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歷史文化 | 詩人陸遊出生在盱眙?他與盱眙的不解之緣 | 馬培榮 文

2022年10月08日16:09:03 歷史 1687

【摘要】陸遊盱眙有着不解之緣。在盱眙第一山翠屏堂中,有一方宋代大詩人陸遊所撰的《盱眙軍翠屏堂記》碑刻。陸遊的父親曾任官於盱眙,陸遊自己亦出生於盱眙,陸遊一生中多次到過盱眙,并力說駐紮盱眙的右僕射張浚用兵御金,還寫下多首有關盱眙的詩詞。

盱眙歷史文化 | 詩人陸遊出生在盱眙?他與盱眙的不解之緣 | 馬培榮 文 - 天天要聞

宋代大詩人陸遊

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他歷官鎮江、隆興、夔州通判,後官至寶章閣待制,政治上主張堅決抗金。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最豐產的一位詩人,他曾說自己是「六十年間萬首詩」,直到84歲時還是「無詩三日卻堪憂」。陸遊一直活到86歲高齡,存詩9000多首;亦工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南唐書》等傳世。說起陸遊,他與盱眙的淵源可謂深矣。

陸遊出生於淮河的船上

陸遊的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但是,他的出生卻在盱眙境內的那段淮河之上,而且還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故事。

盱眙歷史文化 | 詩人陸遊出生在盱眙?他與盱眙的不解之緣 | 馬培榮 文 - 天天要聞

一生作詩一萬首——愛國詩人陸遊

陸遊的父親陸宰,字符鈞。徽宗政和中(1115年),官為淮西提舉常平,駐壽春(今安徽壽縣)。宣和六年(1124),為淮南東路轉運判官,遷京西路轉運副使、淮南路計度轉運副使等職,負責汴泗淮河漕運、貨物轉運管理。隋代借汴河通濟渠至泗州,河穿泗州城,出汴口(亦稱淮口)入淮達盱。唐宋以來,盱眙、泗州便為運河淮河的漕運樞紐,唐建「都梁山倉」,宋建「南山倉」、「泗州倉」,泗州城中便設有轉運衙門,而官員眷屬多住於盱眙。由於金兵屢屢南侵,戰事連連,轉運之事異常繁忙。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陸宰接到上諭,赴京述職,調任他職。故交卸淮南轉運副使之職後,於十月十六日,偕夫人乘上官船,前往東京汴梁。

陸宰夫婦所乘官船航行在淮河之中。夜色深沉,漆黑一片,烏雲密布,風驟雨狂,除了呼呼的風聲、嘩嘩的雨聲,就是啪啪的浪濤聲,淮河就像是在風雨中游弋的蛟龍,攪起了陣陣狂濤,使河中的官船上下顛簸、搖晃不止、難以航行。船家只得將官船靠近河沿,臨時停泊,期待風平浪靜後再行起航。

此時,陸宰的夫人做了一個夢,夢見前代大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來到船上拜望。陸夫人突然驚醒,便覺得腹中疼痛,遂產下一子,這便是陸遊。此時已是十七日(公元1125年11月13日)凌晨。陸遊出生之前,一直是雷電交加、大雨滂沱、風急浪高,等到陸遊出生後,一聲啼哭,大雨便戛然而止,風平浪靜,繼而星辰顯現。雅好文學的陸宰甚感驚奇,心想:「這孩子說不定就是秦觀投胎,長大後或可作出一番光宗耀祖的事業來」。因秦觀名觀、字少游,故當即以秦觀之字「少游」為孩子取名「陸遊」,以秦觀之名「觀」為孩子取字「務觀」。出生時的天象,也似乎預示着陸遊的一生將與風雨同行。

陸遊的盱眙朋友眾多

陸遊出生於盱眙淮河的官船之上,這便讓這位後來的大文豪與盱眙結下了不解之緣,而且,結交的盱眙朋友眾多。

就在陸遊出生的第三年,宋廷「徽欽二帝」被金人所擄,史稱「靖康之恥」。陸遊一出生便陷入無盡的戰亂與流離之中。但是,陸遊自小聰穎不凡,勤奮好學,果然不負所望,十幾歲時已經是名聞江左,十八歲便開始步入江西詩派大門,學到「一祖三宗」的不少詩法,效仿李(白)杜(甫),成就了一個大詩詞家的偉績。在他的詩詞中,特別突出的是他的愛國情懷。

