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當官不畏權貴動了很多人的利益,雍正死後,乾隆如何對付他?

2022年10月09日08:00:17 歷史 1235

李衛當官,歷經康雍乾三朝,雖然是花錢辦來的官職,在任期間卻又十分清廉;李衛出身富裕家庭,但對官場貪腐又深惡痛絕;身為一個漢人官員,在雍正年間又深得皇帝重用,位列雍正身邊三大寵臣之一

李衛當官不畏權貴動了很多人的利益,雍正死後,乾隆如何對付他? - 天天要聞

從李衛的人生經歷和官場沉浮來看,稱之為「傳奇人物」也不為過,但他卻始終沒能贏得乾隆的信任,只是礙於雍正對他的寵信,乾隆這才一直沒有直接對付他,但旁敲側擊的事情卻沒少干。

那麼,雍正皇帝駕崩以後,李衛失去了依靠,乾隆登基後又是如何對付李衛的呢?

家庭富裕的李衛是捐資得官

李衛出生在江蘇豐縣,家中頗為富裕,自幼李衛就不必因為生活而愁煩。李衛家有錢,也就意味着他從小就不會因為缺少受教育的機會,之所以他後來斗大個子都不認識,應該是他本人不願意學習,而不是沒有學習的條件。

李衛的官職,是在康熙五十六年靠捐資得來的,那一年他已經31歲,此前一直沒有做什麼正經事兒的李衛,直到靠捐資當上了員外郎以後,似乎這才找到了人生的目標。

不得不說,家庭條件真的非常重要,大字不識幾個的李衛,進入官場以後,直接以從五品的員外郎作為起點,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短短兩年時間內,他就被提拔為戶部郎中,相信這樣的提拔背後,應該也少不了家人在背後的大力扶持。

康熙五十八年,遷戶部郎中。——《清史稿

黃白之物雖然作用很大,但隨着李衛官職的不斷提升,富裕家庭所能給他提供的幫助也開始不斷衰退。捐資買一個高起點容易,但要靠花錢買一個好前程,李衛背後的富裕家庭如何比得過那些背後有大家族撐腰的人?

李衛當官不畏權貴動了很多人的利益,雍正死後,乾隆如何對付他? - 天天要聞

所以,未來的路能走多遠,其實就要靠李衛自己了。李衛是一個31歲還不認得幾個字的人,靠捐資辦了一個官職,相信這樣的條件在官場中恐怕也不會被人高看,尤其是那些憑真本事考上的進士們,恐怕對他也不會有半點好感。

但就是李衛這麼一個給人「暴發戶」感覺的人,在官場中卻很快脫穎而出。他似乎天生就是做官的材料,不僅表現出一個「能臣」的特有的素質,還展現出極其優越的政治天賦。

李衛任戶部郎中期間,負責的是銀庫管理。當時不少親王都有貪腐行為,李衛就發現了一位親王的屬下,在銀庫收繳白銀千兩時,就多收繳10兩,稱之為「庫平銀」,其實就是巧立名目,最終將這筆銀子裝入親王的口袋。

李衛雖然是捐資為官,但為人卻非常正直,認為如此做不妥。但由於人微言輕,他的好言勸阻直接被親王的下屬無視,李衛見狀,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在銀庫之中單獨設置了一個銀櫃,將多收繳的「庫平銀」全都單獨放在這個銀柜上,還掛了一個說明,上面寫明「某某親王贏錢」。

如此一來,所有進入銀庫的人一看便知,這部分銀子是某位親王的「盈餘」,說白了也就是貪腐部分。事情傳出去以後,令那位親王十分尷尬,卻讓聽說此事的雍正皇帝眼前一亮,他初登皇位,萬事艱難,正是用人之際。

李衛當官不畏權貴動了很多人的利益,雍正死後,乾隆如何對付他? - 天天要聞

李衛剛正不阿、不畏皇權,做事又講究策略,這不正是他急需的人才嗎?李衛是一個耿直有能力的人,與那些貪腐的官員們格格不入,卻很對雍正的脾氣。雍正是一位務實的皇帝,與李衛聯手,真可謂是「珠聯璧合」。

