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人劇辛是怎麼死的?

2022年10月14日08:10:08 歷史 1354

 劇辛戰國時期的趙國人,曾在趙國趙武靈王時期從仕於趙武靈王,受到趙武靈王的重用,是趙武靈王時期的一個有着重要地位的大臣。沙丘之變發生以後,劇辛便離開了趙國,最後劇辛跑到燕國去了。劇辛為什麼要離開趙國呢?他最後是因為何事而死的呢?

趙國人劇辛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劇辛是戰國末期的一位極其出名的人物,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到燕國以後,還在燕國實行了變法圖強,所以燕昭王時期燕國才強盛了一把。劇辛本人還有一本《劇子》,人們也將其稱作《處子》九篇,概括總結了劇辛的法家思想


趙國人劇辛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年僅十四的趙雍便繼承了趙國君位,是為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在位時期更是改革趙國政治和軍事,讓趙國代替齊國成為七雄之首。趙國在趙武靈王時期,國土面積整整擴大了兩到三倍,連秦國也不敢輕易招惹趙國。

趙國人劇辛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趙武靈王是一個任用賢才之人,對於人才都很重視,於是趙武靈王在位時期,很多賢士能人都仰慕趙武靈王的名聲,前來投奔趙武靈王。那時候,樓緩、樂毅、富丁、劇辛、龐暖等人都來到了趙武靈王身邊輔佐。趙武靈王賞識他們的才能,因此他們都受到了重用。也是在這一時期,這幾個人都在趙武靈王身邊做事,相對地對於彼此都有一定的認識。劇辛就是在這一時期結識了龐暖,並對龐暖做出了 易與 的評價。

趙國人劇辛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趙武靈王晚年時期挑起了兩個兒子趙章趙何之間的權力鬥爭,最後在沙丘之變後幽囚餓死,這些曾經受到趙武靈王重用的臣子,均受到了趙成李兌等新興勢力的排擠,就紛紛離開了趙國。可是,離開了趙國以後劇辛又該到哪個國家去呢?趙國是劇辛的母國,他在趙國卻得不到重用,不得志。剛好也是這個時候,燕國是燕昭王執政,燕昭王為了強大燕國,發出了招賢令,無比渴望賢士來燕國輔佐。劇辛聽說燕昭王喜愛賢才,苛求賢才,竟然到了連馬骨頭都肯買的地步,就決定去投奔燕昭王。

趙國人劇辛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到了燕國以後,由於劇辛具有實力,運用法家思想還在燕國實行了一定程度的變法圖強,燕昭王時期的燕國漸漸強大了起來。雖然燕國在慢慢變強,但是燕國長期以來都是戰國七雄中的弱國,所以短時期內是無法超越其他大國的。可是燕昭王看不到這一點,他認為燕國經過了變法,就可以像秦國、魏國一樣變成天下霸主,成為至強的存在。當年齊國齊宣王以及齊閔王都仗着齊國實力強大,欺辱燕國,不但發兵攻打燕國,連燕國的內政都要插手,燕昭王的父親燕王噲就是死在齊宣王手裡的。為了給父親報仇,燕昭王繼位以後便想法設法的強大燕國,希望有朝一日,弱燕能夠給予強齊致命的一擊。

趙國人劇辛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為了對付齊國,燕昭王決定用合縱的辦法,於是劇辛作為燕國的使者,就出使各諸侯國遊說,希望能夠連成合縱滅齊的隊伍。劇辛和鄒衍一起遊走各國,各國都答應了參與合縱滅齊,齊國因此而遭受了五國合攻的險境,差點滅國。聯軍打敗齊國以後,劇辛就曾和樂毅爭論過,燕國是否要繼續進攻齊國,直到齊國腹地的問題。劇辛的主張比較保守,他希望燕國能夠因為此一戰獲得實際的利益,讓齊國割讓土地給燕國。但是燕昭王貪心使然,讓樂毅繼續進攻齊國,最後被齊國反撲,什麼也沒有得到。

趙國人劇辛是怎麼死的? - 天天要聞

  之後,劇辛便受到了燕武成王家族的排擠,在燕國沒有受到重用,直到燕王喜時期,才重新被重用,此時也已經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了。這個時候,燕王喜認為趙國逼走了廉頗樂乘逃走,趙悼襄王只好派了龐暖帶兵,他想趁着趙軍易帥的時機,攻打趙國。劇辛認為龐暖是一個好打發的人,也同意自己帶兵出戰。最後,劇辛死在了戰場上,他錯誤的判斷了龐暖這個人,結果被狠狠的打擊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 天天要聞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一)亂世孤女,遇一生摯愛時間: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 地點:濠州(今安徽鳳陽) 人物:馬秀英、朱元璋、郭子興 宿州富商之女馬秀英,自幼喪母,父親因仇殺逃亡,臨行前將她託付給紅巾軍領袖郭子興。郭子興視她如己出,教她讀書明理,但她拒絕纏足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 天天要聞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今天咱來嘮嘮湛江這名字的來歷。別看現在湛江是個濱海大都市,無敵海景刷爆朋友圈,但它的名字居然跟「江」沒啥直接關係!是不是覺得離譜?別急,聽我慢慢給你捋清楚。一、名字的由來先說個冷知識,湛江這個地方,在古代並不叫「湛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 天天要聞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1971年,陝西乾縣兩位普通村民在田間勞作時無意間挖出一個奇異石像頭像。而這不起眼的一鋤,竟成為破解千年未解之謎的關鍵線索——武則天陵墓前六十一尊無頭石像的秘密。乾陵,一座合葬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皇陵,歷經千年風雨與盜墓者輪番「進攻」,卻始終無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 天天要聞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讓國民黨政權徹底失去了大陸的控制權,隨之而來的,是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跟隨蔣介石撤往台灣。那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個島嶼會成為他們後半生的舞台,更沒想到,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將領,到了晚年卻過得那麼艱難。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 天天要聞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根據《大橋徐氏族譜》記載,景孺人生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大橋徐氏徐達三的原配妻子。她的父親是雍正元年恩科舉人景麟祥,叔父是康熙五十二年恩科進士景考祥,表兄則是乾隆年間進士、候選知縣景鴻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