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榕曾這樣問過父親鄧小平:「您這輩子和誰的關係最好?」
鄧小平想也沒想便脫口而出了三個名字,鄧榕好奇地皺着眉頭,參加革命的這些年,鄧小平有很多生死與共的戰友,為什麼他和這三個人的關係最好呢?
鄧小平慈祥地笑了笑,沒有回答,而是緩緩抬起頭看着天空,思緒慢慢飄到了1920年,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一、年少時的友誼最難忘
1920年10月20日,「盎特萊蓬」號郵輪緩緩駛入法國巴黎的港口,在一群金髮碧眼的外國人中,一個留着粗硬短髮的矮個子少年格外引人注意。
他一走下郵輪,大批留法勤工儉學的學生便涌了上去,熱烈歡迎他的到來。
少年站在人群中,局促地紅了臉,一個梳着背頭、身材挺拔的青年看出了他的窘迫,主動握住少年的手,大大方方說道:「我叫聶榮臻!歡迎你到法國來!」
少年連忙放下行李,緊緊握住聶榮臻的手:「同志你好,我叫鄧先聖(鄧小平原名,統一全文,下文稱鄧小平)!」
聶榮臻轉過頭,將站在自己身後瘦高身材的青年拉到身前,主動介紹道:「他叫李富春,以後我們就是同學了!」
在巴黎碼頭擁擠的人群中,伴隨陣陣海風的咸濕味道,鄧小平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兩位「至交」——聶榮臻和李富春。
第二天,學生為鄧小平一行舉行了熱烈的歡迎儀式,鄧小平再一次遇到了聶榮臻,一打聽才發現兩人竟然是四川老鄉,在大洋彼岸遇到老鄉,實在是太讓人激動了。
鄧小平和聶榮臻迫不及待用四川話交流起來,很快兩人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每每提及此事,鄧小平都表現得十分激動:「我們在異國相遇,真是有說不出的高興!」
從這一天開始,鄧小平、聶榮臻、李富春三人就經常結伴參加一些學生活動,本以為自己會很難融入異國生活,沒想到在聶榮臻的幫助下,鄧小平很快就適應了法國的生活節奏。
圖|青年聶榮臻
在當時的旅法學生團體中,16歲的鄧小平是最小的,大家都把他當成弟弟一般照顧、呵護,工作和學習中遇到問題,大家都會熱情幫他解決。
鄧小平來到法國後,很快就開啟了半工半學的留學生涯。
一個月後,周恩來也抵達法國,他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來法國發展黨的早期組織,所以一到法國周恩來就開始進行社會活動,1921年成立了巴黎共產主義小組,1922年又成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
當時周總理負責宣傳工作,在宣傳活動時與鄧小平相識,在周總理的動員下,鄧小平義無反顧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周恩來當選總書記,鄧小平就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在創辦機關刊物《少年》《赤光》時,鄧小平主要負責刻蠟板,李富春負責發行工作,在巴黎哥德魯瓦街17號旅館的一個小房間里,鄧小平、李富春、周恩來、聶榮臻在這裡度過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旅法勤工儉學四人組朝夕相處、患難與共,那個時候法國的經濟狀況十分蕭條,物價瘋狂上漲,失業員工越來越多,本地人生活難以為繼,更別說這些在異國他鄉勤工儉學的中國學生。
只有極少數學生家境優渥,可以支撐他們繼續留學,大多數學生都生活窘境,吃的不好,住的也不好,餐餐都是白水、麵包,但是大家的革命熱情都非常高,是一批充滿了鬥志的年輕人。
在這樣惡劣的大環境中,很多學生都找不到能夠繼續支撐自己讀書的工作,隨着失業狀況日益嚴重,勤工儉學的學生體會到了現實的嚴峻,此刻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三條路:失學,失業和回國。
大家遠渡重洋來到巴黎求學,出發時躊躇滿志,如今卻被現實打壓得自怨自艾,學生不甘心就此放棄。
在蔡和森、周恩來等人的領導下,學生進行了「反飢餓鬥爭」,為了爭取到學習的權利,又進行了「爭回里昂中法大學鬥爭」。聶榮臻、李富春、鄧小平也積极參与了鬥爭,在尋求真理的過程中,幾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自此以後,他們不再是簡單的朋友,更不是簡單的同學,而是有革命友誼存在,可以並肩作戰的戰友!
