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2022年10月09日21:12:13 歷史 1906

「春天過後不是秋,何必為年齡發愁,你的生命要與人民的事業結合起來,白髮就上不了你的頭。」

這是鄧穎超同志晚年最為衷情的詩篇,足見她對生命的豁達。

然而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並不以個人的心態好壞而有所逆轉,鄧穎超又是如何面對死亡這個亘古不變的命題呢?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不幸薨逝,臨終前對身後事做了相應安排:死後不舉辦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遺體解剖後火化,不保留骨灰,喪事一切從簡從輕。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人民群眾告別周總理(舊照)

然而,人民群眾沒有答應,黨中央也沒有答應,最終還是一場頗具規模的送別,十里長街之上,無數民眾自發前來,含淚送別這位「人民的好總理」,場面令人聞之落淚。

周總理在臨終之際,對鄧穎超鄭重地交代:

「你和我的骨灰都是不保留的啊!如果你先去世,我能保證做到;如果我先去世,你能否保證做到?」

鄧穎超點了點頭:你放心吧,我不會讓你身後丟臉的!

周總理聞言,心中滿是欣慰,卻也愧疚自己要先走一步,只能滿目深情地注視着這位相伴一生的妻子,直至永遠閉上了雙眼。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在京逝世,周總理遺體告別儀式(舊照)

鄧穎超同志金口玉言,從周總理去世的那一刻,便開始準備自己的身後事了。

她將周總理的骨灰盒保留下來,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待自己死後再次使用。

她還多次與秘書趙煒笑談,自己死後可千萬別搞弔唁活動,要從簡從輕,不要給組織添麻煩等等。

1978年的建黨節那天早上,鄧穎超突然要趙煒拿來紙筆,趙瑋滿心疑惑,這一大早的要寫什麼呢?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鄧穎超同志與趙瑋夫婦合影(舊照)

鄧穎超看出她的疑惑,笑着給出答案:「為了慶祝黨的生日,我要給黨中央寫一封信,就是對自己後事的安排。」

趙煒聽後,一陣難受,連忙勸道:鄧大姐,你現在身子骨還健壯,還不到考慮這事的時候,該想着如何活得好、活得久呢!

鄧穎超卻是十分堅定,說趁着現在腦袋清晰,早早地把章程寫下來。

鄧穎超在書信上寫了這樣五點,基本與周總理臨終前所要求的一樣:死後不開追悼會,不舉辦遺體送行,骨灰不保留,遺體解剖後火化,生前居所不搞故居和紀念館。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鄧穎超同志正在辦公(舊照)

總的來說,就是不麻煩組織和打擾群眾,一切從簡即可。

這封信寫好後送呈組織,有關方面頗為重視,表示會尊重鄧穎超的意見,可此事並不用太急,到時候了再說。

鄧穎超此時的精神與身體狀況都頗為不錯,還堅持在工作崗位上,承擔著一份重要的責任,此時談這些確實有些早了。

1982年6月,在周總理去世六年之際,鄧穎超再次把此事提上了案頭,依照4年前的初稿為藍本,做了一定的補充,作為以後可以公布的正式遺囑。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周總理與夫人鄧穎超合影(舊照)

補充的內容是這樣的:關於周總理的有關親屬,在總理與自己相繼故去後,莫以二人身份的緣故,不依據有關原則和紀律對他們有所照顧。

半年後,鄧穎超又再寫了一份正式遺囑,以作為對前次遺囑的補充,主要內容有:

患病無救之際不用再行費力,未用完的工資交黨費,與周總理的居所交公,有關書籍、文字資料、談話記錄、錄音文件、照片、衣物等大部交還公有、少數送給身邊同志。

鄧穎超自覺已然差不多了,可心中還是不放心。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鄧穎超同志正在看書(舊照)

在此後的時間裏,多次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叮囑,在自己死後一定要按遺囑來,莫要給組織添太多麻煩。

在鄧穎超1982年所立的兩份遺囑中,其他的都還合情合理,可她要求在患病無救之際停止救治的這一條,卻不大符合中國的傳統道德。

若是對其放棄救治,同志們心中也會有所過意不去,這一條不太能被人接受。

然而,鄧穎超對於這一點,卻看得十分的透徹,她曾如此解釋過這個問題: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鄧穎超同志(舊照)

