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里爾大公
基里爾比尼古拉二世小12歲,他出生的時候,爺爺亞歷山大二世還在位,由於是爺爺的「好皇孫」,基里爾出生不久就被封為大公。
基里爾的父親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是亞歷山大二世的第3子,母親瑪麗婭·帕芙諾夫娜是德國梅克倫堡的公主,這對夫妻見多識廣,風趣高雅,因此是上流社會社交圈裡的靈魂人物,不少王親貴族都是他們的擁躉。
雖然基里爾的繼承人排位靠後,但這並不妨礙父母對他的期望。他小時候多半是在弗拉基米爾宮殿和鄉下的豪華別墅里度過的,至於教育方面,則有專門的家庭教師來教授他軍事和宗教方面的學識,除此外,作為羅曼諾夫王朝的成員,他還早早就掌握了俄、英、德、法4國語言。除了學習和訓練,基里爾還經常隨父母到歐洲各國去訪問,增長了不少見識。
當然,基里爾也有自己的喜好,比如做木工,還比如作為一個富貴王爺的標配,必須對藝術有着很高的鑒賞力。不過他最喜歡的,還是想成為了一名海軍軍官。
基里爾的理想得到了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於是他在15歲的時候被送進海軍學校接受訓練,並於次年登上軍艦開始了他的海軍生涯。不過由於要考試,他只在軍艦上學習了幾個月就回學校複習備考,後來又隨父親到西班牙做了一次長途旅行,直到1894年,他才又回到海軍部隊繼續訓練。
1894年,亞歷山大三世因病去世。基里爾的堂兄尼古拉二世成為了新沙皇。基里爾作為王室近親,參加了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並向尼古拉二世宣誓效忠。
那時候,28歲的基里爾才從海軍學校畢業不久,在俄羅斯帝國海軍太平洋軍艦上擔任參謀長職務。
當時俄羅斯帝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尼古拉二世仍然野心勃勃,想把在中國租借的遼東半島打造成俄國的軍事基地,同時加強對滿洲一帶的控制,結果由於利益使然,日本突然不宣而戰,向俄國駐紮在旅順港的海軍發動偷襲,拉開了日俄戰爭的帷幕。
基里爾以大副的身份隨彼得巴甫洛夫斯克號戰艦在旅順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可惜他僅在前線戰鬥了3個月,彼得巴甫洛夫斯克號戰艦就被日本的地雷炸毀,而他雖然僥倖逃過一劫,卻因傷勢嚴重,不得不告別了前線。
▲左為梅麗塔公主
雖然不能為國家效力,但身為王親貴族的基里爾並不覺得難過,他反手就製造了一起醜聞,讓俄國皇室在歐洲丟了大臉。
原來,基里爾早在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時,就邂逅了小表妹薩克斯-科堡的維多利亞·梅麗塔公主。兩人一見鍾情,可惜基里爾雖是鑽石王老五,但維多利亞卻已經為人婦,她的丈夫黑森大公恩特斯·路德維希還是沙俄皇后亞歷山德拉唯一的弟弟。
後來基里爾上了前線,但對維多利亞念念不忘,所以在他退役後,他又和維多利亞藕斷絲連。浪漫多情的維多利亞為了能和基里爾在一起,不顧王室阻撓,與丈夫離婚。王室成員離婚是不被宗教允許的,而且也是非常不體面的事情。
不僅如此,俄羅斯東正教也不允許堂兄妹或者表兄妹通婚,比如尼古拉二世的弟弟邁克爾·亞歷山大和英國王室比特阿麗公主,就因為是表兄妹關係,始終不能獲得結婚的允許。
離經叛道的基里爾只想迎娶維多利亞,所以他在沒得到尼古拉二世的允許下,就私下和維多利亞舉行了婚禮。消息傳出後,立刻震驚了皇室,皇后亞歷山德拉雖然此前對前弟媳維多利亞就不喜歡,現在她更是直接告到俄羅斯法庭,要求法庭宣布維多利亞與基里爾的婚姻無效。
在這件事情上,一向與亞歷山德拉婆媳不和的婆婆瑪麗皇太后也站到了兒媳婦這一邊。
當然,整個歐洲國家都把基里爾和維多利亞的結合當作一件醜聞,並且鬧得沸沸揚揚,這讓一向驕傲的俄國皇室深感蒙羞,尼古拉二世迫於輿論的壓力,不得不剝奪了基里爾的皇室津貼和尊貴的殿下稱號,並把他驅逐出境。
▲尼古拉二世
不過,尼古拉二世也就是做做樣子。
1908年,尼古拉二世的弟弟阿列克謝·亞歷山德羅維奇去世,基里爾成為了皇位第三順位繼承人。此時基里爾已經在國外生活了3年,尼古拉二世見風頭已經過去,立刻把基里爾召回國,不僅重新冊封基里爾大公頭銜,還恢復了他海軍上尉軍銜,同時還任命他做了自己的副官。也就在那時,飽受爭議的維多利亞被封為維多利亞·費奧多羅夫娜大公夫人殿下。無疑,尼古拉二世為了兄弟情誼,認可了這個堂弟媳。