盱眙歷史文化 | 詩人陸遊出生在盱眙?他與盱眙的不解之緣 | 馬培榮 文 - 天天要聞

南宋建朝,趙構當政,始稱建炎(1127年),與金國劃淮分治,淮河對岸的泗州即為金國所佔。紹興六年(1136年),南宋朝廷命張浚北至盱眙,堅守邊關。張浚便命人修築盱眙城牆周回27里,以御金兵。第二年,又會「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世光)於龜山,並長期駐兵於盱眙。陸遊與張浚之子張栻交往甚密,故而數次前往盱眙,察看淮水一線。並鼓動張浚操兵習武,力說張浚用兵御金。

盱眙歷史文化 | 詩人陸遊出生在盱眙?他與盱眙的不解之緣 | 馬培榮 文 - 天天要聞

正氣凜然怒滿胸——愛國詩人陸遊

在紹興年間,陸遊一個鄭姓的朋友要到盱眙赴任,陸遊與鄭君次韻和詩,還托鄭君帶信給其外甥劉君,以寄箴言,故寫《次韻鄭盱眙見寄,並簡其甥劉君》詩,云:

衣上空嗟京洛塵,

故交半作白頭新。

眾中初得見吾子,

東觀已疑無若人。

仗馬極知非久斥,

沙鷗要是孰能馴?

兩章英妙同時到,

趙壹囊中卻未貧。

隆興二年(1164年),陸遊應張栻之邀又至盱眙,再一次力說張浚用兵,故而張浚都督江淮軍馬,策劃軍事,籌措糧草,準備北伐。此事被投降派秦檜得悉,便誣陷陸遊「力說張浚用兵,破壞宋金和議」為由,上奏朝廷,將陸遊罷免。年僅40歲的陸遊便被罷去官職,閑賦無事,他看到河山破碎、國將不國,痛心疾首,幻想着自己也能跨馬舉刀,飛越淮河,揮師北上,馳騁疆場,怒斬金賊,收復中原,便揮筆寫詩一首:

國家四紀失中原,

師出江淮未易吞。

會看金鼓從天下,

卻用關中作本根。

紹熙元年(1190年),65歲的陸遊得知朋友霍篪調任盱眙監丞,便前往相送。就在送別霍篪到盱眙赴任時,陸遊寫了一首《送霍監丞出守盱眙》詩贈予:

淮浦鱗鱗浸碧天,

即今誰料作窮邊。

空聞甌脫嘶胡馬,

不見浮屠插霽煙。

亭障久安無檄到,

杯觴頻舉有詩傳。

長城萬里英雄事,

應笑窮儒飽晝眠。

霍篪到任後成績斐然,當年又升盱眙知軍。在陸遊鼓動下,霍篪開始為盱眙修纂縣誌,並定名為《都梁志》。清光緒《盱眙縣誌稿秩官》載:「霍篪,京口人,紹熙元年知盱眙軍。著《都梁志》八卷,《續都梁志》一卷。」在第一山秀岩,還有霍篪等留下的石刻一方,題為「廬陵楊萬里建寧黃夷行、京口霍篪,春熙已酉十有二月初二偕來」。

陸遊詩詞大家之名播揚華夏,慕名求學者甚眾,不少盱眙學子慕名前往,拜陸遊為師,深得陸遊的器重。學成之後,這些盱眙學子即將返鄉,朋友為其送行於江幕,以詩為祝。陸遊這位老師當然更是受邀參與。陸遊想起盱眙諸生前來求學的時間裏,師生相處,親密無間,很是舍之不得,便次韻和詩,題曰《成材將還盱,江幕以詩四章為貺,次韻其二以識別》:

漂泊干戈到越山,

不妨還正切雲冠。

乾坤策內窺真象,

龍虎爐中養舊丹。

靜愛白雲歸遠岫,

時邀明月下層巒。

此身已作長閑計,

祗願朝廷四海安。

盱眙歷史文化 | 詩人陸遊出生在盱眙?他與盱眙的不解之緣 | 馬培榮 文 - 天天要聞

陸遊對盱眙情深意重

北宋時期,南北交通主要以運河為路,往來必經盱眙。到了南宋,劃淮為界,宋金對峙,盱眙則為前沿所在,許多官員都要來此一觀情形,陸遊也不例外。

陸遊曾數次到過這宋金對峙的前沿。他立於淮口之間,賦詞一首《生查子·淮口》,云:

還山荷主恩,聊試扶犁手。

新結小茅茨,恰占清江口。

風塵不化衣,鄰曲常持酒。

那似宦遊時,折盡長亭柳。

盱眙歷史文化 | 詩人陸遊出生在盱眙?他與盱眙的不解之緣 | 馬培榮 文 - 天天要聞

他來到盱眙,站在都梁山上,看到淮河對岸的泗州城,那裡已被金人佔領多年,而這邊的寶積山上,卻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歲幣庫」,以大量的金銀錦帛、絲綢珍寶作為「貢品」,歲貢金朝,換取一時平安。心中不免憤激難平。想起前些時候所寫的那首《金錯刀行》,詞中就有「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的句子。現在眼觀咫尺對岸的中原故土,卻成了金人之地,怎不嘆息成哀?便脫口吟就了一首《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

