於以往清軍的部隊,甚至很多人認為,「淮軍」無論從管理體制還是作戰訓練上都有現代化軍隊的雛形。

除此之外,他一手組建的北洋水師雖然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但這支海軍卻是亞洲最強大的海軍力量,為中國以後的海軍建設提供了諸多借鑒。

除此之外,李鴻章親自打造的機器製造局、電報局、翻譯館,派出海外留學生等更是開創先河,極大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也正因為如此,李鴻章去世後,慈禧太后感念他為清政府做的貢獻,為他追封爵位,風風光光的把他安葬。

死後不得安寧,被炸墓拖屍

李鴻章死後,根據他的遺願葬在了老家安徽淮南。然而,這個權傾朝野的風光人物在死後卻依舊不得安寧。

1958年,當地建設工廠需要大範圍征地,而李鴻章的墓地恰好在征地範圍內。恰在此時,有人提出李鴻章是「賣國賊」,應該掘開李鴻章的墓地,把裏面的陪葬品變賣充公。

在得到批准後,當地開始組織人挖掘他的墓。然而,李鴻章的墓地格外堅固,墓室是用英國進口的耐火磚砌築而成。

無奈之下,人們用了十幾斤炸藥才把墓室炸開。打開李鴻章的墓室,裏面存放着李鴻章和他的夫人李小蓮的棺槨。人們發現,李鴻章的墓地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奢華,只有很簡單的陪葬品。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告誡後人:若想中國沒後患,必先滅其國 - 天天要聞

李鴻章的屍骨旁只有一幅他戴過的眼睛和用過的懷錶、拐杖,以及七顆擺放成北斗七星形狀的金幣。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他往日珍藏的一把寶劍。

而他的夫人趙曉蓮身邊放着兩塊形似金磚的物件,人們檢驗後發現,也只是兩塊銅磚。

那些瘋狂的人們沒有找到值錢的陪葬品,為了發泄對李鴻章賣國求榮行為的不滿,在把他的墓地洗劫一空後,竟然把他的屍骨綁在拖拉機上拖行,而後遊街示眾。

在李鴻章當年放出「與世界爭長短」的豪言壯語時,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在死後竟然被一群人如此踐踏。

最後,李鴻章的屍骨被碾壓散盡,混入塵埃泥土之中,再也找不回來了。

多年後,當地政府重新修建了李鴻章墓,只找回了一塊棺材板。

結語

時至今日,李鴻章功過是非爭論依舊沒有停止,姑不論他簽訂的那些辱國條約,至少他當年提出來的警告「若想中國沒後患,必要先滅其國」,就值得我們時刻牢記。

事實也反覆證明,那個離我們不遠的島國,帶給中華民族的傷害是深刻持久的。時至今日,他們也沒有反省當年的侵略行徑,狼子野心依舊,我們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編輯:天色漸明

責編:林畫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聞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還原歷史背後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為美國這個超級霸主來說,為何總是喜歡將苦難和威脅強加於其他國家。所以動不動就是開兩艘航母戰鬥群過去威脅,或者極限施壓,或者就是直接的戰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聞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選 學刊簡介《國際關係前沿》是國政學人學術共同體發起創辦的電子刊物,旨在述介國際關係領域具有開創性、前沿性、學理性、實證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國際關係領域主要期刊新近發表的學術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國際學術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總第20期)。 獲取本期《國際關係前沿》全文渠道1點...
河南一中學原黨委書記受審,260多名同事旁聽!曾借兒子婚宴、母親喪葬收受下屬禮金 - 天天要聞

河南一中學原黨委書記受審,260多名同事旁聽!曾借兒子婚宴、母親喪葬收受下屬禮金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5月2日消息,近日,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高級中學原黨委書記徐衛東受賄案開庭審理。聽着被告人的懺悔,參加庭審旁聽的260多名昔日同事很受教育。公開簡歷顯示,徐衛東,河南寧陵人,中小學正高級教師,中央黨校大學學歷。2024年7月,徐衛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今年1月,徐衛東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通報...
火急火燎韓德洙,悠哉拖戲金文洙,國民力量黨統一要涼? - 天天要聞

火急火燎韓德洙,悠哉拖戲金文洙,國民力量黨統一要涼?

韓國政壇這出大戲,真是越看越過癮!5月4日,國民力量黨剛把金文洙推上第21任總統候選人的寶座,第二天就火急火燎地搞了個「統一推進機構」,擺明要趕緊把前總理韓德洙拉進陣營。可這倆人,一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個悠哉得跟度假似的,愣是把黨內統一
英偉達的東亞文化 - 天天要聞

英偉達的東亞文化

2025年3月1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黃仁勛在英偉達GTC2025大會上與一台機械人共同發表主題演講(視覺中國/圖)2025年4月中旬,在中美貿易局勢變化、美國對AI芯片出口管制升級的敏感時期,英偉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應中國貿促會之邀訪華。這次,黃仁勛一改最具標識度的皮衣造型,身着西服訪問北京和上海。據新華社...
辛亥革命爆發了,清朝為何不逃回東北?真相:逃回去下場更慘 - 天天要聞

辛亥革命爆發了,清朝為何不逃回東北?真相:逃回去下場更慘

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避寒編輯|避寒《——【·前言·】——》清朝滅亡那年,沒人真以為他們會就此散場,太后還在,皇帝還在,兵還在,滿人還沒死心。東北是祖宗地,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