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有一個人,他與劉備的關係更勝諸葛亮,是三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碾壓諸侯,沒有他就沒有五虎上將,三國都差點被他統一。
這個人既不是曹操,也不是袁紹。
然而更離奇的是,一個這麼厲害的人,在歷史上的名聲卻不怎麼好。
你知道是誰嗎?
劉備有一個叫做甘夫人的妾室,這個妾室比較能幹,當時因為劉備前面娶的幾個夫人相繼撒手人寰,家中的事務就一直由甘夫人打理。
甘夫人容貌絕美、皮膚白皙,身形姣好,劉備見到她的第一眼就一見鍾情,無法自拔。
建安十二年,曹操揮師南下討伐荊州,劉備也去了荊州駐守,這時候甘夫人就一直跟隨在劉備的身邊,可見兩人非常恩愛。
有一天,甘夫人突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她夢見自己仰望天空,將天上的北斗給吞進了腹中,第二天起來就發現自己有了身孕。
懷胎十月後她生下了一個兒子,劉備高興的不得了,認為這個孩子是天上的北斗托生,將來畢竟不凡,於是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做「阿斗」。
阿斗自小跟着母親受了不少的苦,本就出生在軍營中,從小就沒享受過安穩富貴的日子。
阿斗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劉備帶着甘夫人母子倆駐守樊城,卻突然聽說曹操打了過來,於是劉備只能帶着荊州的百姓撤了出去。
就在這個過程中,曹操的大軍追上了他們的隊伍,在慌亂中劉備與甘夫人母子失散,只能獨自騎馬繼續向南逃走。
趙雲不忍心甘夫人與年幼的阿斗在戰亂中流失,走到半路的時候他一咬牙調頭回來找阿斗,與曹軍拼了命的幾番廝殺,這才保下了甘夫人母子倆。
東漢末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這個稱號比較特殊,先前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就曾是漢中王,這一年劉備59歲,兒子阿斗也已經12歲了。
劉備在阿斗身上寄予了厚望,他把阿斗立為太子,為了讓他見多識廣,劉備親自給他挑選出了眾多的治國書籍。
同時還給兒子找了一位老師,這個人就是諸葛亮,阿斗每天除了學習大量的治國之策外,還要去學習武藝。
劉備正式稱帝後,接着將阿斗給立為了皇太子。
少年時期的阿斗非常聰慧,就連諸葛亮都親口誇讚他「天資任敏,愛德下士」,不光是劉備,就連諸葛亮也是十分看好阿斗的。
沒錯,其實這個比諸葛亮還備受劉備信任的人,就是那個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歷史上的蜀漢後主劉禪。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禪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他是劉備最信任的人,諸葛亮都排在他之後,曾經差點統一三國,卻成為後世口中一事無成的「廢物」。
劉禪是怎麼混到這個地步的?
阿斗被立為太子四年以後,劉備在遺憾中離世,他一直有一個宏願,那就是一統天下,可是此時的蜀國已經出現了後續不足的狀況。
劉備只能將這個心愿延續到了阿斗的身上,希望他能替自己實現統一三國的夢想。
阿斗並不是一個激進的人,他雖然一直記着父親的臨終遺願,但是奈何現在蜀國的狀況不能窮兵黷武,只能偏安一隅才能保全自身。
恰好此時的三分天下已成定局,魏蜀吳成「三足鼎立」的趨勢,阿斗夾在魏、吳中間,其實日子過的非常憋屈。
劉備臨終前將阿斗託付到了諸葛亮的手上,諸葛亮為了扶持阿斗,親自帶兵四處征戰,蜀國內部叛亂四起,諸葛亮又派人去出使吳國,與孫權交好。