「一個人的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誰也避免不了,逃不掉的。當我的生命要結束,用不着人工和藥物延長壽命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搶救的辦法......」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安樂死」的問題。

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應當盡一切力量來留住人的性命,直到最後一刻,認為這是珍視生命的做法。

可近代隨着西方思想的融入,一種全新的關於對生命的尊重之思潮流傳開來,而安樂死正是這一點的一大集中體現。

鄧穎超不僅深表贊同,還願意以身踐行之,這在當時的中國是極其不容易的。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鄧穎超同志與趙煒(舊照)

趙煒一次和她開玩笑,說是鄧大姐總把「死」字掛在嘴邊,是不是怕死的緣故,惹得鄧穎超笑言:

「我才不怕死呢!能活到今天我是沒有想到的,死是自然規律,我這樣太浪費人力物力了。」

然而,作為秘書的趙煒,哪裡敢應下此事呢。

在既往的中央領導中,可從來沒有所謂的「安樂死」,不僅她不敢應下,怕是醫院也不會答應,中央也沒人敢批准。

若是被老百姓知道了,還不把大夥罵死呢,搞不好大夥都得被送進監獄!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鄧穎超同志與趙煒(舊照)

1988年,鄧穎超於84歲高齡,從六屆全國政協主席的位置上退了下來,卻仍舊不肯「養老」,時刻操心着國家的大小事務,還不忘積極學習着現代文化。

歲月不饒人,早年所受的苦難也給身體造成了一些隱患,僅僅兩年整個人的狀況便逐漸惡劣起來了。

從1990年初開始,因為上呼吸道的問題,鄧穎超頻繁被送往醫院,秘書趙煒頗為擔心,生怕鄧大姐撐不下去……

1992年6月下旬,鄧穎超在剛剛出院一周後,又因為肺炎引發了高燒,與上次同樣的癥狀,被趙煒等人緊急送往了醫院,而這也是最後一次。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鄧穎超同志晚年(舊照)

以往鄧穎超住院大夥都不大憂慮,畢竟鄧大姐年齡大了,身體機能有所下降,去醫院調理調理就可以好些。

然而,此次入院距離上次出院出現才一周啊,同樣的病症接連發作,還比上次嚴重多了,每個人心裏都有答案,卻不願接受!

科室主任在對鄧穎超的病情進行了系統檢查後,對趙煒說明了嚴重性:「有可能,做好準備吧!」

此話一出,所有人的心中咯噔一下,都意識到了該準備了,同時還裝作平常的樣子,不讓鄧大姐發現異樣。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趙煒(舊照)

趙煒一番整理情緒後,告誡大夥心理上不要有太大壓力,可同時也要有所準備,陪伴鄧大姐走好人生的最後這段路。

眼見病床上躺着的鄧大姐,趙煒的思緒不禁飄到了十多年前,周總理病逝前的種種。

那是1975年秋,周總理的身子已經愈發憔悴了,基本上大多數時候都住在醫院中,可卻仍要為國家大事而操心不止。

有次,趙煒被叫去,周總理首先談的便是如何處理骨灰,趙煒心中很不是滋味,便請周總理莫要說這個話題,兆頭不好。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1975年9月,周總理在醫院會見外賓(舊照)

周總理聞聽,立馬恢復了嚴肅神色,批評趙煒說:

「你不是唯物主義者嘛,人總是要死的,這有什麼?」

趙煒眼見周總理如此鄭重,也不好再說什麼,可心裏卻已隱隱意識到周總理怕是時日無幾了,情緒一時間不免有些低落得緊。

趙煒回去向鄧大姐說了這件事,鄧穎超竟然表示得很豁然,說這事兩人早已商量好了,如果總理先走了,且其要求被中央許可,到自己的時候也會好辦許多。

鄧穎超的堅強與豁達,不僅僅是因為她與周總理都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更是把自己的悲傷深埋心底,不想讓周總理和大夥為她擔心。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周總理與鄧穎超同志相伴而行(舊照)

在至親的愛人行將就木之際,表現出一種頗為平和的態度,這是極其不容易的。

相伴了大半生,周總理無疑是最清楚自己的愛人,眼見她每次來醫院陪自己,都是獨自一人,便已然猜到了她的心事。

總理表示,這樣很不好的,萬一出點什麼事呢;他說服鄧穎超,讓她再來時必須得有趙煒陪着。

什麼是相濡以沫的愛情?

