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的結束,巴黎合會的爭辯,凡爾賽條約的簽署。帝國主義國際聯盟給很多國家留下了,強權,投機,蠻橫,詭辯,自私,不人道等陰影。同時戰勝國與戰敗國還簽署了一系列條約,聖日耳曼合約,納依合約,特里亞農合約,色佛爾合約。
長達六個月的巴黎合會,帝國主義讓一戰的衝突,得到了暫時的壓制。在凡爾賽體系下,形成了一種新的強權秩序,戰敗國侵略的失敗,也不得不向戰勝國的強勢妥協,他們深深地知道,三巨頭一言不和就拿重新開戰做威脅。可想而知這種結果,根本就沒有解決各國之間的矛盾,看上去表面的平和,實則背後隱藏着各種危機與抱怨。
凡爾賽體系,在此刻,也埋下了二戰爆發的種子,這顆種子只是暫時體驗不到陽光的照射,風雨的洗禮。只能在黑暗的泥土中保持沉默,等它吸收到更多的空氣和養分之時,隨時都會破土而出。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成為了二戰種子萌芽的有利條件。
一戰結束後,美國佔據世界黃金儲備的一半,1929年工業總產值達到頂峰,10月,美國股市崩盤,一場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爆發,大約四分之一的美國勞動力失業。為了維護白人的工作,美國當局驅逐了180萬公民。經濟危機迅速蔓延至加拿大,日本等歐洲其它國家,隨後又波及到其它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使整個資本主義國家無一倖免。工業危機,農業危機,貿易危機,貨幣信貸危機交織在一起。一直持續到1933年。危機期間,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44%以上,失業人口達4000多萬,各國失業率在30%到50%,國際貿易下降65.9%,造成物質損失達2500多億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損失的1700億美元,還要多出800億,也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空前嚴重,歷時最長的一次危機。
各國為了抵抗危機,阻止外國貨物進入本土,故意提高關稅,先是美國,再是英國,其它國家紛紛效仿,最終嚴重影響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這就導致1929年至1933年,由和平走向戰爭之間的過度歷史。在危機之下,利益摩擦,貿易摩擦,政治摩擦,到軍事摩擦,慢慢都浮出水面,最終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每個國家使用各種手段維持貿易,把廉價的商品傾銷他國,金融領域也都放棄金本位,讓本國的貨幣貶值。首先是英國帶頭,隨後是瑞典,挪威,日本。後來增加到50多個國家。甚至出現金融聯繫密切的國家,組成集團化對抗,英鎊集團,美元集團,日元集團等相互對立,形成了國家集團對抗的局面。
危機下的德國,高峰期1932年,幾十萬個中小企業倒閉,600多萬人失業,佔全國人口的50%,統治階層支持幫助壟斷資產階級,將危害轉嫁與勞動農民,增加稅捐,剝削人民群眾,政府搜颳了幾十億馬克。使社會矛盾日益惡化,給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有力的幫助,最終為希特拉上台執政打下了基礎。
危機下的日本,國內市場本來就小,500萬戶農民徹底破產,工廠幾乎全部關閉,400萬人失業,出現了賣兒賣女,全家自殺,街坊鄰居集體自殺,無數少女被送進了妓院。簡直堪稱人間的地獄,最終走向了入侵中國的道路。
馬克思的預言得到了印證,資本家為了利潤,可以出賣絞死自己的繩索。世界經濟危機的災難,改變了許多國家的面貌,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矛盾一發不可收拾,給軍事衝突提供了有力條件,帝國列強們又恢復了瓜分世界,搶奪資源的想法。同時也加速了戰爭爆發的日程。#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