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途中,身居要職的陳云為何「失蹤」?與一個叫席懋昭的人有關

2025年05月25日01:32:10 歷史 1410

1935年6月,夾金山的冰雪尚未消融,中央紅軍正面臨長征途中最兇險的轉折。就在大部隊翻越雪山前夕,一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突然「消失」了——陳雲的名字從行軍名單上被悄然抹去。

有人說他犧牲了,有人說他叛逃了,但真相遠比猜測更驚心動魄:他肩負着一項足以改寫中國革命命運的秘密任務,而護送他穿越層層封鎖的,竟是一位剛加入紅軍七天的年輕人……

長征途中,身居要職的陳云為何「失蹤」?與一個叫席懋昭的人有關 - 天天要聞


雪山密令:陳云為何「人間蒸發」?

1935年5月29日,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硝煙尚未散盡,一場未載入史冊的會議在橋頭召開。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人決定:派陳雲秘密出川,赴上海恢復被破壞的白區黨組織,並向共產國際彙報遵義會議實情。此時的上海,中共地下組織幾近癱瘓,而共產國際對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尚不知情。陳雲此行,關乎中共能否獲得國際支持,更關乎長征後的戰略布局。

為掩人耳目,陳雲化名「廖家駿」,假扮藥材商人。但難題接踵而至:他一口吳儂軟語,在川地極易暴露;沿途軍警盤查森嚴,連報紙上的叛徒名單都有70多人認識他。中央選中了一位特殊護送者——靈關小學校長席懋昭。這位年僅23歲的地下黨員,剛帶領游擊隊為紅軍開路,對川西地形與民情了如指掌。

長征途中,身居要職的陳云為何「失蹤」?與一個叫席懋昭的人有關 - 天天要聞


「捉放曹」計:智闖敵營的生死七日

6月12日,三人小隊冒雨出發。行至半路,一名渾身泥濘的男子踉蹌追來——竟是國民黨天全縣教育局長熊某!原來,紅軍早將此人扣押,故意「放虎歸山」作「護身符」。席懋昭佯裝偶遇,謊稱陳雲是躲避紅軍的商人。熊局長信以為真,竟主動帶路,憑藉人脈讓民團哨卡一路放行。

滎經縣,四人夜宿熊宅。席懋昭與陳雲徹夜未眠,熊局長鼾聲如雷,渾然不知身旁躺着中共核心人物。次日抵雅安後,席懋昭又借成都求學經歷,帶陳雲混入城區。為傳遞平安信號,陳雲在《新新新聞》刊登一則「遺失牙章」啟事——這竟是事先與周恩來約定的暗號!

長征途中,身居要職的陳云為何「失蹤」?與一個叫席懋昭的人有關 - 天天要聞


渣滓洞遺恨:無名英雄的35年沉寂

任務完成後,席懋昭返程途中驚聞噩耗:妻子被捕,戰友被殺,自己已成通緝要犯。他四次入獄,受盡烙鐵、老虎凳等酷刑,卻始終未吐露護送陳雲的秘密。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他被秘密槍決於渣滓洞,犧牲三日後,紅旗插上歌樂山

然而,因單線聯繫中斷、兄長任職國民黨軍官等「歷史問題」,席懋昭的烈士身份長期未被承認。直到1983年,陳雲偶然得知其遭遇,連夜寫下千字證明:「懋昭同志嚴守黨的機密,功績卓著!」次年,四川省政府追認其為革命烈士。這位埋名半世紀的英雄,終獲歷史正名。

長征途中,身居要職的陳云為何「失蹤」?與一個叫席懋昭的人有關 - 天天要聞


歷史迴響:信仰何以穿透時代?

席懋昭的故事,映照出一代革命者的精神底色:他本可借兄長勢力躋身權貴,卻散盡家財支援紅軍;四次入獄仍堅持傳播進步思想,甚至在獄中發展黨員。陳雲晚年的牽掛,不僅是對個人的追思,更是對那段隱秘戰線的致敬——沒有席懋昭們的忠誠與機變,中共與共產國際的聯繫或將中斷,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亦難獲國際確認。

而「瀘定橋會議」雖未載入正史,卻悄然改寫了長征的走向。當陳雲在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彙報時,他懷揣的不僅是會議記錄,更是一個政黨在絕境中獨立自主的覺醒。這份覺醒,最終讓「延安福爾摩斯」布魯得以粉碎戴笠的「死間計劃」,讓「紅星照耀中國」的故事傳遍世界……

長征途中,身居要職的陳云為何「失蹤」?與一個叫席懋昭的人有關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陳雲傳》(中央文獻出版社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料彙編》(解放軍出版社
《紅岩魂:渣滓洞烈士紀實》(重慶出版社
《隱蔽戰線春秋書系:情報與保衛工作》(中共黨史出版社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 天天要聞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打着董某輝粉絲名義成立的銀河護衛隊,四處舉報那些對董宇輝發出質疑和抨擊的博主,如果這種現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將對整個網絡環境和輿論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和惡性的循環。董某輝是樹立起來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沒有缺點,也不代表他完全在聖壇之上。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 天天要聞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荒誕世界裏,發生着這樣一場荒誕對話: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會做皇帝呀,我沒學過。群臣:就是你不會,才選你做皇帝。端王:那我當了皇帝該幹些啥?群臣:隨便你,只要不幹皇帝的正事,你愛咋玩咋玩。端王:還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們貪我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 天天要聞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清·雍正通寶)首先要強調,雍正通寶並不少。不僅僅是明確記載的85億6千萬文鑄量,多於歷史上的大多數銅錢品種。(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寶也才1億文),現存世的數量,也同樣算作常見的古錢。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 天天要聞

從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飯:看韓信如何將恩情淬鍊成傳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風裹挾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韓信蜷縮在蘆葦叢里,腹中飢餓如烈火灼燒,他摸了摸腰間早已銹跡斑斑的青銅劍 —— 這是他唯一的體面,也是他最後的倔強。曾經的世家子弟,如今卻要靠着釣魚換錢果腹,若運氣不好釣不到魚,便只能在河邊挨餓。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聞

黃橋決戰後,為何毛澤東預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蘇北平原,7000名新四軍戰士正面臨16萬國民黨軍的合圍。指揮部里,34歲的粟裕伏在地圖上,鉛筆划過黃橋鎮外的每一道溝壑——這個連軍用地圖都未標註的小鎮,即將成為改寫中國抗戰史的關鍵坐標。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 天天要聞

抗戰結束後,假如不打解放戰爭,為何中國將走向深淵?

1945年秋,重慶談判桌上的煙灰缸里堆滿煙蒂。毛澤東與蔣介石相對而坐,背後是八年抗戰尚未散盡的硝煙,眼前是四萬萬同胞對和平的殷切期盼。當《雙十協定》墨跡未乾時,蔣介石卻在日記中寫道:「共黨之要求,無異於要我自縛雙手。」一年後,中原大地重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