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2022年11月03日08:23:18 歷史 1162


說到中國抗戰時,就不能不說平型關大捷,它是八路軍抗日戰場的首場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增強了國人抗戰的必勝信心。

但是八路軍的另一場大捷——陸房突圍,戰績更輝煌,遠超平型關大捷,卻鮮為人知。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這場戰鬥跟平型關大捷相比,亮點更多。

首先,消滅的日軍部隊是日軍作戰部隊。

平型關大捷消滅的是日軍輜重部隊,起碼有部分不是作戰部隊,聶榮臻在其回憶中就明確講過,被伏擊的部隊是日軍「輜重和後衛部隊」。

即使不全部是輜重部隊,這支部隊的任務也是運送後勤物資,裏面有部分非戰鬥人員,起碼不是陣容整齊的作戰部隊。

而陸房突圍中消滅的日軍,則是專門去圍殲我八路軍的,肯定是戰鬥部隊。打得是非常艱苦的突圍戰。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第二,平型關大捷打的是伏擊戰,日軍毫無防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所有的戰鬥,伏擊戰是最好打的。而且平型關的地形非常適合伏擊:一條公路從山谷中穿過,兩邊是高山峻岭,山勢險要。八路軍只要佔據制高點,就能像砍瓜切菜一樣,居高臨下將暴露在視線中的日軍殲滅。

所有戰鬥中,最艱苦、最慘烈、也最難打的是突圍戰。而陸房突圍是在日偽軍重重包圍之下去突圍,戰鬥相當血腥。

三,敵我力量對比。

平型關大捷八路軍投入兵力是12000餘人;日軍參戰人數是4000餘人,我軍兵力是日軍3倍。

陸房突圍日偽軍出動8000餘人,將我3000多名八路軍指戰員和地方幹部包圍,日偽軍的兵力反而是我軍的2.6倍,而且我軍還有相當數量的非戰鬥人員。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四,陸房突圍殲敵人數多,我方戰損低。

平型關大捷我軍傷亡600餘人,日軍傷亡千餘人,八路軍和日軍傷亡比約為1:2。

陸房突圍殲敵1300餘人,我軍傷亡僅300餘人,八路軍和日軍傷亡比是1:4(其中包括敵軍官50多人)。

對比可知,陸房突圍戰績遠超平型關,成為現代戰爭史上突圍戰的經典戰例。

因此,本次戰鬥的勝利震動全國,中國軍民無不歡欣鼓舞。重慶方面也作出積極反應,蔣介石亦致電朱德、彭德懷錶示「殊堪嘉勉」,等於變相承認了八路軍115師在山東的合法地位。

在此之前,由於115師東進沒有得到重慶方面的許可,有關部門不予承認,其地位非常尷尬,對外一直冠以「東進支隊」番號。

然而,對於這場經典戰役,卻很少宣傳。更讓人費解的是,作為115師代師長的陳光不但沒有受到褒獎,反而備受非議。或者說,陸房突圍成為他的負資產。

在1950年陳光蒙冤時,給他所列出的五項罪名中,第一條就是在陸房戰鬥中存在嚴重的指揮問題,讓115師蒙受了重大損失。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為何戰果比平型關更好的陸房突圍戰,卻受到了如此冷遇?成為陳光的歷史包袱?

這就要從當時的具體情況說起。

陸房突圍發生在1939年5月的山東肥城。

1938年12月中下旬,八路軍第115師師部和第686團一共3000餘人,在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桓帶領下,以「東進支隊」名義挺進魯西地區,準備建立魯西革命根據地。

在挺進魯西之後,部隊四下出擊,接連打了幾個勝仗,很快就打開了魯西的抗戰局面。

其中樊壩一戰,取得了殲滅偽軍1個團,並活捉團長劉玉勝的戰績。再戰草橋,一舉搗毀了多個日軍據點。

我軍就像插進日軍胸膛的一把鋼刀,讓敵人驚恐萬狀。如果任由我軍發展,日軍佔據的濟南以及津浦線的安全也無法保障。因此,我「東進支隊」就成為日軍的心腹之患,日軍必欲除之而後快。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在此情況下,一場大戰無法避免地爆發了。

1939年5月9日8時許,日軍第12軍團司令尾高龜藏糾集濟南、泰安肥城等十幾個城鎮的8000多名日、偽軍,兵分9路向我根據地撲來。

敵人既有騎兵,也有數十輛汽車和數十輛坦克,機械化速度極高。儘管我軍主動轉移,但還是在10日夜間被敵人包圍。

陷入包圍圈的,有第115五師師部、第686團、津浦支隊與魯西區黨委機關等3000多人。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陸房村北邊是肥城,距離20公里,東面是泰安,距離40公里,南面是大汶河,距離20公里。

