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2022年10月11日06:03:32 歷史 1957

10月10日,辛亥革命紀念日

111年前,辛亥革命爆發,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同時也是一場民俗大革命,十大社會風俗,自辛亥革命起,徹底改變。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1911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那年以干支計為辛亥年,故名辛亥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

「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

辛亥革命,以其驚心動魄的時代偉力,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探索了道路,成為了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今天是辛亥革命111年紀念日,我們一起來看看辛亥革命之後,中國民俗有哪些大改變吧~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辛亥革命

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髮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曆興,陰曆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民主共和的觀念也由此深入人心。


剪掉辮子

男人從此改頭換面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1912年3月5日,辛亥之後,大總統孫中山令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

當時,革命黨人視蓄辮為清王朝的惡政,是滿洲貴族奴役漢人的象徵。革命黨人以剪辮子激發民眾的反清意識。

武昌起義後,剪辮運動席捲全國,革命軍政府專門成立宣講團與「剪辮隊」,沿街盤查甚至「服務上門」。

「剪辮文」規定:「凡未去辮者,於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凈盡。有不遵者違法論。」

那時候,各地都掀起剪辮風潮。有詩說:「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於途。瞥見豚尾及鋒試,道旁觀者拍手呼。」


不用纏足

女人終於可以大步走路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1912年3月13日,大總統孫中山令內務部通飭全國各省勸禁女子纏足,「勸禁纏足文」指出:「當此除舊布新之際,此等惡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國本。」

從此,女子纏足惡俗逐漸廢絕。

纏足,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便有記載,不過那時只存在於個別"舞人"中。

五代南唐後主令宮人以帛纏足,舞蓮花中,由是人皆效之。而自宋以後,隨着綱常禮教束縛的加強,纏足便成為婦女應該普遍遵守的規矩。

因此,放足也就成為婦女從封建桎桔下解放出來的重要標誌之一。


換新衣服

中山裝代替了小馬褂兒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總感到西服式樣繁瑣、穿着不便,而中國傳統的長袍馬褂又不能充分體現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於是,他以當時日本流行的學生制服為基樣,請裁縫設計製作了一套新式服裝,上衣把立領改成直翻領,前身開四個口,裝上四個兜,每個兜上加一個「倒山形」的兜蓋;褲子前面開縫,用暗紐,左右各有一個大暗兜。

這套新式服裝就叫「中山裝」,它的最大優點是實用、方便、美觀,衣兜里可以放鋼筆、筆記本等用品。

中山裝很快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後來成為中國官方的禮服。


改稱謂

不再叫「老爺」請叫「先生」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資產階級革命派要求保持着形式上的平等,而反對封建制度一切形式上的不平等。

因此,民國官民之間、上下級間、人民之間,如何稱謂,孫中山也非常重視,發佈命令,廢除清朝官場的「大人」、「老爺」稱呼,官員之間以「官職」相稱,民間稱「先生」或「某君」。

以官職、先生、某君代替老爺、大人作稱謂,是用人格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響遍及社會各個角落。


不再跪拜

平等就是不再卑躬屈膝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跪拜之禮,是一種提倡愚忠愚孝的封建禮節,反映了人格上的極不平等。

因此,在南京的各省代表會議上,孫中山即提出廢止跪拜禮,規定普通相見為一鞠躬,最敬禮為三鞠躬

辛亥革命後,社會習俗為之一新,鞠躬、握手代替了原有的跪拜禮節,中國的習俗開始真正的融入世界文明。

現在的握手不僅是現代社交場合的重要禮節,而且往往成為化解危機、增進友好的一種象徵。


男女無別

可以一起坐車還能牽手逛街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舊時達官貴人、士紳商賈多以轎子「肩輿」代步,男女不同乘。

辛亥革命之後,坐新交通工具成為時髦,男女同車而行亦為時髦,最終解構了轎子所形成的隱性社會等級秩序。

時的上海,「有乘各式汽車、馬車、電車者,有乘轎者,有徒步者,有男女攜手同行者,有男女同車左擁右顧疾馳而過者」。

至此,雖有力挽舊秩序、護「輿制」官威者指斥為有傷風化,亦已無力回天。


公元紀年

採用陽曆與世界接軌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孫中山當選大總統後,很快提出改用陽曆案。

當時有人反對,說:孔子主張「行夏之時」。

孫中山說:孔子是殷的子孫,他反對周曆,可當時又不能提出用殷歷,所以才主張「行夏之時」。

我們的始祖軒轅氏以冬至為歲首,而現今世界流行的陽曆,以冬至後第十日為歲首,兩者相近,還是用陽曆比用夏曆好。

最後,多數代表贊成孫中山的意見,通過了改用陽曆的提案。

辛亥革命後,在全國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以代替中國傳統曆法,並增添了國慶、元旦等新節日


改良新劇

女伶也可以參加公演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辛亥革命期間,新劇是資產階級民主派宣傳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民國初年,孫中山揮毫書寫了「改良新劇」四個大字,促進了戲劇事業的發展。

那時北京劇壇很保守,旦角一律由男的扮演,根本不許女人登台演戲。

天津離北京很近,由於它被闢為商埠,受西方文化影響,早在辛亥革命以前,那裡就湧現出一批女伶。

1912年,著名京劇演員俞振庭借改良新劇的東風,邀請天津女伶赴京獻藝,開女伶在北京劇壇公演的先例

隨後,一批又一批的女伶進軍京城,給北京劇壇帶來了嶄新的氣象。


禁除鴉片

再也不做「東亞病夫」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是堅決的禁煙派。1912年3月2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臨時頒佈了《大總統令禁煙文》,通令全國嚴厲禁止鴉片,其中說到:

