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他迎來了自己政治生涯的高光時刻,在那段特殊的時期,他扛下了所有的重擔,不負眾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使得中國的發展道路再次走向了正確的方向。
然而在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以後,他絲毫都沒有留戀,選擇悄悄退出了政治舞台,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他就是從毛主席手中接過領航大旗的華國鋒。
一、個人革命成長的歷程
1921年2月,華國鋒出生在山西省交城縣的一個工人家庭,他是家裡的老二,上邊還有一個哥哥。當時由於家裡的條件不是特別好,只能滿足一個孩子上學讀書,華國鋒那時候不僅十分好學,而且學習成績還格外優異,還考上了當地最好的學習。
學生時代的華國鋒在學校里接觸到了很多先進的思想,與此同時他還十分關心國家的命運和百姓的疾苦,因此積極投身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抗日救國運動。
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華國鋒和紅軍有了一次接觸,當他在了解到紅軍是代表窮苦人的軍隊時,他知道自己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1938年,華國鋒參加了抗日游擊隊,從此開啟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同年10月他加入了共產黨。此後,他開始在山西地區走街串巷宣傳抗日救國的思想,而且還領導群眾與軍閥閻錫山頑強鬥爭。
參加革命以後,他將學校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不僅學會各種武器的使用,而且還成長為了一個能文能武的人。在抗日戰爭中,華國鋒打仗有勇有謀,更善於理論聯繫實際,當他帶領部隊把日寇的據點打掉了以後,還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揚。
華國鋒之所以能夠在戰場上屢立戰功,是因為他將毛主席寫的抗日文章創造性地運用到了戰場上,進而年輕的華國鋒一次又一次發揮出了自己的才幹和本領,在戰場上贏得一次一次勝利。
二、政治生涯的輝煌時期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大勢已去,很多解放區的發展需要優秀的人才和黨員幹部,華國鋒當時想都沒想,決定遠離故土,跟隨大部隊來到了湖南,他先後擔任了湘陰縣、湘潭縣的縣委書記。
那時候的華國鋒還不到三十歲,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來到南方的初期,他各方面都不是特別適應,可是華國鋒在很短的時間就克服了諸多困難,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他經常前往基層調查,了解百姓的需求,總結工作經驗,通過開展農村互助合作運動,使得湘潭縣的農業產量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
後來,毛主席來家鄉視察,工作業績突出的華國鋒再一次引起了主席的注意,毛主席評價他是一個老實忠厚的人,配得上當地百姓「父母官」這個稱號。為此,毛主席還親自提名讓華國鋒擔任湖南省省委書記、革委會代主任。
自從得到毛主席的認可和青睞以後,華國鋒的政治生涯一路長虹,1971年進入中央工作以後,他成為了重點的培養對象。在特殊的時期,華國鋒也曾遭受過各種衝擊,但是他不忘初心,一直堅信這些考驗和經歷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最終,毛主席確定華國鋒為接班人,那時候他的畫像總是會和毛主席的畫像一起出現在千家萬戶中。1976年,毛主席去世以後,在關鍵的時刻,華國鋒沒有讓黨和人民失望,在他的力挽狂瀾下,救了很多人,同時還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才能打開新的篇章。
三、最後選擇功成身退
1981年6月,華國鋒選擇主動退出政治舞台,辭去中共中央主席職務,經過多方面的考慮,組織最終批准了他的申請。此後,華國鋒開始過着深入簡出的日子,而且他也很少跟身邊人談論政治,每次當有人問他的時候,他都是非常肯定當時相關領導人的工作。
其實,華國鋒的晚年生活也普通的老人沒有什麼差別,唯一不同的是他在生活中一直堅持着自律的好習慣。雖然他很少談論政治,但是他每天都要堅持讀書、看報,而且看新聞聯播這個習慣他一直從沒有改變過。
平時沒有什麼事情的時候,華國鋒幾乎都不出門,有時候有人來拜訪他,他總是會拿出自己種的葡萄來招待客人,還跟大家講述自己的勞動經驗。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華國鋒會帶着全家一起出門,那就是毛主席的誕辰和忌日。每年一到這兩個特定的日子,華國鋒就會來到毛主席的紀念堂,祭奠毛主席。
不管在任何崗位上,華國鋒一直堅持謙虛、低調的形式風格,就連他家人也從來都沒沾過他的光,反而一直通過自己的努力,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獲得屬於自己的榮譽。
結語
在時代的進程中,華國鋒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他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做出了一系列決策;在完成使命後,他絲毫不貪戀權勢和地位,主動「讓賢」,這樣的做法和選擇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