與雍正君臣共進

雍正將李衛規划到自己的用人範疇之後,登基之初將他任命為直隸驛傳道。這個任命明顯帶有考察的意味,畢竟李衛此前雖然表現出過人之處,但畢竟沒經受過官場真正的考驗。就在李衛去赴任途中,雍正卻改了主意,直接任命他為雲南鹽驛道,讓他管理雲南的鹽務。

雖然同樣是考驗,但直接讓李衛管理鹽務,雍正的用意其實更深。因為江浙的鹽稅乃國家重稅,卻一直存在極大的問題,急需有人去解決。但江浙的鹽稅問題牽扯甚廣,屬於數十年未能解決的積弊,若非有非常能力之人前往,即便是皇帝親派也只能無功而返。

李衛被雍正安排到鹽務方面鍛煉,這背後有雍正的長遠打算。李衛果然沒有讓雍正失望,在鹽驛道任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雍正又提拔他為布政使,整個雲南省的財政稅賦全都歸他管,兩年時間裏,李衛在財政賦稅和鹽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管理經驗,通過了雍正的考驗。

李衛當官不畏權貴動了很多人的利益,雍正死後,乾隆如何對付他? - 天天要聞

雍正見時機成熟,便讓時任浙江巡撫的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這可都是掌握實權的要職,雍正如此安排,主要是想通過李衛辦成兩件事兒,一個是管理好鹽政另一個是處理好私鹽的問題。

李衛一直都非常懂雍正,在兼任兩浙鹽政使後,立即開始着手處理浙江鹽區存在的問題。當時清代劃分出數十個鹽區,浙江鹽區只是其中之一,卻是鹽價最高的鹽區,佔據鹽稅收入的重要比例。

問題在於,浙江鹽區與兩淮鹽區相鄰,但價格卻相差極大,尤其是生活在兩個鹽區相接位置的人,更無法接受這樣的差價,經常會偷偷購買兩淮鹽區的低價鹽。如此一來,兩淮鹽區的鹽對浙江鹽區的鹽產生很大的衝擊,導致浙江鹽區的鹽很難賣出去,國家損失了大量的鹽稅收入。

李衛了解清楚這個情況之後,意識到當時清代體制的僵化,但這種體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要想解決這個大難題,他只能想其他辦法。

李衛的政治天賦很高,他很快就發現了問題的關鍵所在,百姓私下到兩淮鹽區買鹽,所產生的危害其實並不大,真正影響大的是那些龐大的私鹽販子團體,他們日積月累之下,利用販賣私鹽賺取大量財富,擁有自己的武裝,又與不少清朝的官員勾結,形成了數十年難以根除的「頑疾」

李衛當官不畏權貴動了很多人的利益,雍正死後,乾隆如何對付他? - 天天要聞

李衛只是一個背後沒有大家族支持的官員,雖然背後有皇帝撐腰,但伴君如伴虎,萬一哪件事牽扯太大,令雍正也感到棘手,將李衛推出來平息眾怒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李衛要根除浙江鹽區的問題,需要冒着極大的風險,畢竟在如此高額利益的背後,牽連實在太廣了

雍正沒有看錯人,在這種關鍵時刻,李衛面對賄賂、拉攏、威脅,沒有絲毫動搖,不僅成功根除掉最大的鹽梟沈氏,還提出了後續的管理辦法,將浙江鹽區的鹽政恢復,又防止了私鹽販子死灰復燃,給雍正上交了份完美的答卷。

李衛當官不畏權貴動了很多人的利益,雍正死後,乾隆如何對付他? - 天天要聞

受百姓愛戴的李衛卻不討乾隆喜歡

此後,李衛愈發得到雍正的信賴,無論是修築海塘、真正地實現了專款專用,令百姓得福,國庫減輕壓力;還是彈壓地方,打擊盜賊,保護一方平安。李衛都是當之無愧的「能臣」,在民間積累的極高的名望。

除此之外,李衛雖然目不識丁,平日里辦差事都要帶着一個師爺幫忙處理公務。但他對文人非常尊重,甚至還自掏腰包修過浙江通志深受文人尊重。在文人們遭受文字獄時,李衛也勇於挺身而出,替蒙冤的文人發聲,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因此,李衛不僅僅受雍正器重,還深受百姓愛戴和文人的支持。但他畢竟是漢人,在雍正死後,地位遠遠不及同為雍正三大心腹的鄂爾泰