將軍不戰空臨邊。

豪門沉沉按歌舞,

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

三十參軍今鶴髮。

笛里誰知壯士心,

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兵戈古亦聞,

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

幾處今宵垂淚痕。

後來,他又與友人一起,遊了下龜山,拜謁了淮瀆廟、大禹祠。一番下來,較為疲乏。回來之後,也沒了興趣,便在驛站倒頭就睡,很快進入夢鄉。陸遊夢見自己站在淮河之畔、大湖之濱,看到月色皎潔、風吹浪驚,多希望「風為壯士號、浪為征戰鼓」,自己能騎鯨飛馳,縱橫戰場,崢嶸高歌,節節勝利,驅除金虜,收復中原,從此和平安寧。卻又感到歲月悠悠,半生虛度,現在人已老秋,回首堪悲。故起身披裳,寫下《夢中游禹祠》詩:

湖上無人月自明,

夢中彷彿得閑行。

庭空滿地楸梧影,

風壯侵雲鼓角聲。

世異客懷增慘愴,

秋高歲事己崢嶸。

長歌忽遇騎鯨客,

喚取同朝白玉京。

並作《夢題驛壁》詩云:

半生征袖厭風埃,

又向關門把酒杯。

車轍自隨芳草遠,

歲華無奈夕陽催。

驛前歷歷堠雙只,

陌上悠悠人去來。

不為途窮身易老,

百年回首總堪哀。

他站在驛站的陽台上,看着風吹淮水、波濤洶湧,微風簌簌、菖蒲蘆葦搖曳,小雨霏霏、殘荷枯柳婆娑,心中悵然,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生於淮水舟中,想起小時候住在淮河岸邊,經常聽到賊馬嘶鳴,自己和大人一起藏入草叢,躲避金兵,想起那戰亂頻繁、顛沛流離的歲月,不由得悲從心來,故而寫下《三山杜門作歌》:

我生學步逢喪亂,

家在中原厭奔竄。

淮邊夜聞賊馬嘶,

逃去不待雞號旦。

人懷一餅草間伏,

往往經旬不炊爨。

鳴呼!

亂定百口俱得全,

孰為此者寧非天!

這年為宋寧宗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陸遊已經74歲了。

陸遊為盱眙軍翠屏堂作記

又過了四年,到了嘉泰三年(1203年),陸遊的好友施宿知盱眙軍。清光緒《盱眙縣誌稿·秩官》載:「施宿,字武子,吳興人,嘉泰三年知盱眙軍,建翠屏堂。」施知軍還有《東坡先生年譜》《注東坡先生詩》等著作存世。

施宿到任盱眙後,便想能在任職期間為盱眙做點事業,故在第一山上,玻璃泉旁,起秀亭與杏花岩之前,修建了一座別緻典雅的「翠屏堂」,為盱眙山城新添一景。翠屏堂建成後,特邀好友陸遊前來賞游。開禧元年(1205年),陸遊應邀又來到盱眙,在施知軍的陪同下,陸遊登山賞景,遊覽翠屏,觀賞堂室,一番賞游之後,非常高興。此時,施宿便懇請陸遊賜墨,為這新建的翠屏堂作記一篇,年已80的陸遊仍然才思敏捷,稍加思索,便欣然命筆,一氣呵成,當即寫下《盱眙軍翠屏堂記》一篇,記云:

國家故都汴,時東出通津門,舟行歷宋、亳、宿、泗,兩堤列植榆、柳、槐、楸,所在為城邑,行千有一百里,汴流始合淮以入于海。南舟必自盱眙絕淮,乃能入汴,北舟亦是自是入楚之洪澤,以達大江,則盱眙實梁宋吳楚之沖,為天下重地尚矣。

粵自高皇帝受命中興,駐蹕臨安,歲受朝聘,始詔盱眙進郡,除館冶道,以為迎勞宿餞之地。而王人持尺一牘,懷柔殊鄰者,亦皆取道於此。於是地望益重,城郭益繕治,選任牧守重於曩歲。及吳興施侯之來為知軍事也,政成俗阜,相地南山,得異境焉。前望龜山,下臨長淮,高明平曠,一目千里,草木蔽虧,鳧雁翔泳,蓋可坐而數也。乃築傑屋,衡為四楹,縱為七架前為陳樂之所後有更衣之地;而旁又有麗牡擊鮮,與夫吏士更休之區;翼室修廊,以陪以擁,斫削髹丹,皆極工緻,最十二有六間。而堂成,既取米禮部芾之詩名之曰翠屏,且疏其面勢於簡,繪其棟宇於素,走騎抵山陰澤中,請記於予,侯與予故相好也。

