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話
鄂豫皖根據地最輝煌的時期就是第三次反「圍剿」時期。根據國民黨部隊對鄂豫皖根據地圍而不剿的態勢,紅四方面軍審時度勢,主動發起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四次重大戰役,這四次戰役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紅軍軍旗
國民黨對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圍剿」部署
1931年9月間,蔣介石親赴武漢坐鎮,部署對鄂豫皖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
在皖西根據地,國民黨部隊配置有岳盛瑄第46師、阮肇昌第55師、李松山第57師、厲式鼎第7師等四個師;在鄂東地區配置有夏斗寅第13師、彭振山第30師、張印相第31師、葛雲龍第33師、尚之楚第44師、徐源泉第48師、趙冠英第69師等七個師;在豫東配置湯恩伯第2師、曾萬鍾第12師、戴民權第45師、陳耀漢第58師等四個師,還將張鈁第24路軍集結於信陽一帶。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蔣介石還把其嫡系徐庭瑤部第4師、俞濟時部南京警衛師調到武漢地區,參加「圍剿」。
此次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三次「圍剿」布署,蔣介石採取了一些新的策略。在軍事上力求進攻,消耗紅軍主力,絕對禁止軍事應付而處於被動地位,用長追、駐剿、堵擊、出動預備隊等戰術「圍剿」;在經濟上,嚴禁白區與赤區的貿易往來,加緊實行經濟封鎖政策,破壞革命根據地的生產和經濟生活;在政治上製造反革命輿論,惑亂蘇區民心,並在赤區和白區邊界盡量組織地主武裝,勾結蘇區地主富農以及一切反動派勢力,實行內外夾攻的策略,對根據地實行燒、殺、搶、掠。
但是,由於「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東北三省,而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政策,全國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國民黨當局內部的予盾日益激化,將介石被迫於1931年12月15月下台。國民政府也於1932年1月30日倉皇宣布遷都洛陽。危機四伏的國民黨當局,雖然對鄂豫皖根據地作了第三次「圍剿」的準備,但力不從心,無法立即實施,形成了對鄂豫皖根據地「圍而不剿」的局面。
成立紅四方面軍
1931年5月,根據中央決定,中共鄂豫皖分局和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張國燾任鄂豫皖分局書記兼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1931年11月7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在七里坪西邊的河灘上隆重集會,熱烈慶祝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4周年。在這次集會上,正式宣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成立,下轄紅4軍和紅25軍,共兩萬多人。由徐向前擔任方面軍總指揮,陳昌浩擔任政治委員,劉士奇擔任政治部主任。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
紅四方面軍軍旗
紅四方面軍成立之後,決定以紅第11師、紅第12師和紅第10師第30團等共8個團發起黃安戰役。
黃安戰役
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面對大軍壓境,態度明確。紅軍要進攻敵人,從根本上不讓國民黨的第三次「包圍會剿」計劃能夠實現。要在敵人布置未妥的時候,就把第三次「圍剿」打破,然後乘勝追擊前進,求得更大的勝利。
黃安,即今紅安。黃安城是國民黨軍伸入鄂豫皖蘇區西南部一個比較突出的據點,由國民黨軍趙冠英部第69師據守。趙冠英部師部及第206旅駐紮在黃安城內,第207旅及配屬該師的第30師1個團駐守在城外。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以紅11師、紅12師及紅10師1個團和黃安獨立團共8個團的兵力,發起黃安戰役。這次戰役採取長期圍困,逐步削弱敵人,創造條件,待機攻城的策略,實施「圍點打援」。
戰役第一階段——掃清外圍:1931年11月10日至20日,十天左右的時間,紅軍掃清了黃安縣城外圍據點,切斷了城內與城外國民黨軍隊之間的聯繫。
戰役第二階段——圍點打援:11月21日至12月20日,約30天的時間,連續擊潰城內趙冠英部守軍反擊的同時,還阻擊來自鄂東方向敵彭振山部第30師和葛雲龍部第33師的增援。
戰役第三階段——消滅敵人:12月20日至23曰,約三天時間。
1931年冬天的黃安城裡,面對紅軍一個多月的圍困,國民黨軍第69師師長趙冠英急切地等待着救援。
趙冠英急切盼來的是一架飛機,這架飛機機身上郝然寫着「列寧號」字樣,只見飛機俯衝過來,扔下兩個黑乎乎的東西,緊接着是雪片似的傳單,還沒等國民黨守軍反應過來,地面就傳來巨大的爆炸聲,硝煙帶着泥土騰空而起。
這架飛機是怎麼回事呢?