"鴉片流毒中國,垂及百年,沉溺通於貴賤,流衍偏於全國,失業廢時,耗財殞身,浸淫不止,種姓淪亡,其禍蓋非敵國外患所可同語。"

他還提出要求說:"尤望各團體講演諸會,隨分勸導,不憚勤勞,務使利害大明,趨就知向,屏絕惡習,共作新民,永雪亞東病夫之恥,長保中夏清明之風

孫中山在禁煙文中列舉了鴉片對中國的危害,還特別指出鴉片之害甚於「敵國外患」,新政權的建立也正是革除舊習最好的時機。


不再三妻四妾

一夫一妻流行起來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辛亥革命衝破了封建宗法,帶來了婚姻觀念的變革。

主張自由的婚姻,批判封建的包辦婚姻,並且將一夫一妻制度推廣開來。三妻四妾不再受法律保護,愛情至上成為年輕人的追求。

過去那種由父母安排的、媒婆介紹的、甚至買賣的、包辦的婚姻都廢除了,一夫一妻變成一種時髦。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要求婚姻有自主能力,這個要求不僅要求男人,還要求女人,紋綉登報與溥儀皇帝離婚的新聞,這是當時的頭等大事,轟動一時。

一夫一妻和婚姻自由的觀念深入人心,婚禮從形式到內容也明顯接受了新式風習,人們把這種新婚俗稱作「文明結婚」,並最終形成現代婚禮儀式的雛形

這段歷史,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 天天要聞

這些剪髮辮、易服飾、改稱謂、禁纏足、倡女權等法令,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簡易化、方便化,具有民國生活特色開始出現。

人人平等、人格獨立的民主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婦女也得到了解放,社會地位也開始提高。

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篳路藍縷,玉汝於成。

辛亥革命111年紀念日,我們不僅要緬懷革命先輩的光輝業績,更要發揚光大辛亥革命的創新精神,不忘初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今天,我們向中華民族的覺醒者們致敬!今天,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今天是個大日子,而多數人將註定錯失眼前大機遇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個大日子,而多數人將註定錯失眼前大機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25年5月12日下午三點,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簽署的這份聯合聲明,在以後的歷史中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也很可能是新舊兩個大國興衰的標誌性事件。深度贊同巴老的這段描述:我的成功有賴於我生在了1930年代世界最強大的
山西賈寨遺址發現廟底溝二期文化房址 - 天天要聞

山西賈寨遺址發現廟底溝二期文化房址

中新社太原5月12日電 (記者 楊靜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2日對外發佈山西陽城賈寨遺址發掘資料,該遺址發現廟底溝二期文化房址,出土圈足杯、玉環等遺物,是晉東南地區首次發現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與廟底溝二期文化交流互動的直接證據。 賈寨遺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芹池鎮賈寨村,南臨蘆葦河,地形北高南低。蘆葦河支流...
極目政情丨楊陽,女,擬任蘇木鎮黨委副職,生於1998年 - 天天要聞

極目政情丨楊陽,女,擬任蘇木鎮黨委副職,生於1998年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委組織部發佈擬任幹部進行公示。其中,現任查干淖爾鎮一級科員楊陽擬任蘇木鎮黨委副職。另據澎湃新聞5月12日報道,楊陽,女,漢族,1998年2月生,大學,管理學學士,中共黨員。資料圖楊陽系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選調生,於2021年1月參加工作。她長期在錫林郭勒盟工作,曾任阿巴嘎旗查干...
鐵嶺縣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學校開展紅色文化傳承實踐活動 - 天天要聞

鐵嶺縣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學校開展紅色文化傳承實踐活動

2025年5月11日,鐵嶺縣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組織師生代表赴鐵嶺縣任輔臣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開展「追尋先烈足跡賡續紅色血脈」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沉浸式參觀學習,感悟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汲取奮進力量。任輔臣同志是中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無產階級革命
和眾匯富交了1980是智商稅?交的是課程,買的是服務 - 天天要聞

和眾匯富交了1980是智商稅?交的是課程,買的是服務

最近有人在網上問:和眾匯富收1980這事兒是不是智商稅?我第一反應是,這種問題吧,問出來基本就已經在罵人了。但細想也不是沒道理,畢竟花錢買服務,大家都想搞清楚到底圖個啥。 先撇開服務質量不談,我們看公司背景。和眾匯富不是啥野雞機構,2000年成立,2002年拿到投資諮詢牌照,在證監會官網都查得到,編號ZX0155。現...
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舉行 - 天天要聞

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舉行

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舉行趙一德講話 趙剛主持 邢善萍出席4月29日,我省召開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
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暗殺背後的三股暗流 - 天天要聞

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暗殺背後的三股暗流

1963年11月22日中午12點30分,達拉斯迪利廣場的槍聲讓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化作一具血淋淋的屍體。六十年後的今天,當特朗普政府解密最後一箱檔案時,人們赫然發現:那顆穿過肯尼迪脖頸的子彈,可能裹挾着三大利益集團的滔天怒火。您要問這些利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 天天要聞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撕裂了土地、摧毀了山川,讓千萬個幸福家庭支離破碎,無數生命在災難中戛然而止。17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清晰地記得瓦礫堆中伸出的求援之手,記得八方馳援的感人身影,記得廢墟上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今天的汶川,早已在傷痛中涅槃重生,一棟棟嶄新的建築拔地而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