乾隆對李衛也頗為不滿,一來是因為乾隆不是辦實事的人,對李衛這種實幹派特別不喜歡,因為李衛這樣的能臣,會顯得他很「無能」;二來是李衛辦事不畏權貴,難免觸及到皇親國戚,以前有雍正撐腰,現在換成乾隆,自然對他不滿意。

李衛當官不畏權貴動了很多人的利益,雍正死後,乾隆如何對付他? - 天天要聞

李衛雖然剛正,但與海瑞有很大不同,他做事圓滑留餘地,雖然不得寵,但也沒給乾隆留下什麼把柄。乾隆雖然數次敲打過李衛,但都是無傷大雅的小摩擦而已,因此李衛得以安享晚年

不過,乾隆的小心眼兒確實到了一定的程度,在李衛死後,發現西湖花神廟裡有李衛的神像,頓時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派人將李衛的神像毀掉。

「託名立廟,甚為可異!」

在乾隆眼中,李衛身為一個漢人官員,仗着雍正的寵信,屢次與滿人為敵,令滿人難堪,他就不是一個「純臣」。從這一點看,乾隆的心胸遠遠不及雍正,對李衛的功勞視而不見。若是沒有雍正和李衛拚命打下基業,又哪裡會有乾隆的盛世可言呢?

總體來說,李衛的一生也算圓滿,乾隆雖然對他不滿,但真正的爆發期也都是在他死後。儘管這樣的待遇對李衛並不公平,但帝王心術,難以揣測,能有如此結局,也算是比較圓滿吧。

參考資料:《清史稿》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泰山隊深夜發道歉信,球迷卻並不買賬,球隊走到如今這般田地,已經不單單是主教練崔康熙的問題了 - 天天要聞

泰山隊深夜發道歉信,球迷卻並不買賬,球隊走到如今這般田地,已經不單單是主教練崔康熙的問題了

在中超聯賽第11輪比賽中,山東泰山客場挑戰雲南玉昆,本場比賽的賽前,泰山球迷其實對於球隊取勝還是抱有非常大期待的,此前球隊狀態持續低迷,球隊急需在這樣一場比賽中拿到三分來提振士氣,可惜最終泰山隊卻再次讓球迷失望了,經過90分鐘較量之後,泰山隊以2-3的比分遭遇到了對方的逆轉,球隊也是遭遇到了4輪不勝,並且4...
查爾斯三世與卡米拉加冕肖像揭幕,英國國家美術館迎歷史性時刻 - 天天要聞

查爾斯三世與卡米拉加冕肖像揭幕,英國國家美術館迎歷史性時刻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與王后卡米拉的官方加冕肖像於5月6日正式亮相倫敦國家美術館中央大廳,恰逢兩人兩年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的紀念日。這兩幅肖像由英國畫家彼得·庫菲爾德(查爾斯肖像)和保羅·本尼(卡米拉肖像)創作,將在此展出六周後,永久收藏於白金漢宮的王座廳,成為皇家藝術藏品的一部分。此次展覽延續了英國王...
《似錦》:身處黑暗卻想去照亮別人的福清公主和耿直的都城司甄珩 - 天天要聞

《似錦》:身處黑暗卻想去照亮別人的福清公主和耿直的都城司甄珩

電視劇《似錦》中的甄珩先出場,出場印象就是清冷儒雅,但是升堂審案一板一眼,拿證據說話,偵破長興侯世子一案,沒有因為對方是長興侯而畏懼,一直積極調查真相,讓真相浮出水面。甄珩辦案很強硬,前期對於女主姜似有愛慕之情,親自送花,表達自己想法,被女主拒絕之後也沒有生氣。沒想到是倆人不合適,自己還沒有遇見命定...
深度 | 建交50年,中歐如何再出發? - 天天要聞

深度 | 建交50年,中歐如何再出發?

5月6日,中國與歐盟迎來建交50周年,中歐領導人互致賀電。這是中歐關係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也是這對全面戰略夥伴重新思考雙邊關係發展的重要時刻。站在國際局勢波譎雲詭、地緣博弈異常激烈的關鍵十字路口,作為世界上兩大文明、兩大力量和兩大市場,中歐關係正呈現何種發展態勢?又面臨怎樣的戰略契機?韌性從何而來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