1930年2月16日,由國民黨空軍飛行員龍文光駕駛一架「柯塞式」飛機,由漢口飛往河南開封,執行通信任務,在燃料耗盡的情況下,迫降在鄂豫皖邊區的宣化店。在邊區領導人徐向前的動員下,龍文光也參加了紅軍,並擔任了紅軍第一任飛行員。地處大別山腹地的新集,位於商城與光山之間。新集,即今新縣,屬河南信陽市。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當年,這架被紅軍繳獲的國民黨戰機,被根據地軍民用人力運抵這裡。這架繳獲來的飛機,正式更名為列寧號。成為人民軍隊歷史上的第一架飛機,並在隨後的1931年底的黃安戰役中立下戰功。1932年9月,鄂豫皖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失利,紅四方面軍西轍,「列寧」號飛機拆散,埋入大別山中。
當天夜裡,也就是12月23日夜裡,紅四方面軍八個團對黃安城發起總攻,於當夜突破城垣,衝進城內。敵趙冠英部守軍在突圍中被紅軍全殲於城郊,敵第69師師長趙冠英被俘。是役共殲國民黨軍約1.5萬人,其中生俘近萬,繳獲長短槍7000多支,迫擊炮十餘門,電台一部。
這次戰役,從1931年11月10開始,至1931年12月23日結束,歷時43天時間,黃安戰役勝利結束,取得巨大戰績。
黃安戰役是紅四方面軍成立以來,發動的第一場戰役。成功地拔掉了敵人楔入鄂豫皖根據地的釘子,使黃安、麻城、孝感等縣蘇區連成一片,根據地更加鞏固。同時,也使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圍剿」,未及開始,即宣告破產。
為了紀念這次重大勝利,紅軍從此以後,將黃安改稱為紅安。
將軍縣——湖北紅安。
商潢戰役
紅安戰役的巨大勝利,大大激勵了鄂豫皖根據地軍民的鬥志。紅安戰役勝利後,1932年1月13日,紅四方面軍總部率紅10師、紅11師、12師向北開進,同時令位於皖西的紅25軍第73師西進,開始實施商城和潢川戰役。尋找機會,殲滅豫東南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向北發展根據地。紅四方面軍主力經過短時期的休整,徐向前即率紅四方面軍主力北上。
這個時候,國民黨軍沿潢川、商城公路一線部署了湯恩伯部第 2師、曾萬鍾部第12師、獨立第33旅和陳耀漢部第58師,共三個師又一個旅的兵力,南與控制商城南部、麻城東北部的國民黨地方武裝相接,使鄂豫皖蘇區的皖西地區與鄂豫邊地區被國民黨軍所分割。
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集中 4個師的主力,首先圍殲位於商潢公路沿線傳流店、杜傅店、江家集諸地的敵人,然後等待時機奪取商城,打破敵人的分割。
1932年 1月22日,紅軍攻佔潢川城南之北的亞港。在紅軍實施分割包圍時,湯恩伯部第2師、曾萬鍾部第12師、獨立旅及陳耀漢部58師等駐守在豫東各地國民黨軍三個師又一個旅懼怕被殲,迅速縮回潢川。
紅四方面軍遂以一部兵力圍逼商城,商城守敵是陳耀漢部第58師。紅軍大部主力隱蔽集結於商城至潢川公路兩側,待機殲滅潢川來的援兵。1月31日,國民黨軍三個師又一個旅,由潢川分兩路向商城增援。紅四方面軍主力以正面阻擊和兩翼迂迴相結合的戰術,戰至2月2日將潢川來援之敵全部擊潰,直逼潢川近郊。據守商城之敵陳耀漢部第58師待援無望,只得棄城向南逃到麻城。商城和潢川戰役歷時勝利結束。
這次戰役自1932年1月19日開始,至2月9日,前後歷時20多天,解放了商潢公路沿線廣大地區,殲滅國民黨軍5000餘人,使皖西與鄂豫邊革命根據地連成了一片。
予鄂豫皖根據地示意圖
請看下篇:鄂豫皖根據地第三反「圍剿」(下)。鄂豫皖根據地的巔峰之戰,四十八戰役——蘇家埠大捷,迎來根據地的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