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俠劍》里,施琅是玉王張其善的朋友,是澎湖兵馬大元帥。施琅胯下馬,手中三尖二刃刀,不僅驍勇善戰有萬夫不當之勇,更善於訓練軍隊和指揮軍隊。玉王想要奪取鄭克爽的大權,都要拉攏和討好施琅。
黃三太、賈明等六小為追趕盜寶賊秦尤,來到馬公島,結果除賈明外都被玉王擒拿。震三山蕭傑把六小救出來,準備送出澎湖。在關隘前遇到施琅,施琅就和蕭接打起來,關鍵時刻玉王張其山趕來,施琅沒有和三俠劍鬧得很僵,為以後合作打下基礎。
施琅很是看不起盜寶賊秦尤,秦尤勸施琅指揮軍隊合圍擒拿蕭接、賈明和黃三太等人。結果秦尤好心當成驢肝肺,被施琅懟回去。放着正規軍隊不用,施琅講究江湖「一對一」單挑,明顯地幫助三俠劍。
嘿嘿嘿,我說秦尤,你可真是不到一處一處迷呀。你不知道我們澎湖有個規矩,向來講究單打獨鬥,上至王爺下至士兵都是如此。不象你們大清國攢雞毛湊撣子,靠着以多勝少,我看你少操這份心,找個沒人的地方涼快涼快去。
後來肖金台的大寨主閔士瓊,為庇護自己的義子秦尤,邀請天下英雄聚會,會鬥勝英為首的十三省總鏢局。施琅也受邀漂洋過海來到肖金台,順便尋找自己丟失的寶刀,誰也想不到寶刀被大頭劍客夏侯商元偷走的。
勝英和閔士瓊的比斗中,施琅不僅沒有幫到閔士瓊。在比斗結果爭論不休的時候,施琅在關鍵時刻出面裁決,每次都是偏袒勝英陣營里。
在三俠劍幫助清軍攻打張其善和鄭克爽的時候,施琅臨陣倒戈投降清軍。張其善無奈自刎,鄭克爽率眾投降。
施琅有功於大清,被康熙封為靖海侯。沒有評書說,在勝英、黃三太在以後的平山滅島剿盜過程,施琅作為大清軍隊要員,如何配合的。
從《白眉大俠》里,飛叉太保、軍山寨大寨主鍾雄作為綠林好漢,歸順大宋以後幫了開封府三俠五義小五義小七傑不少的忙。他的兒子日月飛行小太保鍾林加入開封府,成為剿滅綠林好漢的急先鋒。
施琅也是這個套路,他的兒子施世綸成為大清的官員,手下有黃三太的兒子黃天霸等俠二代、三代,繼續走在平山滅島剿寇的道路上。
他們家庭出身綠林,他們反過來剿滅綠林的過程中,沒有他們父輩的顧慮和無奈的抉擇,比他們的父輩走得還遠。絕對是該出手就出手,對綠林沒有半點情誼可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