周總理與鄧穎超前輩如是,他們有着共同的信仰,革命的路上並肩前行;在大義之外的小情上,體貼着對方的感受,如此才能攜手一生,成為20世紀里最令人艷羨的一對!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周總理與夫人鄧穎超(舊照)

當趙煒陪着鄧穎超來到周總理病房後,輕輕的呼喚了一聲「總理」,周總理從被窩中艱難的伸出瘦骨嶙峋的右手,示意要和趙煒握一握。

趙煒沒有答應,說自己剛從外面來手太冰了,周總理輕聲說道「不怕」,趙煒連忙搓了搓手,然後握住周總理伸出的手。

熟料周總理又伸出另一隻手,用雙手緊緊地握着趙煒的手,殷殷說了這麼一句:「你要照顧好大姐!」

趙煒聞言,心中大慟,眼中含淚,點頭應下。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周總理、鄧穎超與西花廳工作人員合影,趙煒在中間(舊照)

在周總理的堅持下,趙煒陪伴着鄧穎超一同度過了周總理最後的那段日子,對於周總理逝世的經過有着極深的體察,如今再面對鄧大姐的情況,自然可以稍微從容一些。

在鄧穎超最後的日子裏,精神已經有些恍惚,連最為尋常的飲食都難以為繼,需要靠輸液吊著,可以說經歷着極大的痛苦,可她卻如以往一樣去關懷着身邊的所有人。

在鄧穎超兩年多的長長短短住院歷程中,她對身邊的同志和醫護人員說得最多的是:

「我只是個普通病人,和其他病人是一樣的,你們莫要太過關注於我,要多去關心其他同志,同時做好自己的工作。」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鄧穎超同志(舊照)

有好幾次,因為難以忍受的病痛去叫了護士,事後都要對他們連連致歉。

每當專家來會診,除非身體實在撐不住,都要把自己收拾得利落,讓人攙扶着坐在沙發上等專家前來。

在鄧穎超去世的前幾天里,病情已經到了極其危急的關頭,白天、夜裡身邊都有兩個護士輪流照看着,這讓她十分過意不去。

在精神稍好時拉起她們的手真誠說到:「這麼多人來照顧我,我心裏很難過,真是太謝謝你們了!」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鄧穎超同志晚年(舊照)

對於遺囑,鄧穎超當然頗為重視,特地找來趙煒確認有沒有送到中央,並再次囑託一定要辦簡單些,不能給組織添太多麻煩,否則自己九泉之下哪有臉去見總理呢!

7月9日中午,距離鄧穎超去世不到兩天之際,大抵是意識到了自己的情況,要護士把趙煒給叫來,向她說了這麼一句話:「趙煒,我同你見最後一面!」

趙煒聞言,一時悲慟到了極致,可也知曉此時可不能被悲傷給打倒,強行打起所有精神,讓鄧大姐走得體面。

翌日早上,鄧穎超病情再度惡化,醫生用了「危重」兩個字來描述,鄧穎超隨時可能會停止呼吸。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鄧穎超同志晚年(舊照)

趙煒與其他同志連忙向中央作了彙報,並開始將一應後事安排起來,將自己這些人應做的,以及需要請示中央和聯繫有關方面,都詳細羅列清楚,乃至於整整寫滿了兩大張紙。

夜間,趙煒一直守護在鄧穎超的身邊,醫生也幾次來查探病情,可每次都表示情況沒有任何好轉,所有人的心都在懸着。

11日早上五點多,天色開始微微亮,護士前來查房,向病床上的鄧穎超輕聲呼喚,卻得到沒有任何回應,趙煒大急:「大姐,我是趙煒,您聽見沒有?聽見就睜睜眼睛點點頭。」

鄧穎超依舊沒有任何回應不說,連脈搏、血壓和呼吸都在變得微弱與遲緩,護士趕忙去找醫生,而趙煒也連忙向中央進行了彙報,並把鄧穎超身邊的其他工作人員也相繼傳喚了來。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周總理與夫人鄧穎超(舊照)