眾所周知,日軍裝備精良,軍人素質高,抗戰中我軍沒有五倍於敵人的兵力,無法與之抗衡。而今,我軍被幾倍敵人包圍,結局非常可怕,即使衝出去,也會損失慘重。

然而,奇蹟出現了。

我軍3000官兵,在代師長陳光、參謀處長王秉璋的指揮下,竟然在激戰一天後,趁着夜色順利突圍,全身而退,只犧牲了300多人。

在整個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殲敵千人以上的戰役中,都是不多見的。戰鬥結果也讓敵軍指揮官尾高龜藏抓狂,幾乎發瘋,就差沒有剖腹自殺了。

本來這場包圍戰勝券在握,可是血戰一天之後,得到的竟然是一千多具日偽軍屍體。這對不可一世的日軍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既然如此,作為陸房突圍的指揮官,陳光為何沒有受到褒獎,非但無功反而有過?陳光的軍事才能到底如何?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陳光,湖南宜章人,1905年出生,也是身經百戰,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將領。

1928年4月,他參加了湘南起義,然後跟着朱德、陳毅上了井岡山,在林彪的一縱當副支隊長。

作戰英勇的陳光,曾經在一次戰鬥中奮不顧身救過林彪的命。

在二、三次反「圍剿」中,陳光是紅四軍十師的參謀長。

1933年,陳光曾經和肖華搭檔,一手打造出赫赫有名的「少共國際師」。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1938年3月,林彪被晉綏軍士兵誤傷後,離開一線,八路軍總部朱、彭兩位首長把重任交給了343旅旅長陳光。

當時毛主席卻更看好羅榮桓。不過朱、彭的任命出來更早,不但上報了延安,也上報閻錫山衛立煌的第二戰區。而延安對羅榮桓的師長任命卻來遲一步。

木已成舟,主席只好撤回了對羅榮桓的任命。

朱、彭對陳光的任命也不是拍腦袋決定,陳光曾經擔任過紅一軍團的代理軍團長,如果沒有真本事的話,不會擔任這麼高的職務。

因為陳光雖然比林彪年齡還大,但是沒有上過軍校,一直是林彪手下的一名小兵。如果軍事上沒有兩把刷子,朱彭是不會把如此重要的職務交給陳光的。

而且陳光英勇善戰,羅榮桓滿腹韜略,從井岡山時期開始,不是擔任政委,就是政治部主任,長期做政治工作,兩人搭檔也沒有什麼不合拍。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可是陸房突圍作戰卻成了陳光的滑鐵盧,戰後他的指揮能力受到了一些質疑,原因如下:

一,認為陳光缺乏洞察力,忽視了情報。

日軍出發的時候,並不知道我軍的確切位置,他們是出來掃蕩,而我軍也是運動狀態。

敵人8000多人,又有坦克汽車,揚起的灰塵在幾里外也能看到,只要保持高度警惕,肯定會預先發現。

古代人就非常重視偵察兵的作用,我們看古裝戲的時候,常常會聽到一句台詞:「探馬來報……」這裡的探馬,就是偵察兵。

我軍突然被包圍,有兩種可能,一是偵察部隊失職,沒有及時偵察到敵情,或者是偵察到了,沒有及時反饋。

第二種可能是偵察科將關鍵敵情上報了,被代師長陳光忽略了。

或者是陳光沒有主動諮詢熟悉情況的山縱六支隊和「當地人」、泰西行政委員會主任段君毅。結果,山縱六支隊跳出日軍的合圍,安然無恙。

無論是哪種情況,作為軍事指揮官的陳光都只能承擔責任。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二,認為陳光沒有沉着鎮定。

戰鬥爆發後,熟悉當地情況的段君毅建議陳光向西南東平方向突圍,我東汶寧支隊就在那個方向,突圍出去之後兩支部隊就能相互增援,敵人不敢放肆。

可是日軍早有防備,我軍到了大汶河南岸的時候,被日軍擊退。115師「東進支隊」只得返回,向肥城以北的大峰山北進。

5月11日晨,115師686團的先頭部隊2營和日軍114師團一部發生遭遇戰。日軍火力兇猛,炮聲一響,機關大隊騾馬受驚亂成一團,場面無法收拾。

身為代師長的陳光竟然昏迷過去,時間長達半小時,可能是情緒激動,也可能是健康原因。

不管怎麼說,作為第一指揮官,出現這種狀況產生的後果是嚴重的,那就是群龍無首,局面混亂。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幸虧在關鍵時刻,686團團長張仁初非常清醒,他果斷作出決定,佔領臨近的制高點。