予聞方國家承平時,其邊郡游觀,有雅歌之堂、萬柳之亭,以地勝名天下,雖區脫間猶能詠嘆,以為盛事。然嘗至其地者,皆謂不可與淮水南山為比。翠屏之盛,又非雅歌、萬柳可及,則亦宜有雄文傑作以表出之。而予之文不足稱也,雖強承命,終以負愧。侯名宿,字武子,於是為朝散郎直秘閣。

開禧元年春正月癸酉記。

施宿非常欣賞陸遊的才華,當即命人將陸遊的《盱眙軍翠屏堂記》刻勒碑上,立於堂中。

盱眙歷史文化 | 詩人陸遊出生在盱眙?他與盱眙的不解之緣 | 馬培榮 文 - 天天要聞

盱眙翠屏堂—詩人陸遊為之題記

陸遊除了在文學方面的傑出才華,留下大量的詩詞歌賦外,還撰寫了一部史書《南唐書》,顯示了他在史學方面的才華。陸遊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時代,收復中原、統一國家是他畢生的心愿。小時候就常聽父親講述盱眙人南唐大將劉仁瞻率淮泗子弟兵堅守壽州,以命相搏,誓死不降,最後與城共亡的事迹。加之自己就出生在盱眙的淮河之上,童年時親眼目睹金兵南侵,人民流離失所的慘狀,與淮河、與盱眙結下不解之緣。然而,他的宏偉抱負卻得不到實現。故而,他時刻留意山川形勢及戰守之道,了解南唐朝廷與官宦將領,雖是修撰南唐的歷史,卻把自己的愛國熱情、政治主張、軍事思想流露於史書之中。所以,陸遊的《南唐書》要比胡恢馬令所撰的兩部《南唐書》更顯價值。

盱眙歷史文化 | 詩人陸遊出生在盱眙?他與盱眙的不解之緣 | 馬培榮 文 - 天天要聞

陸遊的《南唐書》共十八卷,其中內記三卷、人物列傳十四卷、浮屠、契丹、高麗傳各一部,分述南唐佛教盛行始末及南唐與契丹、高麗往來諸事。着筆公正,評價客觀,弘揚總價,排斥迷信,總結歷史,以史為鑒。其中記載有關盱眙、泗州的人和事見諸許多,如南唐名將、忠臣義士劉仁瞻,率兵抵禦北周大軍,拚死固守壽州,堅守二年,直至城破盡忠,真可謂可歌可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援助圭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 天天要聞

援助圭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在萬里之外的南美洲國家圭亞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的醫生,用堅守和奉獻精神,為當地患者帶來健康與希望,也推動了圭亞那診療技術的發展。前不久,65歲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喬治敦公立醫院找黃曉波醫生複診。他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繼發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經過及時手術,他的眼睛已恢復了視力。喬治敦...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 天天要聞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篤篤篤……「啄木鳥」發出的悅耳聲音回蕩在林間,然而在80多年前,這個聲音卻是東北抗日聯軍預警及聯絡的「密電波」。搖動「響木」會發出類似啄木鳥啄木頭的聲音,抗聯戰士利用「響木」發出的不同聲音可表達多種意思,其在抗聯部隊隱蔽傳遞消息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介紹,80多年前,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 天天要聞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文‬/胡鐵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縣城外的蘆葦盪泛起金浪。四十七歲的劉備站在城樓上,望着校場上整齊列陣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腳邊的蒲草,在粗糲的指間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頑皮的笑意。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本文介紹《廣西學生軍》一書,藉以反映抗戰初期桂系軍隊組織發起的第二屆廣西學生軍的情況...
朱學勤憶胡適 - 天天要聞

朱學勤憶胡適

【原題】朱學勤:胡適,始終以一種從容的態度批評着那個時代,不過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轉自當代文學批評作者朱學勤 節選 | 想起了魯迅、胡適與錢穆轉載 | 《被遺忘與被批評的》胡適的一生是堅持自由主義的一生。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 天天要聞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說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認識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時也是影視歌三棲藝人但是你知道嗎?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銀行前灘31演藝中心舉辦《DIVA演唱會》上海站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這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我準備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 天天要聞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為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促進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經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發佈最新執行懸賞公告: 1、被執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衛樓村汪崗村民組150號,公民身份號碼34011119900119 ****。 2、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