諸葛亮雖然把持朝政,但是整個蜀國確實在諸葛亮艱難的維護下屹立不倒,阿斗看似在身後坐享其成,但是恐怕沒有哪個掌權者願意做一個傀儡皇帝。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諸葛亮去世,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在渭濱病逝以後,阿斗才終於得以親政。
雖然之前蜀國在諸葛亮的周旋下,與曹魏之間的戰爭勝負各半,看似兩方相較不下,實則阿斗明白蜀國目前的現狀。
這些年來蜀國連年戰亂,外有曹魏騷擾,內有叛亂四起,國庫已經非常空虛了,蜀國已經快成了空殼子。
如果繼續出兵的話,必定會加速蜀國的滅亡,再這樣拖下去對蜀國只會有害無利,綜合種種考慮之下,阿斗決定撤兵。
雖然阿斗在當政期間做出許多飽受詬病的事,但是他的心胸與遠識還是值得肯定的。
有一年司馬懿發動政變,夏侯霸被迫前去投奔蜀漢,因為蜀中道路崎嶇難行,密林深厚,所以半路上迷了路。
夏侯霸只能下馬用雙腿行走,腳都磨破了還是找不到路,阿斗知道了這件事以後,竟然立即派人去接應他。
夏侯霸是夏侯淵的兒子,曾經在一次交戰中,夏侯淵被黃忠給斬殺了,夏侯霸因此一度恨地咬牙切齒,立志要給父親報仇。
兩人分明是仇人的關係,但是阿斗卻容下了夏侯霸,兩人見面的時候還對他說:「你的父親是戰死沙場,不是的我先人手刃的。」
短短一句話就解除了夏侯霸心中的隔閡,不僅如此,他還讓自己的兒子來拜見夏侯霸,如此的心胸並不是常人能都做到的。
然而這樣一個人,卻還是在晚年時犯了「糊塗」,因此被後世怒罵了上千年,成了人們心中無能的亡國之君。
一個能碾壓諸侯,在亂世中堅持了41年的帝王,真的是個窩囊廢嗎?
劉禪親政後收兵偏安一隅,這與劉備的遺願雖然背道而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之後的很長時間內,蜀國都沒再經歷過大的戰亂。
他接收降將,重用人才,蜀國內亂四起,各路諸侯爭霸,也是劉禪極力壓制。
客觀來說,至少阿斗在位的前幾十年中,蜀國百姓休養生息,過了一段和平日子,說不上他是千古一帝,但是昏君還稱不上。
那麼一個這樣仁善的帝王,為什麼遭到了後世普遍的唾罵呢?
其實是因為他在晚年的時候,做了兩件飽受爭議的事。
第一件,重用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宦官黃皓。
諸葛亮在世時阿斗一直沒能親政,諸葛亮去世後,他留下的勢力依舊在阻礙着阿斗,這些人壓根不信服他,經常公開指責反抗。
在這樣的情況下,阿斗只能培植自己的勢力,於是他又走上了東漢的老路,開始啟用宦官勢力,黃皓就這樣成了阿斗的第一個可用之人。
然而自從黃皓手握權力之後,他就開始任用親信,壓制人才,肆意破壞朝政的平衡,破壞軍事計劃,這才讓曹魏有了可乘之機,從而滅亡了蜀漢。
很多人說,如果諸葛亮還在世,一定不會放縱黃皓胡作非為,這話說的的確沒錯。
但是如果看看此時的現狀就能知道,阿斗對這樣的狀況不是不聞不問,而是有心無力。
這一年他已經是52歲了,精力不濟,蜀國內部開始分崩離析,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阿斗不敢輕舉妄動,這才讓宦官找到了機會。
第二件事:開城門獻降。
姜維給阿鬥上書,說關中正在治兵,蜀國一定要早做準備,誰知道黃皓從中摻和,告訴阿斗敵人不會來的。
阿斗不分是非,聽信了黃皓的話,對這件事並沒有放在心上,因此整個蜀中的群臣都不知道這件事。
然而等到幾個月後曹魏伐蜀,他想抵抗已經來不及了,城外的將士還在誓死不降,阿斗卻在深思熟慮以後,力排眾議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為了百姓與臣民免於災難,決定帶着群臣開城門獻降,蜀漢就此滅亡,阿斗也成了沒有骨氣的亡國之君。
正因為這樣,他在後世的爭議非常大,大部分人認為他沒有骨氣,枉為劉備之子,將多少人用心血打下的天下拱手讓人。
也有少部分人認為他能穩坐皇位41年,力壓諸侯,絕對不是個懦弱無能的傻子。
那麼在你心中,劉禪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