他首先將團指揮所從陸房移到村西邊肥豬山坳的簸箕掌,然後派出兩個連搶佔肥豬山制高點,一個連搶佔前哨岈山,團特務連和偵察連則搶佔牙山和磨盤嶺。

肥豬山海拔在570米左右,是這一帶的最高峰,日軍只要突破了這裡,整個陸房很快就會被他們火力覆蓋。

這是軍事常識,陳光卻沒有及時做出這樣的決定,非常遺憾。

陳光蘇醒後才做出決定,下令師特務營和津浦支隊,以及2營佔據陸房村附近的鴻山、鳳凰山、橫山。

三,作為主要指揮員的陳光,失蹤幾個小時。

戰鬥是在早上爆發的,中午十點左右,戰況正激烈的時候,不見了代師長陳光。參謀處長王秉璋說,到下午4時左右才見到陳光。

團長張仁初在回憶錄中說,他自己直接下到1營指揮,劉西元政委坐鎮團部並指揮2營作戰。

張仁初在回憶戰鬥過程中,沒有提到陳光,只說自己和劉西元在研究了黃昏後的突圍行動。這說明陳光在10日白天沒有參與對686團作戰行動的指揮,團政委劉西元也沒提到陳光這時候在哪。

他既沒有在團部,也沒有在2營。

張仁初回憶說,直到下午5點,他們才有了師部的消息,這和王秉璋所說陳光下午4點回到師部基本相符。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張仁初


陸房戰鬥從凌晨5時打到下午5時,115師尖兵2營堅持了12個小時,而其他部隊也打了8、9個小時。但是,陳光從上午10時就不見了,到下午4時才出現,這6個小時,作為部隊靈魂的他去了哪裡?

參謀處長王秉璋回憶說,中午10時許,陳光離開師部說要到686團督戰。

但686團部說沒有看到陳光,他可能到營里去了。

直到下午4點多,陳光出現在師部,和王秉璋分析敵情,制定下一步作戰計劃。

當時,686團團長張仁初一直在1營,他沒有見到陳光,唯一的可能是陳光到了2營,因為該團只有兩個營。而劉西元一直在指揮二營戰鬥,並沒有聽營長說,陳光當時在前線。

陳光為什麼會失蹤6個小時呢?在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他到底幹什麼去了?這一問題至今沒有答案,也是一個難解之謎。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劉西元


張仁初回憶中提到過,「現在師直屬隊還在陸房,有些突圍的部隊被堵回來了,準備和咱們守在一起。」這說明,當時師部有人私自突圍。但是他語焉不詳,沒有明說是誰帶的頭突圍。

因此,有人推測,可能就是陳光。

但,這僅僅是推測。對黨無比忠誠,身經百戰的陳光,怎麼可能私自突圍?

四,115師損失慘重。

此戰傷亡雖然只有300餘人,但損失的都是我軍的精華,該團可是參加過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的,犧牲的不少人是身經百戰的老紅軍。

而且還有一個騎兵排全部犧牲,還有200多匹騾馬落入敵手。

當然如果沒有陳光的「暈倒」和「失蹤」,115師300餘人的損失不應該是陳光的包袱。打仗,哪有不犧牲的?老紅軍不都是九死一生嗎?能走到最後的只是少數。

但是,受到批評的代師長陳光,在以後很長時間,都被這個「歷史包袱」壓着。

1939年8月1日上午,在水泊梁山宋江寨下的孟家林,陳光操刀,又打了一個大勝仗,400名來犯的日偽軍,被消滅了300多人。

儘管如此,陳光也沒有擺脫陸房突圍的陰影,陸房突圍像一個巨大的包袱,壓得陳光喘不過氣,伴隨終生。從此之後,他的軍事生涯也走向低谷,代師長的使命也結束了。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羅榮桓能文能武,是個全面手,跟陳光相比,更勝一籌。

如果說陳光是一位傑出的戰將,羅榮桓則當得起自己後來的元帥之名。

抗戰一役殲敵1300,陳光打了一次勝利的突圍戰,為何因此戰受指責 - 天天要聞

除了陳光,黎玉、郭洪濤、朱瑞、徐向前在抗戰時期都曾在山東馳騁過,但最後還是羅榮桓脫穎而出。

引用一下毛主席1962年的評價:「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局的棋,就都下活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處得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於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時安詳逝世,享年93歲。據悉,就在楊少華離世當天,楊議還安排楊少華外出參加活動,為某家新店開業剪綵。從曬出的視頻來看,頂着炎炎烈日,楊少華坐着輪椅亮相現場,近年來楊少華的身體狀況一直惹人擔憂。此次參加活動,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
痛別!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聞

痛別!他在杭州逝世

2025年7月5日18時15分,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原院長、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王祖耆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8歲。王祖耆1927年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1945至1948年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52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電機系碩士學位後於美國西北大學任助教;1955年9月與錢學森同船回國...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 天天要聞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1936年北平一個冬夜,大作家沈從文失魂落魄地敲響了總布衚衕三號的大門。開門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着門外這位文壇好友,只見他一米六幾的個子在寒風中微微發抖,臉上滿是淚痕。能讓寫出《邊城》這般純凈文字的男人,哭成這樣,一定是天塌下來了。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