圖|青年周恩來
好在當年法國的各種思潮都很活躍,鄧小平和周恩來經過長期的調研後,同時選擇了共產主義,為了擁護共產主義,兩人攜手與共和其他思想做鬥爭,無數次經歷險境,又無數次化險為夷。
在朝夕相處的歲月中,周恩來和鄧小平逐漸擁有了相同的愛好和習慣,周恩來愛看足球,鄧小平也愛看足球,周恩來愛吃那種牛角包,鄧小平也愛吃。
其實,這種牛角包在法國是最為低廉的食品,但是對留學生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美味珍饈」了,小小的牛角包象徵鄧小平和周恩來的友情,以至於新中國成立後,鄧小平訪問法國時,還特意帶回了一些牛角包送給病重的周總理。
回憶起與周恩來的友誼,鄧小平感慨萬分地說道:「我待他如兄長般欽佩和敬重。」
從法國學成回國後,赴法勤工儉學四人組各自去了不同的工作崗位,聶榮臻被組織派往蘇聯留學,李富春留在蘇區鬥爭,直到1927年年底,鄧小平才再一次見到了少年時的好友。
當時,周恩來負責中央的具體事務,中央的許多大事都要向他請示,鄧小平則協助周恩來處理日常工作。每次開會周恩來都要講很多話,鄧小平就坐在一旁,將周恩來話中的重點一一記錄。
兩人共同戰鬥,共同工作,共同生活。
當時周總理和鄧穎超住樓上,鄧小平和張錫媛就住在樓下,年輕氣盛的四人即便身處革命漩渦,依舊保持高昂的鬥志,經常可以聽到家中歡笑聲不斷,蔡暢問鄧小平周恩來他們為什麼總是歡笑?
鄧小平笑着回答:「那時候我們年輕嘛,當然高興了。」
短短的一句話,滿是少年氣,人們常說年少的友誼最珍貴,不論經歷多少風雨,最讓人難忘的便是意氣風發的少年和那些幼稚卻又遠大的理想!
圖|青年鄧小平
二、並肩作戰的戰友情
1924年9月,周總理回國了,鄧小平、聶榮臻等人也相繼回到國內。這些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直接投身於中國革命的最前線,為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周恩來、聶榮臻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鄧小平也在1929年發動了百色起義,天各一方的幾人,將革命的星星之火共同燃成燎原大火,燒遍了整片神州大地!
1934年,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準備出發的時候,在政治部工作的李富春發現轉移名單上竟然沒有鄧小平的名字,他立馬向上級彙報,在李富春的幫助下,鄧小平得以加入長征隊伍。
1935年紅軍過草地期間,鄧小平出任紅一軍團宣傳部長,當時紅一軍團的政治委員就是聶榮臻,既是老鄉又是同學的兩人又成為了同事和戰友,在這段艱苦卓絕的歲月里,兩人肝膽相照、互相扶持,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當時鄧小平的工作很辛苦,不僅要跟上大部隊的步伐,還要不停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宣傳抗日,部隊休息的時候,鄧小平不能休息,還要去做俘虜的思想工作,稍有閑暇還得編寫宣傳提綱和教材,長期的高負荷工作一步步壓垮了鄧小平的身體。
在甘肅慶陽的時候,鄧小平得了嚴重的傷寒病,一連高燒幾日昏迷不醒,任何東西都吃不進去,生命危在旦夕,可當時的紅軍資源十分有限,一沒有藥品,二沒有補品,聶榮臻急得幾天幾夜睡不着覺吃不下飯。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張學良派人送來兩車慰問品,其中有一些罐裝的牛奶,聶榮臻當即下令:任何人不許碰這些牛奶,全部送到鄧小平那裡去!
得知昏迷不醒的鄧小平將牛奶都喝了下去,聶榮臻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他激動地說道:「這下真是雪中送炭啊,有了這些牛奶,人就有救了!」
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改編成八路軍,鄧小平調任129師政委,聶榮臻出任115師政委兼副師長,平型關大捷後,聶榮臻奉命留在晉察冀邊區,主持敵後抗戰工作,鄧小平則帶領部隊奔赴前線。
並肩戰鬥的兩人又一次被派到了不同的戰場,但不論身在何方,他們對待日本侵略者的態度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堅決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去」!