醫院的專家連忙趕來展開急救,而中央領導和其他同志也在速速趕來。

6時55分,鄧穎超停止了呼吸,趙煒在病床前瞬間哭成了個淚人,好一陣才收住情緒,俯身向鄧穎超額頭深深一吻,進行最後的告別。

沒有多久,政治局多位常委便已來到,遂在醫院召開鄧穎超同志的治喪會議。

第一個決定便是立即發出訃告,向各界公布鄧穎超同志的死訊和遺囑,其他的需要綜合意見再談。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趙煒在鄧穎超同志額頭印上一吻(舊照)

趙煒作為鄧穎超身邊的工作人員代表,也被允許參加會議,趙煒依據鄧穎超生前的交代,把有待商榷的四個重點問題提出,徵詢最終的處置意見:

1.弔唁活動要不要搞?鄧大姐生前囑咐不在家舉行弔唁活動。

2.遺體告別如何辦?鄧大姐講不搞遺體送別。

3.有關人員守不守靈?

4.日本各界對周總理和鄧大姐十分仰慕,若有日方人員前來弔唁,將如何安排?

本來如果按照鄧穎超的遺囑,這些問題並不用商榷,答案都是否定的。

鄧穎超同志十分的樸素與豁達,認為「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終結,不應該為此搞太多儀式,這樣有違「一切以黨和國家的利益為先」的原則。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鄧穎超同志手寫的遺囑(舊照)

然而,考慮到人民群眾和同志們的情感,中央並沒有遵照鄧穎超的遺囑來行事,經過商議最終就趙煒提出的四個問題做了如下決定:

1.在西花廳懸掛鄧穎超同志的遺像,但不對外發佈通知,若有群眾自發來弔唁則予以接待,這樣既照顧了鄧穎超同志生前一切從簡的意願,也照顧了群眾和同志們的情感需要。

2.遺體告別儀式需要辦,地點選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趙煒提出肯定會有許多老同志來,為了防止站立過久,可以採取分時段的方式,被常委們一致通過。

3.需要守靈,否則本就沒有兒女的鄧穎超同志走得太過孤單,照顧到工作人員的身體狀況,可以輪換着來,這樣也能撫慰大夥的心中悲傷。

4.考慮到周總理夫婦在日本各界心目中分量,以及中日兩國的友好往來,請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異地設置靈堂,日本朋友可以就近弔唁鄧穎超同志,這樣也不至於太過奔波。

若有日本友人來京弔唁,則由對外友協負責接待事宜。

最後,會議還通過了這樣一項:贊同鄧穎超同志撒掉骨灰的遺囑,速速聯繫好天津方面,做好撒骨灰的準備工作。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黨和國家領導人送別鄧穎超同志(舊照)

至於為何是天津,這是鄧穎超同志唯一提到的一點,天津對於她來說有着非同一般的紀念意義,她曾在這兒讀書、任教、開始了革命生涯,並結識了相伴一生的周總理。

周總理撒骨灰的地點也有天津的海河入海口,她便將地點也選在了此地,也算是兩人最後的浪漫吧!

17日是鄧穎超同志的遺體送別儀式舉行的日子,天還沒亮,趙煒等鄧穎超身邊的工作人員便來到醫院,為她最後一次換上乾淨衣服。

至於說是乾淨而不是全新,這是因為除過一件襯衫是新訂做的之外,其他的都是舊衣服。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趙煒手捧鄧穎超同志的骨灰盒(舊照)

中國人講究死後穿新衣,按照中國當時的發展狀況,無論如何也不缺鄧穎超這一身新衣服,同志們都感到不解。

可趙煒卻說這是鄧穎超早就囑咐好的,鄧老認為人死還穿新衣是一種無謂的浪費,自當從她開始來打破這種並無多大意義的舊有習俗。

上午8時,許多中央領導來到醫院,在告別室中對着鄧穎超的遺體三鞠躬,待這一程序完畢,八名禮儀兵上前抬起鄧穎超的靈柩,送上靈車緩緩駛向八寶山革命公墓。

18公里的路途中,許多聞訊的群眾紛紛擠在道路兩側,只為送別鄧穎超最後一程,在途經天安門廣場之際,更是有全國各地的來京群眾肅立默哀,場面極度莊嚴。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人民群眾送別鄧穎超同志(舊照)

人群中的幾個姑娘,用最大的聲音喊出了大夥的心裏話:

