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色是磨骨鋼刀,溫柔鄉更是英雄冢。
偏偏這世間沒有一個男子不愛紅顏,越是英雄人物,越愛傾國禍水。
帝辛何等俊傑,力搏獅虎,舌辯群臣,最終卻還是拜倒在了美人裙下。
縱觀古今,細數興亡成敗,都說是紅顏禍水,誤國誤民。
這樣的說法是不負責任的,所謂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滅商者,周武是也,於一女子何干?
在封建時代中,女性的地位要遠遠低於男性,有不平等,那就必然存在壓迫。
皇帝作為封建統治階級的最高統治者,富有天下四海,九州萬里皆是天子之物。
端的是享盡人間富貴殊榮,後宮佳麗三千,美女不勝其數。
但卻有一個規矩,凡是年過50的妃嬪就不再侍寢。
倒不是因為人老珠黃,其中真相說來實在太過現實。
血淚悲歌
數千年封建專制的時代,是無數女性的血淚悲歌,封建倫理道德的束縛,強權的壓迫霸凌,讓她們受盡了人間苦楚。
自古紅顏多薄命,不許人間見白頭,越是美人,越是薄命。
就以我國古代的四大美人為例,試問諸君,從春秋時的西施,到盛唐的楊玉環。
誰人不是輾轉飄零,猶如風中柳絮,何處為家呢?
人間多是非,青衫仗劍的少年郎不過是夢中景象,現實里多是大腹便便的腹黑大叔。
一個人的權力越大,他的內心就越發的膨脹且扭曲。
《禮記》有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人的生存除去必要的飲食供養之外,男女之情同樣是必不可少的調節劑。
以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而言,男女之間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
有一個成語叫作「夫唱婦隨」,僅從一個成語就不難看出,男人和女人之間地位的巨大差距。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是儒家提出的三綱,也是對社會倫理道德的綱常要求。
皇帝可謂是這三綱的最大受益者了,一切事物法則都必須以從皇帝看齊,正因為如此,皇權才能夠穩固。
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法則,對於社會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但在實際的運用中,卻會逐漸淪落為束縛人心,奴役思想的工具。
這並非是聖人的本意,在講三綱五常道德限制的同時。
孔子還說過這麼一句話: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個中意味卻又不足與人道也,歸根結底來說就是人和人之間是相當的。
作為君主的社會地位是要高於臣子的,但卻不是凌駕於臣子的人格之上。
臣子的忠心與否,是建立在君主對臣子的禮敬和器重而言的。
但可惜的是,大部分聖人學說的出發點和立意都是好的,只是結果嘛,就不盡如人意了。
古代女子就這樣被冠冕堂皇的倫理道德所束縛,特別是在程朱理學的興起之後。
一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完完全全地把女性地位推向了谷底。
若說是失節,有人不是說男兒膝下有黃金嗎?
昔年韓信受胯下之辱,卻能成為漢初三傑之一,不照樣被古人稱讚為大英雄,大豪傑嗎?
武則天輾轉於李家父子二人的後宮,最後不照樣面南背北,九五稱尊。
一面無字高碑,任憑後人褒貶不休,我自飛揚凌天下,丈夫見我須低眉。
只不過翻遍史書,中華上下五千年,也只不過出了一個武則天而已。
絕大部分的女性,最終都被統治階級所謂的封建禮教所馴化,就算是有個別想要反抗的,最終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妥協。
不說那些掙扎在生存最底層的平民婦女,就算是貴為皇帝妃嬪的娘娘們,不照樣是皇帝陛下圈養在宮中的金絲雀嗎?
現實問題
所謂君父,就是說皇帝不僅是普天之下所有百姓的君主,也是他們的父親。
皇帝雖有後宮佳麗三千,但真正的正妻,也就是皇后,卻只能有一位。
皇后母儀天下,是天下萬民的母親,而能夠當上皇后的,自身的相貌卻不是關鍵。
甚至於,就連自身的心理能力在很多時候也不是最為重要的。
畢竟個人的能力就算再出色,也難以憑藉自身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封建規矩,能夠逆天者實在少之又少。
那麼最關鍵的是什麼呢?是皇后身後的宗族勢力,以及所代表的利益階層,這個階層也被稱之為外戚勢力。
當年大漢帝國的帝國雙璧,大將軍衛青和冠軍侯霍去病,不都是皇后衛子夫那邊的娘家人嗎?
外戚既可以是勢力龐大的地方豪強,或是朝中顯宦,也可以是中產甚至草根。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一切皆在於皇帝的能力強弱,如漢武帝那樣的雄主,自然可以把持大權,興亡一個家族不過是在他一念之間而已。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就算是一個三口之家,都有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試想皇帝的深宮大院之中,做衣服的是一個部門,做飯御膳房又是一個部門。
洋洋洒洒數萬人的後宮,如果沒有點規矩那豈不是亂作一團了?
後宮的規矩比之朝堂之上還要更加繁瑣複雜,畢竟都是一群吃飽了閑着沒事幹的人待的地方,每天除了耍心眼,勾心鬥角之外,還能幹什麼呢?
皇后娘娘的顯赫地位,大多是以娘家的宗族勢力爭取而來的,這是皇權和士大夫階層的聯合,只為了更好地穩固雙方的統治。
宋神宗當年,不也被文彥博一句:「陛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非與百姓共治天下」懟得說不出話來嗎?
除了皇后之外,各院嬪妃也大多有着顯赫的家世,爭相博取皇帝歡寵,一切都是為了身後的家族。
母以子貴,這句話用在皇帝的後宮裡最合適不過。
一旦誕下皇子,那麼相應的這個嬪妃地位也會提高,只要肚子爭氣,從宮女逆襲成娘娘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在皇宮中有這麼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嬪妃年紀超過五十歲之後,就不再侍寢皇帝了。
試想,這些妃子都是桃李芳華的年紀進入後宮,個個不說國色天香,也絕對是長相動人的佳麗。
熬到五十歲,平時加以保養的話也稱得上是餘韻猶存,所以不侍寢的原因倒不是因為人老珠黃。
而是因為高齡產婦的這一現實問題,雖說五十歲以後懷孕的幾率很小,但要是有個萬一,搞不好就是一屍兩命的結局。
鬧出這種事情影響就很不好,所以宮中就有了這麼一條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