鄧小平和聶榮臻在各自的戰場上奮勇殺敵、拚死抗戰,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衛祖國領土。
圖|鄧小平
1940年1月,晉察冀軍區組成南下支隊開赴晉東南,聶榮臻率領幾千人的隊伍,在夜色的掩護下,急行軍穿越和順、遼縣,抵達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王家峪。
在這裡,聶榮臻見到了朱德、彭德懷和鄧小平等老戰友,當時正值大年三十,八路軍總部正在熱熱鬧鬧過年,聶榮臻一來大家更熱鬧了。
許久未見老朋友,朱德拉着聶榮臻半天不讓走,兩人端着酒杯喝了一杯又一杯,怎麼都喝不盡興。
一旁的鄧小平卻滴酒未沾,他擔心如果大家都喝多了,出了意外情況難以及時調動,不用說話聶榮臻就明白鄧小平的意思,所以一杯酒都沒有勸他喝,這便是老戰友之間的默契,無需多說,只一眼便懂了。
聶榮臻沒有跟隨南下支隊繼續走,而是留下來向八路軍總部彙報工作,彙報完成後,鄧小平又邀請聶榮臻到129師師部給戰士講講課,順便敘敘舊。沒想到聶榮臻直接在129師住了好幾天 ,都沒有回總部。
這一對久別重逢的老戰友,好不容易相見了,有一肚子說不完的話,天天聊到雄雞報曉才罷休。
在延安艱苦卓絕的歲月中,鄧小平遇到了卓琳,兩人在窯洞里舉行了樸素的革命婚禮,毛澤東、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人出席了他們的婚禮。
新婚當日,鄧小平表現得很高興,面對四面八方的敬酒都是來者不拒,李富春知道鄧小平酒量不好,革命婚禮也不宜在結婚當日喝得爛醉,便偷偷將白水裝進酒瓶遞給鄧小平,鄧小平用嘴一抿立馬發覺出了不對勁,感激地看向李富春。
婚禮結束後,眾人來不及寒暄,便為了革命各奔東西,聶榮臻率部開拔前線,鄧小平與劉伯承帶領八路軍挺進大別山,李富春則留在延安,負責中央的財政和後勤工作。
當時周恩來並不在延安,他遊走於敵人的心臟中,領導白區的革命鬥爭,盡心儘力做着統戰工作。
當年身處巴黎碼頭的鄧小平一定想不到,他們這幾個「毛頭小子」,在未來竟然會成為我黨我國極為重要的領軍人物!
圖|周恩來
三、攜手到老不忘戰友情
新中國成立後,巴黎勤工儉學4人小組相聚北京,鄧小平出任政務院副總理,李富春出任國家計委主任,聶榮臻負責總參謀部的工作,周恩來負責政務院工作。
當時聶榮臻肩上的擔子很重,忙得24小時連軸轉,鄧小平、周恩來都很擔心他的身體,卻又沒有別的辦法。
新中國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急需恢復生產秩序,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工作和批不完的文件,每個人都在超負荷工作。
有一天聶榮臻突然暈倒在辦公室,工作人員急忙將他送去搶救,經過一番檢查後發現聶榮臻竟然患上了心臟病和高血壓,他一直堅持工作到朝鮮半島局勢穩定後,才辭去了總參謀長等職務,回家安心養病,鄧小平、李富春一有空就去探望他。
當時,鄧小平經常帶着家人去聶榮臻家裡吃豆花,其實北京也有很多賣豆花的,但是鄧小平只愛吃聶榮臻家的豆花,只有6歲的鄧榕不理解聶榮臻家的豆花和外面賣的有什麼不一樣。
鄧小平耐心解釋道:「你聶伯伯家裡的豆花最地道,而且他家裡人少太清靜,我們去鬧一鬧也蠻好!」
聶榮臻也非常歡迎鄧小平一家人來做客,每次看到孩子滿地亂跑打鬧,聶榮臻都會眼含笑意看很久。
鄧小平是個講究人,他從不空手上門,每次到訪總是會帶着老家捎來的四川泡菜,聶榮臻很愛吃這一口,也願意分享給別人,他經常用鄧小平送來的泡菜招待客人,每當聽到客人誇讚泡菜時,聶榮臻都會自豪地說道:「安逸不?我手裡的泡菜都是鄧小平特意從四川捎回來的!」
鄧小平一家人除了去聶榮臻家做客,也經常會去找周總理夫婦玩,周恩來、鄧穎超一生無子,因此格外疼愛鄧小平的幾個孩子。
受父親影響,鄧小平的孩子也非常愛看足球,每每有比賽,鄧小平就會帶著兒子和周總理一起去看。
圖|鄧小平和家人合影
有一次,鄧小平帶着孩子去和周總理郊遊,看到可愛的孩子,周總理玩心大起,他故意問老大鄧朴方:「你們家裡誰管錢呀?」
鄧朴方噘着嘴巴想了半天,才回答道:「」是我妹妹鄧楠。」
周總理一把將鄧楠抱起來,笑着說道:「你也是總理了,和我的官一樣大呀!」
鄧楠猛地被周總理抱起來,嚇了一大跳,連忙大喊:「我不是總理!我不是總理!」
聽到這話,周恩來、鄧小平被逗得哈哈大笑。
隨後周總理又指着老三毛毛說:「你就是家裡的外交部長吧。」
輪到最小的老幺時,周總理愣了一下,問道:「你叫什麼啊?」
小男孩奶聲奶氣回答:「飛飛……」
