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年初,丞相領大軍十餘萬,押上了蜀漢的所有家底,發起了最後一次北伐。
蜀漢自北伐以來出兵未有如此之盛!
漢室興亡再此一舉!
咱們回顧一下蜀漢之前的幾次出兵:
228年春,丞相第一次北伐,丞相率主力攻祁山,趙雲設疑兵於斜谷,結果馬謖沒能執行軍令,被張郃大破於街亭,蜀軍被迫撤軍。
228年冬,丞相第二次北伐,出陳倉道,圍攻陳倉,攻打二十多天,蜀軍糧盡退軍。
229年,丞相第三次北伐,郭淮帶兵援救,被丞相主力逼退,陳式趁勢拿下武都、陰平二郡。
230年秋,曹睿詔大司馬曹真、大將軍司馬懿伐蜀。因漢中艱險,會逢雨季,棧道遭雨水沖刷斷絕,曹真被迫撤軍,魏延在西線反擊,大敗郭淮。
231年,丞相第五次北伐,大敗司馬懿,但李嚴運糧不繼,欺騙丞相,蜀軍退軍,但在撤退時,射殺了追擊的張郃。
五次出擊,戰果不大,指着丞相一己之力,實在太難了!
但正如丞相在出師表里所說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這是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第六次北伐丞相放棄了常規的從祁山道出擊,然後斷隴的計劃,直接走褒斜道出擊關中。
介紹下褒斜道。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即沿漢水支流褒水及渭水支流斜水(今石頭河)河谷而行。
第一次北伐時,趙雲曾出箕谷作疑兵,撤軍時因為曹真追擊太猛,被迫放火燒了上百里的棧道。
為此,丞相在漢中大練兵、開墾農田、積聚糧草之餘,還派人抓緊整修棧道。
褒斜道的南段是褒水河谷,北段是斜水河谷,在兩個河谷之間有一個可以屯兵的箕谷。
從箕谷往東北方向走,就是褒斜道,蜀兵在修繕棧道的時候,發現西北方向還有條當地人走的小道:綏陽小道。
丞相命人拓寬綏陽小道,方便大軍通行(這條小道在楊儀和魏延之爭時,起了重要作用)
但褒斜二水湍流激蕩,根本無法行船(數萬人作褒斜道五百餘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由於蜀軍幾次北伐都是糧盡退軍,為了解決糧食運輸,丞相也是殫精竭慮,終於搞出了一個大發明:流馬(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
不得不佩服丞相,內政、軍事、 外交樣樣精通,還能創造發明(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為了避免有人說咱們老喜歡吹蜀漢,這裡也插播下魏國的大發明家:馬鈞
馬鈞最具代表性的幾個發明: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把木製原動輪裝於木偶下面,叫做「水轉百戲圖」。
嗯,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丞相發明的另一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流馬的效果如何呢?
此次北伐,漢軍出動了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兵團,卻沒再受到糧食問題的困擾。
四月,蜀軍拔營北上。
出斜谷之後,丞相派兵搶佔了斜谷西北十公里之外的五丈原。
五丈原很有特點,雖然它是高地,但頂端平坦,可以開墾種地。
丞相為啥選擇五丈原做基地呢?
這片高台可以屯田,除了用棧道和木牛流馬從後方運糧,在當地種田產量是最經濟的方式。
蜀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和當地的魏國百姓相處融洽,呈現出一派「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的和諧景象
最大規模的出兵;各種方式保證糧食供應
種種舉措說明丞相做好了和魏軍打持久戰的準備,這次蜀軍不會輕言撤軍了!
對於丞相的這次出兵,整個魏國的反映是:「天子憂之」
曹魏級別最高的幾個將領在丞相都沒討到好處:
大司馬曹真主動出擊,冒着大雨走子午道,回來不久就走了。
車騎將軍張郃在追擊蜀軍時,被蜀軍射殺。
大將軍司馬懿被丞相正面戰場打的大敗,自從不敢主動與丞相野戰。
當時吳國對丞相的評語是: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丞相憑藉一己之力讓三國第一強國不解甲、不釋鞍!
更令魏國火上澆油的是,孫權為了配合丞相的行動,也發起了吳國最大規模的北伐,三路攻打魏國。
一路由陸遜、諸葛瑾領軍由夏口出發,溯漢水而上進攻襄陽;
另一路以孫韶為主將、張承為副將,入廣陵郡,溯中小瀆水運河而上,向淮陰進軍。
主力則是孫權親領的十萬大軍,由濡須口出發攻取合肥。
蜀吳兩國這次幾乎同一時間發起大規模的攻擊,這在曹魏立國後還從未發生!
但曹叡沒慌,鎮定自若,調兵遣將。
劉曄對曹叡有過如此評語: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曹家的幾個接班人能力是真強!
當時魏國的野戰兵團主要分佈在幾大戰區:幽州、雍涼、荊州、淮南,中央軍隨機應變。這次三大戰區同時遭受攻擊,駐於洛陽周邊地區的中央軍該怎麼調配呢?
曹叡決定遣征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受帝節度(秦朗作為宗室將領,剛剛領中軍北伐鮮卑取得一場大勝)
而曹叡本人親自領軍御駕親征去會會孫權(孫權這一路咱們後面會單獨寫)
秦朗接令後星夜趕赴關中,丞相真正對手的司馬懿又在幹什麼呢?
這些年司馬宣王也很忙,他本人也是一個內政大才。
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由是關中軍國有餘,待賊有備矣。
開成國渠,自陳倉至槐里築臨晉陂,引汧洛溉舄鹵之地三千餘頃,國以充實
人家也沒懈怠!
丞相拿下五丈原後,馬上開始變招。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你要調動別人,不能讓別人調動你,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蜀軍開始跨越渭水,控制渭水之北的北原。
拿下北原有兩個好處
1、可以切斷隴右和關中的聯繫,雖然蜀軍沒有更多的兵力可以對隴西發動攻勢,但是可以煽動羌人起事,動搖魏國的統治。
2、隴右被斷,司馬懿必須得救,守土有責,不然等於主動放棄雍涼二州。
接下來,就看司馬懿怎麼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