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是花蕊夫人寫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述國亡詩》。
花蕊夫人是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最寵愛的妃子,姓徐,被封為貴妃。她集美貌與才情於一身。
從美貌來說,她是後蜀公認的第一美女;從才華來說,她滿腹詩書、才學過人,在《全唐詩》中就收錄了她的《宮詞》一百五十多首。可以說,花蕊夫人生來就是讓人嫉妒的。
當宋太祖趙匡胤在滅了後蜀處死後蜀皇帝孟昶之後,把花蕊夫人和連同無數的金銀財寶一起帶回東京。
趙匡胤這個馬上皇帝雖然自己讀書不多,但是他非常敬重讀書人,也是由他開始定下宋朝文人治國的方針,並立下了「不殺士大夫」的誓言。所以這樣的皇帝對才情過人的花蕊夫人更是看重,經常讓其伴駕左右。
但是,花蕊夫人既不恃寵而驕,也不阿諛奉承肆意迎合趙匡胤。一天,趙匡胤和花蕊夫人聊起她先夫後蜀皇帝孟昶,趙匡胤想向自己的寵妃展現自己的雄才大略和她先夫孟昶的無能。就說起後蜀滅亡的原因,可是花蕊夫人並沒有說孟昶一句不好,只是悲戚地吟出一首詩來,就是開頭的那首《述國亡詩》,兩人最後不歡而散。
花蕊夫人生性秉直,趙匡胤問起他身後應立誰為皇位繼承人時,她回答說是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而不是當時人氣較高的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
在立誰為太子的事情上,雖然後宮妃子不得干政,但是,她們的話或多或少會影響到皇帝的意志。所以,花蕊夫人無心之話竟也成了日後她死於趙光義之手的導火索。
趙光義當時也很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貌,可是卻被他的哥哥趙匡胤先一步得到手。但他一直賊心不死,總是找機會挑逗花蕊夫人。
一日,趁趙匡胤出兵打仗時,趙光義竟然威逼利誘花蕊夫人。花蕊夫人義正言辭地拒絕了色膽包天的趙光義。
趙光義竟然懷恨在心,在狩獵時借箭失手,一箭射殺了風華絕代的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的死讓趙匡胤痛心不己,他從花蕊夫人的侍女那得到花蕊夫人留給他的一首詩:
寵光無限妾深知,恩義如天忍笑痴。隆殺貴賤從遠來,厚我唯餘一首詩。
看到這首詩,趙匡胤又是笑又是哭。因為從每句詩的第一個字看,他知道花蕊夫人感謝他對她的寵愛,「崇恩隆厚」;從每句詩句的第二個字,他知道是他的弟弟趙光義殺了花蕊夫人,「光義殺我」。
趙匡胤沒有因此殺了趙光義,趙光義仍成為繼宋太祖趙匡胤之後的皇帝宋太宗。一代才女花蕊夫人就這樣白白成為趙氏兄弟政治的犧牲品。
花蕊夫人像花一樣盛開芬芳過,又像花一樣凋零,但是她的才情、她的人品和她的美貌就和她的詩一樣流傳後世、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