「喲,那你跟我同名啦!」周總理打趣道。
一旁的鄧朴方聽到連忙說道:「不對!不對!周伯伯不叫飛飛!」
周恩來笑着解釋道:「以前我有一個筆名,就叫飛飛,我倆是不是同名啦!」
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周恩來年輕時曾用過一個筆名「飛飛」。
在孩子眼裡,周總理就是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輩,他十分關心鄧小平一家的生活,當年在巴黎留學的時候,周恩來就將鄧小平當作自己的弟弟照顧呵護,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在周恩來心裏,鄧小平仍舊是一個需要他照顧的弟弟。
有一次,周恩來來到鄧小平家,看到門口沒有警衛,焦急地說道:「這怎麼行,門口連個警衛都沒有。」沒過幾天,周總理就在鄧小平門口加了一個崗哨。
當時周總理負責外事工作,經常可以搞到一些美味珍饈,每次得了好吃的,他總是捨不得吃,而是送到鄧小平家給孩子吃。
那個時候螃蟹是很珍貴的美味,別說小孩子了,很多大人活了半輩子都沒有吃過,甚至沒有見過,看着周總理送來的螃蟹,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動筷子。
鄧榕看到後更是害怕得直掉眼淚,根本不敢吃,周總理親切地將鄧榕抱在懷裡,說道:「我來教你們,螃蟹可是很好吃的。」
只見周總理一點點打開螃蟹的後蓋,耐心細緻教孩子怎麼把胃拿掉,怎麼剝身上的肉,怎麼一層一層分解螃蟹,然後又將蟹黃放在米飯上,簡單拌了拌,用勺子喂到了鄧榕嘴邊,本來還害怕的鄧榕吃了一口,就着急得說還要吃。
看着喂鄧榕吃飯的周總理,鄧小平不覺出了神,沒想到一眨眼就這麼多年過去了。
當年那四個拿着報紙,遊走於巴黎街頭、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都成了兩鬢蒼蒼、成家立業的人了。
吃完飯,周恩來關切地問道:「福駢(聶榮臻字)恢復得怎麼樣了,中央現在很缺人手啊!」
鄧小平回答道:「還不錯,過幾天我去問問他的意見。」
圖|鄧小平和聶榮臻
經過三年的調養,聶榮臻的身體慢慢恢復過來了,鄧小平在中央的委任下去徵求他對工作安排的意見。
鄧小平關切地問道:「你的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
聶榮臻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說道:「放心,我這把身子骨還挺得住。」
鄧小平笑着點點頭,開門見山說道:「當市長你看行不行?」
聶榮臻皺起了眉頭,重重嘆了一口氣,回答道:「你曉得,我是不想當市長的。我們的國家太落後,急需開展國防科技方面的工作,我是願意去攻堅克難的,不過最後還是要請中央決定,可能的話將來兼顧也可以!「
鄧小平用力點點頭,說道:「不得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還是要小心些!你的想法我曉得咯。」
其實這幾年,聶榮臻經常提到我國在國防科技落後於西方的現實,鄧小平明白老戰友的想法,確實,當市長明顯更輕鬆一點,但是壯大我們國家的國防科技一直是聶榮臻的夢想。
來聶榮臻家前,鄧小平就已經向中央反映了聶榮臻在國防科技領域的志向,他直截了當說道:「那就這樣定了,我上報中央批准後任命。」
聶榮臻的要求很快就被批准了,1956年11月,聶榮臻出任國家國務院副總理,主管科學技術工作。
同年,李富春也進入了國務院,和鄧小平一起協助周總理工作,李富春家就住在鄧小平家後面,兩人經常結伴回家,年幼的鄧榕非常喜歡和藹可親的蔡媽媽,經常跑到李富春家裡玩耍,蔡暢總能從衣袋中掏出幾顆糖果,不管過去多少年,鄧榕都記得蔡媽媽家美味的糖果。
閑暇之餘,李富春也會帶着家人來鄧小平家打牌,大人說說笑笑,孩子就在院子里跑來跑去,每每看到這番場景,鄧小平都不禁感慨良多。
圖|李富春、蔡暢夫婦
後來,孩子也長大了,老戰友也一個個離開了,鄧小平愈加珍惜陪伴在身邊的老戰友和剩餘的短暫時光。
女兒鄧榕好奇地問父親:「您這輩子和誰的關係最好?」
鄧小平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周總理,還有你李伯伯和聶伯伯。」
鄧榕不解,父親一輩子打了那麼多仗,擁有許多出生入死的戰友,為什麼偏偏是這三個人呢?
鄧小平沒有回答,而是抬起頭望着天空,答案就在巴黎哥德魯瓦街17號旅館的那個小房間里,年少的友誼最珍貴,也最難忘……