「鄧奶奶,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先後總計有數萬人前來出席,待遺體火化後,趙煒和高振普(原任周總理警衛,在周總理去世後任鄧穎超的警衛秘書)奉命去收骨灰。

所用的骨灰盒正是周總理去世之後所用的那個,這些年一直被鄧穎超仔細地珍藏着。

隨後,按照原定計劃,趙煒和高振普使用鄧穎超原來乘坐的汽車,護送着其骨灰去往天津,在天津方面的積極配合下,將鄧穎超的骨灰一併撒入到海河入海口。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趙煒將鄧穎超同志的骨灰撒入海河(舊照)

趙煒面向海河,滿含深情與懷念地說到:「尊敬的鄧穎超同志,親愛的鄧大姐,我已經完成了您的意願和遺囑,您且安息吧!」

至此鄧穎超的身後事基本料理停當。

臧克家在紀念魯迅先生的詩文《有的人》中,有這樣幾句筆者認為頗為應情: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在筆者心目中,鄧穎超同志就是「情願作野草」的代表人物,她生時為人民甘做孺子牛,她死時願如野草隨風而去...…

鄧穎超去世前立下遺囑,對後事提出4個要求,中央:群眾不會同意 - 天天要聞

圖|周總理與夫人鄧穎超(舊照)

如果說周總理是一座巍峨的高山,永遠會被人仰視。那麼,鄧穎超就是這座高山上的花朵,她用生命讓這座高山變得愈發動人。

即便高山不在,卻仍舊以最大的心力去維護一切,鄧穎超同志也曾說過:「當總理的夫人其實很難。」

這」難「便是源自於她對自己有着最高的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曾因是總理夫人而搞特殊化。

鄧穎超同志和周總理一樣都是值得我們仰視和學習的「巨人」!

-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 天天要聞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5月8日哈耶克誕辰126周年紀念日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觀點一文整理·深度閱讀第一,市場經濟是人類迄今所能發現的最有效率且較為理想的一種資源配置體制。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 天天要聞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黃裕生,哲學家,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1愚蠢的人在苦難降臨自己頭上之前,永遠都認為那是不幸者自己的問題,而永遠看不到苦難的製造者,甚至還站在製造苦難的人一邊,對那些批評苦難的製造者的人冷嘲熱諷,惡語相加。
哀悼!她走了,倖存者僅剩7人 - 天天要聞

哀悼!她走了,倖存者僅剩7人

5月7日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獲悉5月7日凌晨1時許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華容縣去世享年96歲小瑞奶奶1930年生於湖南華容1943年春夏之交13歲的她不幸被進村日軍抓獲日軍將擄掠而來的女性
陵水文羅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陵水文羅產業園建設穩步推進

5月7日,陵水文羅加工物流產業園一、二期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完成項目整體的85%。記者在一、二期項目現場看到,工地上機器轟鳴,車輛穿梭,施工團隊正緊鑼密鼓推進後續建設工作,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拔地而起。據介紹,該產業園一期項目為文羅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商業配套項目、熱帶果蔬深加工中心、農副...
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 天天要聞

一見·歷史與未來,一對跨越十年的關鍵詞

循着習近平主席的足跡,感悟文以載道。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以史為鑒 共創未來》。10年前的同一天,那次赴俄之際發表的署名文章題目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歷史」與「未來」,一對關鍵詞,跨越十年,昭示...
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 - 天天要聞

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

中新網成都5月8日電 (賀劭清 楊勇)羌綉亮相意大利米蘭設計周、歌舞劇《風從羌山來》赴柏林藝術節演出……記者8日從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成都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獲悉,作為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近年來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大力保護傳承羌族文化,推動羌族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為羌族文化停留。北川綉娘綉羌綉資料圖。...
小貨郎救助3000紅軍,多位開國將軍獲救,政府尋覓多年 - 天天要聞

小貨郎救助3000紅軍,多位開國將軍獲救,政府尋覓多年

陳廷賢帶路紅軍脫險1934年,3000名紅軍在河南盧氏縣面臨敵軍包圍。一位名叫陳廷賢的年輕賣貨郎主動帶路突圍。陳廷賢1911年生於山西貧苦家庭,13歲時為幫家計,開始挖鹽販鹽,後來在河南盧氏縣定居,學會糕點手藝後轉行賣糕點,常在豫陝交界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