在這之後,基里爾重返海軍部隊,他先是擔任了戰艦船長,到一戰爆發時,他已經憑着尊貴的出身升任海軍衛隊司令,成為了海軍中重要的將領之一。
按道理說,尼古拉二世對基里爾不薄,基里爾也因為是皇室成員,享受了皇室優厚的待遇,應該極力維護皇室和尼古拉二世的尊嚴,然而誰也沒想到,二月革命的槍聲剛打響,他就在制服上繫上了紅帶子,以表示他支持起義者。在臨時政府成立之初,他更是在第一時間率領海軍衛隊向臨時政府宣布效忠,還主動在宮殿懸掛起了起義的紅旗。
基里爾這種背信棄義的做法引起了羅曼諾夫家族的斥責和鄙視,但基里爾卻堅稱他是「通過對臨時政府的承認拯救局勢」。
其實,基里爾這樣做,確實有他的盤算。
事情還要從基里爾的父親說起。基里爾的父親是亞歷山大二世的第3子,他和二哥亞歷山大相差2歲,且在才學上勝於亞歷山大,因此在王儲尼古拉去世後,亞歷山大則成為了新的王儲,這讓基里爾的父親妒火中燒,但礙於長幼有序,他也只能寄希望於亞歷山大暴病而死,這樣他就能成為沙皇繼承人。
▲亞歷山大三世
可惜,基里爾的詛咒沒有成真,隨着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他的哥哥成為新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在亞歷山大三世執政時期,由於兄弟失和,妯娌之間的關係也冷若冰霜,甚至大公妃瑪利亞還憑着美貌博學在上流社會的社交圈裡贏得了貴族們的青睞,一些不喜歡亞歷山大三世,和有着德國血統的貴族都雲集在她的身邊,從而讓她在社交圈裡獲得了與沙皇夫婦分庭抗爭的局面。
當然,在那一時期,關於瑪利亞的流言蜚語也很多,比如有傳言說她為了搞垮亞歷山大三世,讓自己的丈夫上位,與德國私交密切,甚至她的副官還拿着她和德國首相俾斯麥的書信到亞歷山大三世那裡去邀功請賞,而這也讓民眾認為,她是德國安插在俄國的間諜。
直到尼古拉二世成為新沙皇后,還有人堅持認為,野心勃勃的瑪利亞一直在尋找奪取沙皇的機會,她始終認為,唯有自己的丈夫才有資格做俄國的沙皇。
其實基里爾作為皇位繼承的備胎,也有着和父親一樣的不滿。在他看來,尼古拉二世除了會投胎,不論在軍事還是政治上都一無所長,因此就算尼古拉二世對他非常寬容,他也從未打消過取代尼古拉二世做新沙皇的念頭。
二月革命的爆發,讓基里爾十分興奮,他樂觀地認為,革命要推翻的只是尼古拉二世,而不是君主制,所以身為皇室成員的他,發動兵變,投靠了臨時政府,他原本以為臨時政府會繼續扶持一位新沙皇,他甚至已經試圖與臨時政府交涉,希望在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後,能由他來做攝政王。
▲中為弗蘭格爾
不過基里爾很快就發現,革命不僅推翻了尼古拉二世,也顛覆了差不多延續了300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像他這樣的皇室成員自然成為了舉國喊打的對象,心生恐懼的他迅速帶着妻兒移居到了芬蘭,得知尼古拉二世一家人被布爾什維克黨殺害後,他更是長期滯留在歐洲。
此時,尼古拉二世一家已經被革命黨滅門,按俄羅斯帝國憲法的皇位繼承規定,基里爾已經成為了第一順位繼承人,也就是說如果王朝還在,那麼此時的他應該成為新的沙皇。
當時,俄國確實有一些貴族、軍官和保皇黨組成了武裝力量,與紅軍發動戰爭,想要通過武力奪取政權,復辟羅曼諾夫王朝。其中又以白衛軍首領弗蘭格爾對沙皇最為忠心,可惜弗蘭格爾根本無法抵擋紅軍的攻打,最終紅軍取得了勝利,統一了俄國、
1922年,蘇維埃建立了蘇聯。也是這一年,基里爾在法國宣布他是「皇位守護者」,並根據俄羅斯帝國法律,獲得了沙皇頭銜。
繼承皇位後,他要求支持他的保皇黨們稱他為「蘇維埃沙皇」,因為他打算實行君主立憲制,也就是說他準備向蘇維埃妥協,不染指政治,只做俄國的皇帝。當然,基里爾的想法雖然受到了保皇黨的支持,不過蘇俄政府對他根本不予理睬。
1938年,基里爾因病去世,直到臨終前,他依然自稱是「沙皇」。有意思的是他的兒子弗拉基米爾·基里洛維奇很認可父親的頭銜,並且在他離世後,也自封為「大公和俄羅斯皇室首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